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费·维尔登(Fay Weldon)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享誉世界的英国当代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演绎了一部女性社会学历史,涉及女性心理、家庭和情感等主题。在5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她完成了约40部小说。几乎每一部小说都指向女性社会学的某个方面,从女性身材、怀孕生产过程到女性就业、犯罪、教育等各个方面。小说《最可怕的恐惧》(Worst Fears, 1996)中,维尔登构建了虚构女性文本社会模型,她从女性心理层面到女性行动层面,以超越常规,打破界限的方式,塑造了具有“否定之否定”辩证思想的女性形象,以维尔登式的创意写作方式警醒着当代女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学教育已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并正在为发展女性学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而努力。本文从女性学教育的界定、女性学课程的目标及其在高校中的定位、女性学在高校中的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女性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值得关注和探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加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优先开发民族山区女性人力资源,加强民族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提高民族女性素质、提高女性地位和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发展目标多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影响,轻视女性教育的偏执化、女性教育格局的单一化、教育内容的性别定型化、教育效果评价依据的主观化等传统女性教育观念的传承,需要创新女性教育观念。树立机遇意识,增强发展女性教育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树立发展意识,实现女性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为女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树立特色意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教育发展的路子;树立性别意识,消除教育政策和教育行为中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5.
女性意识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即社会(父权话语中心)对女性的认识和女性的自我意识。本文从男性话语中心的女性、女性的突围和女性意识的期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女性意识的真正确立有赖于女性文学及女性主义批判的成熟,有赖于对男性话语中心有效的颠覆与扼制。  相似文献   

6.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40年来我国女性教育研究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我国女性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揭示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女性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即要关注女性教育地位评价体系的构建、女性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学科融合的交叉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等诸多问题。并指出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特色本土化女性教育研究框架和内容体系,是女性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以期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推进当代女性教育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文化情境的丰富复杂,使女性写作开始深入地走向自己,触摸个人“身世”、身体、女性欲望等隐秘经验。无疑,时代的“允诺”和意识的松动使这种女性自我抒发走入公共文化空间,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一种趋向,亦成为女性写作的一场沉溺又超拔的精神历险。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职业社会化,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全面二孩政策更使得已婚女性面临着育儿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以2015年CGSS微观数据为基础,从家庭视角检视育儿、代际分担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6岁以下的幼儿而言,母亲仍是主要的照料者,育儿对于已婚女性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代际分担对育儿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育儿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影响;育儿对已婚女性就业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城镇已婚女性的影响明显大于农村已婚女性。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发展公共托幼服务、鼓励家庭代际分担等路径,帮助已婚女性平衡育儿与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已婚女性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9.
和中国历代女性一样,宋代女性在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经济领域,宋代女性在农业进步、手工业兴盛、城市经济繁荣中作出了贡献;在文学领域,丰饶的文化土壤上滋润了女性毓秀的心灵,从而使她们抒写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动荡的生活给女性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成为女性文化创作的源泉,其中的文化意蕴深邃而有意义,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不同层面和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审美文化方面绽露出了宋代女性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杨百翰大学2012年推出的美国肥皂剧语料库为基础,以互信息值为标准,提取语料库中与“女性”一词呈显著搭配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以此说明在美剧中与女性话题共现的题材、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女性的动作行为,可以帮助解读美剧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文学类型究其本质是男性的 :由男性作家创造 ,并且讲述男人的故事。以强烈的反抗意识和鲜明的主观性令世人瞩目的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也处于男性为中心的小说话语之中 ,在创作中 ,她一方面认同父权社会的文学标准 ,另一方面又在修正养育了她的文学传统 ,无可避免地产生作者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非凡的女主人公简·爱 ,简·爱相貌平平 ,但却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其原因就在于她独有的性格魅力。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独立和自由 ;与众多普通女性不同 ,她敢于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 ,蔑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同时她又具有善良的品质 ,她如一团火 ,温暖、明亮、纯洁。她向人们证明了美貌并不是女性唯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西王母及其历史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一位复合型的神话人物,一方面她是西方七宿白虎星象的化身,是凶神、恶神、刑神,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位吉神、善神与福神,能赐与人们的长寿、百福,乃至后嗣兴旺,鸿运长存。是一位慈善普渡众生的女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凶神的影响有所缩小,人兽合一的形象有所转变,而最终成为道教中的女仙领袖。  相似文献   

14.
康拉德小说中珏儿对吉姆的爱,揭示出帝国男儿的优秀品质,从而肯定了帝国意识形态.而爱伊莎虽然在争取女性主体性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但最终失败了.珏儿与爱伊莎的失败,应该是帝国意识形态的再一次胜利,但我们也能看到帝国强权松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奈保尔的代表作品《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莎玛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莎玛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的印度教妇女,生活中受到种种压迫。她试图通过一些途径来反抗并寻求出路。但是由于男权社会的压制,她的反抗只是徒劳的,最终也无法获得独立;与非离散的女性相比,莎玛没有可以依靠的人,她的家族分崩离析,她的丈夫只是个毫无优点的反英雄式的角色。莎玛所代表的离散的女性处于一种无依无靠、濒临绝望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莱辛的《金色笔记》一直被尊为女性独立的教科书,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其实,莱辛并非一个激进女性主义者。作为"人类关系的考古学家",莱辛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在《金色笔记》里,她审视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穷人与富人的关系、白人与黑人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批判了等级观念、种族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解构了男性与女性、自然与人类等的多重二元对立。《金色笔记》处处闪耀着生态女性主义的光芒,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这个世界需要一种生态和谐,惟其如此,人类才能生存、繁衍。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方方的许多小说中充满了游戏精神,一方面,她在追求快乐这一审美旨趣的游戏文本中对现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深刻细致的剖析,从自由、自在、自足的游戏精神中,将主体的理性自觉意识在轻松的文本叙事形式中展开;另一方面,她在以游戏的手法展现生活的时候,尽量地保持着冷静客观的姿态,让小说中的人物在生存与死亡的游戏中将现实之荒诞与丑陋生动地“表演”出来。  相似文献   

19.
西尔维亚·普拉斯并不是一个自觉的生态女性主义者,但她的诗歌中包含了明显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针对生态 女性主义批评对象之一的“工具理性”,普拉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在其诗歌中,她描写了女性及自然的被贬抑、被 降格,批判了二元论的“殖民化”逻辑及女性和自然的“工具性”功能,反映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0.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