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签订贸易协定.伴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如火如荼的展开,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一体化对区域集团内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差异的影响.一体化对区域集团内地区经济差异影响研究的兴起主要基于国际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两条主线展开.学界分别从贸易转移、知识外溢与干中学、要素价格和要素流动、市场接近以及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等框架形成了国外部分经济学家研究一体化对区域集团内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所得到的成果,以及今后可能的热点及方向做了相应的追踪.这既有助于拓展我国学者的研究思路,又可为管理决策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上海合作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肩负重任,当前形势下继续深化该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成员国的自身境况和实力存在着较大差别,以及成员国间相互接壤的地缘政治现实,使得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与协调问题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合作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在不同层面上加以协调,化竞争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和步骤,亟需在项目融资、金融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能源、交通等优先领域的合作步伐,为我国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寻得新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区开始重视同中东穆斯林国家建立经济贸易关系,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相似文献   

5.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二战后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以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式出现,体现了国家之间不同程度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联合,并且使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从原有的国家间经济贸易关系.向跨国性的经济集团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转化。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起或正在建立起一些区域性的一体化集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一体化集团,无论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资本总量都己达到相当高的规模,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都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既有进口又有出口是双向流动的,因此产业内贸易又称为双向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扩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更加迅速,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东盟各国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将面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科托努协定》确定的欧盟—非加太互惠新贸易体制的主要内容 ,即与WTO规则保持一致、将贸易合作纳入发展战略、将贸易合作基于区域一体化进程、多元化的贸易合作参与角色、贸易合作制度化和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实施差别待遇等 ;阐述了双方关于新贸易体制谈判的进展与分歧 ;分析了其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参与WTO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和实施出口导向贸易发展战略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 ;最后 ,建议中国针对性地采取“多边”和“区域”贸易合作并举的战略应对此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内蒙古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内蒙古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区位和口岸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内蒙古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尽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对内开放的新格局。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推进同东北亚经济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和劳务合作,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金,积极参与国际区域性分工与合作,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笔者分析了1995年以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及区域竞争力情况,认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失衡。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会拉大四大地区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差距,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国家进行了区域划分,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涵盖四大区域的不同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差异,构建了交易成本可变的区域均衡模型。理论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望通过国际贸易交易成本的降低,增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各区域的经济贸易联系。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形下与各区域进行经贸合作的效果,对比实际贸易变化可以证实模拟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最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内的谈判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区域贸易谈判不断蓬勃发展,而且已成为加速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桥梁。文章的焦点集中于区域贸易协定兴起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与WTO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在面对区域贸易协定时应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以期能够帮助我国更好地解决WTO和区域贸易协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GATT/WTO体制下,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至今备受批评,导致这一结果的诸多因素中,重要的一个是审查的标准。标准对审查的过程发挥着指导作用,同时又直接关系到审查的结果。目前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标准尚有若干不确定因素。论题结合GATT/WTO的法律规定、区域贸易协定的制度审查和司法审查,提出了涉及区域贸易协定审查的4项标准:“目的性”、“实质上所有”、“总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传统的解释是建立在瓦伊纳的《关税同盟》一文中提出的一体化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上的。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降低交易费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内在因素,在完全的自由贸易无法实现的条件下, 为降低由于制度缺陷所造成的交易费用而产生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断降低的交易费用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贸易自由化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的总体贸易政策选择。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具有明显的区域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源于中央政府实行的区域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本身的区域效应。贸易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沿海与内陆区域在外贸成本、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和区域间利益传递机制的缺失。倾斜政策和贸易政策的区域效应都会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因此,政策落差的消除和贸易政策区域效应的弱化都是减小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不对称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并行发展是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世界其他地区已经遍开区域经贸合作之花,而东亚地区也开始了区域经贸合作的初步尝试。本文旨在从国际法角度,探讨在东亚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肯定了区域贸易协定在国际贸易自由化中发挥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区域贸易协定在东亚地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赞成在东亚地区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然后,从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一般性问题、相关实体性条款的应有规定、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等方面初步构想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最后,本文呼吁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文本的制定,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稳定的贸易秩序仍需要多边贸易体制调整,而多边贸易制度并不仅仅由《世界贸易协定》(WTO协定)单独构成,事实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多边贸易法律形式。但由于《世界贸易协定》的广泛影响,它目前实际上是多边贸易制度的重要内容。尽管世界贸易组织(WTO)没有全面具体的规范区域贸易制度,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在协议文件中,承认了贸易区域化的现实,这对于多边贸易的体制运作,产生重要影响。现时,区域经济贸易与多边贸易进程相伴随,因此,多边贸易体制争区域经济合作体制并存且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在可预见的将来,要重新创建一个广泛承诺的多边谈判议程已不太可能。但在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内,仍有一些领域存在达成共识的可能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区域贸易协定中,仍有继续扩展和深化的空间,并存在一些新的努力方向。我国应把握当前世界贸易法发展趋势,合理自我定位,积极参与规则谈判,正确处理多边与区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尽管数字贸易这一新兴贸易形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这种公共品却呈“赤字”状态。从需求角度看,数字贸易迅猛发展所产生分歧与争端的加剧及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客观推动,增加了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需求;从供给角度看,WTO半缺位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多边贸易协定的竞争化及碎片化,使得数字贸易治理的供给相对需求而言,处于“赤字”状态,这源于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在相关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且无法达成共识。应对全球数字贸易治理“赤字”,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法律制度,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数字贸易治理,管控、协调好与主要数字贸易大国的矛盾与分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载体,在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的地区性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不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建立FTA(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经济效应是能带来成员国间贸易规模的扩大,把代表自由贸易安排的虚拟变量纳入引力模型,对中印建立FTA的贸易扩大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中印两国间还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两国若能在目前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FTA这种制度性合作,将使双边贸易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