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BEI)技术访谈29名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并通过主题分析和行为编码以及对不同绩效的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特征的差异比较,建构了高校熟手型外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包括14项胜任力特征,经聚类分析,这些特征可分为关系导向、素质导向、发展导向、专业偏好、积极关注、自我调适六大胜任力特征群。  相似文献   

2.
江丰  何筠 《职业》2009,(26)
上个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公认的胜任力研究方法的创始人McClelland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胜任力运动"(competency movement),探讨关于卓越工作绩效原因.他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一文中指出,具有主动性、自我约束、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若干胜任力特征的人易取得优秀业绩.  相似文献   

3.
胜任力评价强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业绩水平、能力素质特征、行为特征结合起来,利用标杆分析,挖掘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胜任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思想。本文以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阳煤化")为例,对该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适合该公司发展需要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对今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汪海伟 《职业》2014,(26):51-52
胜任力模型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评价分析工具,正推动着高校绩效工资制度的深化改革,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对科学评估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海伟 《职业》2016,(33):57-58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定义,从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理论体系建设、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专业化平台、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考核制度、建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进行探索,旨在满足高职院校关于开发辅导员的自身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策划编辑是出版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其素质决定着出版产品的质量和出版企业的整体绩效.策划编辑不仅要进行选题、组稿等常规工作,还要对选题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指导.因此,对策划编辑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策划编辑的胜任力特征模型应从意识、知识、能力、特质等四个维度进行剖析和构建.  相似文献   

7.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新型人力资源分析、评价的方法,它将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发展体系,其将持续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所以,在进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时要进行胜任力的考核。本文将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的特征和组成要素以及胜任力模型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体系进行探讨,希望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体系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汪海伟 《职业》2017,(18):65-66
本文将胜任力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分析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势,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创业作为一种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新兴创业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逐步成长为不同于商业创业和非营利组织的混合模式。创业竞争的加剧使得社会创业者胜任力日益成为社会创业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相关文献和开展问卷调研,构建了包括创业基因、机会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建设能力5个维度17测项的大学生社会创业胜任力模型,并结合胜任力理论模型与创业过程理论模型对其内部关系结构进行了解释。大学生社会创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为社会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测评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胜任特征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鸿章  吴孟捷 《职业》2003,(3):15-17
近几十年来,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寻求企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切入点和管理模式,一直是各国的企业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20世纪中后期,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米兰(David·McClelland)教授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看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利的工具——对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model),对于人员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也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岗位胜任特征是指根据岗位的工作要求,确保该岗位的人员能够顺利完成该岗位工作的个人特征结构,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1.
残疾文化胜任力是残疾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为残疾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视野。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嬗变过程经历了研究视角的转型、概念内涵的探明、实践目标的定型三个发展阶段。研究视角的转型包括从“同质化”向“文化多元化”的转型,以及从“文化胜任力”向“残疾文化胜任力”的转型。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内涵包括意识胜任力、态度胜任力、知识胜任力和技能胜任力。残疾文化胜任力的实践目标包括观念性目标、机制性目标与能力性目标。残疾文化胜任力对我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价值,并在残疾人工作研究、残疾人工作实务和残疾人工作策略方面具有视角创新、工具创新与思路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曜 《职业》2022,(1):20-22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教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定位.在人才培育过程中一体化教师派对主人、流程专家、团队教练和绩效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应运而生,教师需要在一体化教学中提高胜任力,应对调整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傅千里 《职业》2014,(2):26-28
本文以传统工作分析法为主线,基于众多汽车维修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岗位要求,融合综合法对汽修岗位高技能人才胜任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其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干部的胜任力结构是多维度、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综合体。本文借鉴国内外胜任力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教育行业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出KACM(知识水平-技术能力-性格动机-职业品德)四维度的“高校学生干部胜任力模型”,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和现实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丽丽吴倩 《职业》2023,(24):46-48
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以及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任。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评估学生的能力,却是医学教育工作的一个缺口。置信职业行为具有可执行、可测评的特点。将其运用于医学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胜任力,还能全方位、多元化、可持续地评估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宗民 《职业时空》2005,(20):72-73
在工作中,能力表明了个人胜任某项工 作或职能的特征。工作能力不仅包括一个人 完成某种活动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个性 特征,还包括这些特征与工作本身的需求和 最终绩效的内在相关性。能力是个人的深层 次的个性,通过对一个人能力的详细剖析,可  相似文献   

17.
"全球胜任力"在本质上与外语教育的素养培养密切相关。基于当前语言智慧习得现状,本文主要探索在语言智慧习得中如何培养"全球胜任力",并提出三种模式:认知力+胜任力培养模式、外语学科+其他学科培养模式和专门用途英语+其他语种培养模式,最后分析这三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对智慧环境下语言习得的"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庄明科  陈永利 《职业》2013,(34):62-64
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聘和培养工作,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市顺义区人才服务中心共同开发了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采用战略分解、岗位分析、问卷调查、深入访谈、集体讨论等多种方法,最终确定了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9.
王建忠 《职业时空》2009,5(10):88-89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的胜任力资源的管理。文章从胜任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两方面对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莫海燕 《职业》2003,(8):15-17
Competency称胜任特征,也称胜任素质或核心竞争力,是指那些能带来雇员高效或杰出工作绩效的潜在特征。Competency方法则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近年来,Competency方法在中国兴起,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首先在中国区建立起了自己的Competency模型,作为公司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标准。不少国际咨询管理公司也纷纷开展培训,给国内企业灌输Competency的理念。 目前,除个别大型国企已经建立了关键职位的Competency模型之外,大多数国内企业还处在对Competency方法从认识到熟悉的阶段。为深入理解Competency方法在国内运用的意义,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林泽炎和王继承两位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