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选定的主题。博物馆要认真看待儿童观众对其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早已答成共识。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个别博物馆,在初期建设及中后期维护改造过程中,为儿童观众服务变成了依据空洞无物的口号,没有在实际中作出任何改变。本文试通过德国多个博物馆成熟案例,从空间角度探寻能使儿童享受博物馆体验的设计手法,进行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文旅融合是博物馆文化和旅游资源要素在共同价值驱动下,通过互动关系建构实现的内容与形式的双向交融。受文化和旅游在博物馆长期脱嵌和博物馆文化与旅游属性强弱差异的影响,博物馆文旅融合存在着文化和旅游融合与互斥并蒂、博物馆与观众目标和实践迥异、观众参观体验心理和行为异质三重张力。结合博物馆的功能属性和文旅融合中的内在张力,文章从谋划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推动文旅资源向文旅融合产品转化、做好文旅融合项目的阐释解读、丰富观众对文旅融合项目的参与体验等方面优化博物馆文旅融合的路径,以期破解文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有陈列、收藏、保管、研究和教育等几大职能.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文物研究的目的及博物馆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新形势下,应从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向以人为本的博物馆转变.广大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的基本对象,是博物馆的受益者和支持者.现阶段如何把握观众心理,采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不断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应充分结合博物馆馆藏特点和展览特色,进一步转交观念,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指导思想,指导博物馆工作,强化服务理念;全面加强博物馆讲解接待宣传工作;围绕馆藏特色,不断更新、丰富展览,广泛接纳更多的观众,努力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做好研究工作,以研究促发展;举办经常性各种学术讲座,向社会大众普及藏品知识,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机构的职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博物馆一项重要功能,体验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体验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博物馆具有开展体验教育的先决条件,本文就博物馆陈列展览、互动展示项目及特色培训分析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内涵。博物馆开展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是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延和文化产业及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过程及趋势在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博物馆需要在做好文物修复保护的基础上,以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播为核心,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应用最新科技,增强互动体验,提升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整体水平;要以观众文化休闲为契机,以文化科技创意为焦点,突出技术设计,开发创意产品,创新博物馆文化科技融合产出内容。伴随着文化科技融合在博物馆事业中的创新与实践,可以预见博物馆事业文化科技融合的宽度将会继续拓展,长度将会持续延伸,深度将会进一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将会愈加广泛,将会出现多种新形态并存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如何才能吸引社会公众前往博物馆观赏各种展览,以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得作为知识传播者的博物馆展览与观众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博物馆的核心议题。本文尝试从"受众中心论"这一全新的视角,了解观众的学习行为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展览模式和参观情境,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常州博物馆青少年观众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博物馆提供的教育功能与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探索博物馆如何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实体博物馆已经很难满足大众对博物馆体验的需求,全媒体化是当下博物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数字博物馆普遍存在浏览量低、对外影响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从拓宽传播渠道、完善用户体验设计和树立民族品牌形象三个方面推进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发展,使其承担起向大众提供知识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国家煤矿博物馆:化石纪念地与未来引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西欧的5个国家煤矿博物馆—威尔士国家煤炭博物馆、法国历史采矿中心、德国采矿博物馆、英格兰国家采煤博物馆及苏格兰采矿博物馆。对它们的选址、资金情况、陈列类型、开放时间、游客数量、是否有真实的矿井、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社会教育和主题研究以及各自的专业特长进行了论述。