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江艳  王祖基 《社科纵横》2007,24(4):109-110
西晋太康诗人左思既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又注重创作上的开拓创新。文章指出:审视与关照历史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境、往古世界与诗人遭际之间的象征关系,熔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于一炉的风格特征体现了左思《咏史》八首对传统咏史诗的开拓与嬗变方面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继承性在法的进步中的地位和意义法作为社会生活现象,它的发展是服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的。每一种新型的法都是否定以前的法,同时继承和接受过去的成就,创立符合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新法律价值。法律发展的本质在于这种否定、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在法律发展中  相似文献   

3.
“否定之否定”,经过恩格斯的科学论证,本来已经成为唯物辩证法的三条规律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哲学界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就有用“否定肯定”来代替它的倾向;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更实际上已经取消了这条规律。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要不要这条规律,就成了问题。然而,只要读完恩格斯为了驳斥杜林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到“否定之否定”的攻击而作的论述,就会认为任何取消的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恩格斯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思想,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怎样认识“否定之否定”的…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5,(5):147-155
相对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成就主要在五言,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七言写山水也很少,李白在安史之乱前就已广泛采用五古、五律、五绝、七绝、七言歌行等体裁来表现山水主题,并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体裁入手考察其山水诗,可以说李白是盛唐诗人中在山水诗创作方面用力最勤、开掘最广、变创最多的诗人。李白各体山水诗都有其独特的渊源与风格特点,在承与变、承与创之间有不同的表现。而总的特点有二:一是充分地表现个性,二是从各自的体裁特点出发,共同体现对音乐性的追求。二者构成李白山水诗不同于盛唐诸家的独特个性,而且对后世山水诗艺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康德先天图式与认识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永清  林昆勇 《创新》2007,2(2):102-107
康德自称在认识论上发动了“哥白尼式革命”,但他的论断名不符实。在笔者看来,认识论上的大革命始于对康德先天认知结构思想的否定,终于对它的否定之否定,而这一工作是由历代马克思主义者逐步完成的:他们应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观点,首先解决了认识的基础、能动性与矛盾性的问题,发现了认识运动的宏观规律,继而解决了先天认知结构和后天认知结构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微观规律,最终完成了康德带头发动而无力推进的认识论变革与创新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白(公元七○一──七六二)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具有鲜明的尊法反儒倾向。他敢于对孔丘、对反动儒家进行辛辣的讽刺和大胆的嘲笑,对历史上进步的法家人物则能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在尊孔思想异常猖獗的时代,李白能够顶住这股妖风,这说明,李白确实有一种反潮流的革新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从表面繁荣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转折时期。为了维护唐王朝已经动摇了的统治,唐玄宗李隆基极力提倡孔孟之道,妄图勒紧这条套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索。李隆基还亲自扮演过“祭孔”、“朝圣”这一类丑剧,并把孔丘扶上所谓“文宣王”的宝座,儒…  相似文献   

7.
晚清的两位杰出文学家曾对李白及其作品作过很有见地的评论。龚自珍在《最录李白集》中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刘熙载《艺概·诗概》:“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李白和李诗的确深受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近年来许多论者对这个重要问题曾进行过认真的研讨,特别指出李白诗歌艺术上对屈赋的继承,这是很有必要的。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谈论李白受庄子影响时,却几乎从未涉及李白诗歌艺术上和庄子散文的继承关系。我认为,李白的诗歌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从庄子散文中汲取的营养比任何一部作品都要多。李白集中引庄子典故的诗…  相似文献   

8.
艺术形象之出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与形象创造一般规律联系着的变异;艺术形象的结构性变异或创新,同样是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需遵循异变同一律。某些现代派创作所以令人感到荒怪莫名,原因之一,即在惟求“新”而背离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9.
严国荣 《唐都学刊》2000,16(3):51-55
“三曹”文学成就,世所公认。然不同时代对“三曹”的品鉴称许,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好尚。如今人某些观点中就钟嵘《诗品》将陈思、文帝、魏武依次列入上、中、下三品所表现出的责难就体现了这种审美差异。实则“三曹”不仅仅体现出“建安风骨”这一种风格,他们亦是六朝以华美为主流的多元化美学风格的滥觞者。  相似文献   

