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庄子以文学形式描绘其矢志不渝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等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针对庄子的理想人格进行深入分析和阐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庄子“真人”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大宗师》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通过《庄子》全书的比读,可知真人是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材料来源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真人”形象是承继老子的“婴儿”意象而来,但庄子已赋予了他更多的意义。“真人”带有“天性”、“真心” 与?‘真诚”的丰富内涵,可以说更多的是庄子所创造的一个具有“天人合一 ”色彩的理想人格形象。庄子“真人”形象对培养开阔 心灵构建理想人格仍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认为,人具有先天美好的“道性”,而人性是对“道性”的衍化,因而人性是可塑的。庄子的人格理论,既具有朴素学习论观点,又具有神秘的色彩。同时,本文还从庄子的大道理论下的理想人格、真人人格以及庄子的实际人格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说明庄子的实际人格极其复杂。庄子的实际人格不全是他的大道理论下理想人格的实践,这就是庄子人格困境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大鹏赋》是李白超越有限的精神图腾,他在大鹏的现象中寄寓了自己的自由理想。这篇赋受庄子《逍遥游》的影响明显。但二者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为哲学论文,一为文学作品;大鹏不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为李白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论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解庄子哲学为人生哲学。文中首先探讨了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本体论基础。接着阐述了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理想人格.指出天人合一是庄子界设的人生最高理想境界,自然无为与逍遥自由构成了这种境界两方面的内容,体现这种境界的理想人格兼有精神超越又逃避现实的矛盾品格。文章最后部分从“有待”到“无待”、“有己”到“无己”、保身全生的养生观与安时处顺的生死观等方面,揭示了庄子关于人生理想实现道路与途径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游”是贯穿《庄子》一书的关键字眼,亦凸显了庄子理想人格的精神内涵。庄子以对人生的探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游”的人生状态予以体味,“游”彰显了“无待”、“无为”的主体自由精神和生存状态。以“游”之人生为枢纽,辐射至哲学、艺术、政治等层面;以“采真之游”为核心,指涉“天游”、“心游”和“无为而游”等多重人生处境,呈现出“游”的多重精神指向,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篇是一篇安命论。本篇对于真人的三个层次的描写,即是对于人应如何存在的思考。“真人”一词是从“真知”一词推引而出,就好象《齐物论》中“成心”一词乃从“成形”一词所出一样,这是庄子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其中的逻辑是一种类比逻辑。天人关系这个概念,其含义是比较复杂的。它既涉及到本然状态与人为状态的关系,又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也还涉及到环境与个人的关系。正是在天人之辨这样一个不同于《逍遥游》抒发对于大自由的向往的新的理论基点上,庄子在《大宗师》篇中对其理想人格作了集中的阐述。在真人三解这一部分,庄子以对一种人格形象的描述,来阐述一种安命的处世态度,并且是在更深的层次——生命跨物种的周流——上进一步阐发了天人之辨。引人注目的是,这样集中地对理想人格形象作出描写,是《庄》书中前所未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自由观”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当代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和工作压力,反映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很多。借鉴庄子的“自由观”,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0.
从庄子理想人格的根本入手,以探讨其理想人格在文学创作中的延展为基础,将庄子与西方哲学家尼采及萨特推崇的理想人格进行了深入比较,得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庄子人生追求的重要部分,历经"圣人"、"神人"、"真人"、"至人"的不同层次,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则是庄子理想人格中的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庄子哲学的归宿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本文的结论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在五色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以老庄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却强烈抨击五色文明。他们推崇玄黑、素白,以之隐喻最高哲学范畴——"道"或者"天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想社会模式。由道家脱胎而来的道教将老庄对玄素境界的追求物化为充满玄素意象的神话世界。  相似文献   

13.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庄子以一种逍遥自在的超脱心境,在幻想中开辟了绝对自由的、理想的精神空间,表现了时代的觉醒意识。但庄子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更多的是源于人类抹之不去的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庄子在探讨生命哲理的同时,又以原始的死亡意识渲染着生命的神秘。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散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和奇幻的色彩中,充溢着生命的自由精神。从人格独立、本性保全、天人关系等方面讨论以《逍遥游》为代表的《庄子》散文中审美式的自由精神,进而阐发庄子的情感自由、精神自由和审美自由在现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老庄思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期,《庄子》和《荀子》都未将老庄目为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取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闻一多的学术经历来看 ,《庄子》实为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不但在论文中、在教学活动中对《庄子》的文学性、哲学性给予独到而深刻的评价 ,而且从校释的角度对《庄子》中许多篇章进行了深入分析。因为对《庄子》的重视及热爱 ,他的文学创作也受到《庄子》较大影响。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 ,他对庄子的态度也有复杂的一面。闻一多的《庄子》研究具有丰富内涵 ,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考证《庄子》版本、篇章内容在历史上的变迁,指出《庄子》"十余万言",系指五十二篇古本《庄子》而言,而今本三十三篇本《庄子》不过65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融合老庄的思想及其后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老庄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但在先秦时老庄各有侧重并非一家,汉初盛极一时的"黄老"也是以老子思想为主而较少有庄子的痕迹,战国秦汉时期,不同的思想祈向使得老子的显赫与庄子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刘安的《淮南子》一书不仅把老庄同时当作其思想内容的重要来源,还将两者相联并称,老庄互阐,其融合老、庄的思路为两者合而成为率真自然的思想体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从而开启老庄思想在汉代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