10.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以他那光彩夺目的个性魅力吸引着无数后人。作为一个在文学史上光跃千古的诗人,他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历来研究者都对他的思想作过探讨,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李白的主导思想还是任侠”。有人认为:“李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审视了李白诗中所有女性形象后,认为这些写女性形像的作品既倾注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也包含有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从而否定了王安石言李白“品识污下”的臆断。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们看待中国新诗的成就,只定位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诗歌上,对它们的评价,也多从思想内容上加以肯定,而对于新诗的重要一翼--现代主义诗歌,大都持否定态度.而80年代的新诗研究,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有了一些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是不全面的,存在很多误解.一些人对现代主义并不真正了解,甚至不少是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评价尺度去看待现代主义,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一半肯定、一半否定,即艺术性是可取的,思想情感内容是没落反动的.90年代以来,对现代主义的认识则较全面深入了,基本上是以肯定为主,而且能够从它与时代、与文学的现代性相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它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着对现代主义认识的深化,我们一下发现新诗的成就了不起,它是那样缤彩纷纭,多姿多采,世界上有的,我们几乎有了.例如对穆旦的认识,几乎是一个发现--他忽然被推到所有新诗人的最前面,决非偶然.即使对像李金发、戴望舒、冯至、卞之琳、闻一多、徐志摩、艾青等现代主义诗人或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人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了.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是和李白、李贺并称的唐代诗家“三李”之一,是晚唐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卓然自成大家,给后代以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浩翰的诗作中,有几十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以“无题”命篇的诗,后世称之为无题诗。据笔者对《全唐诗》收录的李商隐诗作的粗略统计,以“无题”命篇的有17首;另有32首截取首句头二、三个字作为题目。而题目与诗的内容又基本上没有联系,也可以看成无题诗。这样,共是49首。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浓烈的艺术魅力,往往使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但是,对它的研究、解释、评价,历来看法都极不一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帷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庸人”与“神人”、“个体不朽”与“循环永生”,“此在与永恒”的矛盾构成了李白独特的矛盾心态,而李诗那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就存在于李白对于自身矛盾所作的不断超越当中,这是认识李白诗歌具有永恒魅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1987,(3)
《文史知识》1987年第2期刊登了吴组缃先生“漫谈文化传统”一文,现摘要如下: 人类的文明,就是文化的积累。人同动物的区别在哪里?最主要的就是人类可以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动物没有这个本领。创新和继承不可分割。继承,必须创新;创新,必须有所继承。丢开了继承,抛开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你连米能吃都不晓得,而这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苏联建国初期,“拉普派”全盘否定过去的文化,号称要创建无产阶级的文化,后来受到了批判。我们的十年动乱也有“拉普派”的势头,全盘否定过去的一切,这是完全错误的。传统是客观存在的,从各个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产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在通行的体系的模式是在苏联三十年代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者认为苏联哲学家在制订体系时,把恩格斯提出的辩证法第二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混同于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一个根本的错误。文章根据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对立面统一”与“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意思,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最后,文章尝试突破苏联的传统模式,按照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作为“发展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构筑成为一个历史发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建安风骨"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标举的重要美学范畴。本文在把握"建安风骨"的审美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的"风骨"论的基本内涵,并对建安诗人和南朝论家为诗歌的"盛唐气象"的产生所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白经常在诗中使用色彩词,这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一种美感。这里,我想列举李白作品中尤具特征的白色,重点谈谈其在表现上的特色。一、比率的考察通读李白的诗歌就会发现,他经常在诗中描写白色(特别是用“白”字),有关这一点的评述已经很多。其中,大野实之助先生在《李太白研究》一书中所载的《李诗中“白”的意义》一文,就是评论李白诗中白色的最早论文。他着眼于李白所使用的“白”字数量之多寡,指出:“……李白的诗歌如此喜欢使用表示色彩的文字,在感觉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而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无疑是白色。这一点,不是很值得注意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文旅融合的发展经历了多层次、复合化的演进。作为一项牵涉多部门、多领域,涉及多方法、多要素的系统性工作,文旅融合需坚持用系统观念探索其发展逻辑。从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切入,我国文旅融合主要面临融合理念落后、产业逻辑单一、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缺位等问题。本文以系统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政府驱动、多元主体协同和文旅共振等三重机制的动态演进逻辑及综合作用效果。基于对中国经验的总结,本研究对未来发展路径展开了积极探索。具体来看,首先,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树立“大旅游”发展观念,处理好共性与个性、产业与事业、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以及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其次,应遵循“新创—修正—稳定”这一周期发展规律,着力打造“核心点—特色线—联动面”的创新演化格局;最后,应以目标为导向,促进实现供给与需求以及结构的动态平衡,从而增强文旅融合的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山水画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登宝 《社科纵横》2002,17(4):81-82
中国山水画如何继承与创新 ,成为近当代中国画坛第一流才智之士殚精竭虑的焦点。近百年以来的中西文化论战 ,与中国艺术现代化的争辩 ,都围绕着“死守传统”与“全盘西化”之外 ,就是以西方的观念与方法来改造中国山水画 ,以及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吸取其他文化之营养来谋求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就中国山水画而言 ,近当代画家在这两条路上的努力 ,的确出现过许多不同的非凡成就。从鸦片战争到 2 0世纪中叶 ,中国画家中的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与齐白石 ,是从传统的文人画范畴中异军突起 ,对山水画振衰起弊 ,另辟蹊径的人物 ;而徐悲鸿、李可染与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