通过比较这5个国家级煤矿博物馆的异同,展示了各个博物馆的特点,以及面对欧洲煤矿减少、采煤业衰退的现实,相互合作,采取种种措施吸引观众,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的意义上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努力。事实表明,这5个国家级煤矿博物馆面向未来,富于活力,以创新的精神从事教育、陈列、收藏、研究、介入当地社区等一系列工作和活动,同时给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有价值的、愉快的体验。它们绝不只是历史的化石般的纪念,而是未来的引领者,引领我们在展现采煤历史、研究采煤科学以及采煤遗迹的利用等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旅游认知理论,从游客需求角度分析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的特殊性,并总结出北京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供给信息内容单一,游客游前资源认知度偏低;二是游中解说服务的生动性和有效性较弱,体验功能有待完善;三是社会环境载体乏力,游客游后信息传播自觉性不明显.最后根据博物馆文化旅游和首都特点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加强主体旅游服务意识,注重新媒体的应用,加强游前信息宣传,利用区域优势,实现“搭车式宣传”;二是加强游中体验化设计,从体验需求入手,体会文化魅力;三是加强社会环境氛围塑造,主要包括大众传媒渠道和特殊传媒渠道来提升环境建设,为游客自觉性文化传播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物陈列的本质是突出民族文化展示主题。民族地方博物馆是民族文物陈列展示的主力军,文物陈列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化与感情化的过程,民族博物馆透过文物标本陈列展示彰显人文关怀。民族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陈列展示方式吸引观众,陈列设计既是艺术创作更是艺术实践,民族博物馆应当高度重视文物陈展档案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提供知识并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的场所,它也逐渐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文明的象征。时代变化导致博物馆功能多样化,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逐渐发生了改变,博物馆的非营利性质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并不等同不可以营利。新博物馆学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开始重视博物馆机构同观众之间双向沟通与关系的改变。文化领域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带来了博物馆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博物馆的社会性与公共性,在保持其文化民族性的同时,博物馆的国际性日渐凸显。科学技术与新博物馆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现代化。中国内地博物馆面对融入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的要求,需要重新思考新形势下的博物馆文化工作应当如何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浪潮迅猛,新博物馆学理论应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保护和发扬我国文化,产生新型态博物馆文创产品与服务之需。本文借助SWOT与4P方法分析著名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介绍其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博物馆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应如何使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解放文化生产力,将文化资源融入到物质产品的生产中;优化国际交流,改善与民众的关系,不仅为民众带来不同以往的参观体验,更让民众愿意主动走进博物馆。通过多元化营销策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4.
人体博物馆     
《阅读与作文》2008,(9):17-17
一家名为“人体”的博物馆位于荷兰小镇乌赫斯特海斯特。博物馆主楼高35米,共8层。 整个参观行程为自下而上的“人体之旅”:从大厅中央的扶梯出发,经“膝盖”进入“人体”,经“腹腔”、“胸腔”、“口腔”一路上行,最终到达顶层的“大脑”区,整个人体之旅耗时约55分钟。  相似文献   

15.
人体博物馆     
一家名为“人体”的博物馆位于荷兰小镇乌赫斯特海斯特。博物馆主楼高35米,共8层。 整个参观行程为自下而上的“人体之旅”:从大厅中央的扶梯出发,经“膝盖”进入“人体”,经“腹腔”、“胸腔”、“口腔”一路上行,最终到达顶层的“大脑”区,整个人体之旅耗时约55分钟。  相似文献   

16.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拥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具有非常突出的传播优势,在社会的科技传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为,当代科技类博物馆需要从以博物馆为中心、以展品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转向强调服务公众、科学素质、互动体验、综合效果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的传播优势,采取“整合传播”方案,强化传播策略的应用,增强科技类博物馆的公众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空间、物界、行动、时间、自我异化共同催生了乡愁,促使人们踏上“寻根之旅”。乡愁表现为人对于特定的空间、他人以及自我的眷恋却又无可奈何的疏离。人与博物馆在真实的互动中产生的记忆、情感、对照以及体验纾解着城乡快速变迁背景下的乡愁。游客通过参观乡村博物馆再次将自身编织进地方、人际和自我的网络之中。因此,在城乡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以乡村遗产、民风民俗、建筑、生产生活方式为展示内容的乡村博物馆,可以成为游客排遣异化、寄托乡愁的重要场所以及城乡文化、情感双向流动的接触地带。文章中所提出的异化、接触、博物馆化的真实等范畴有助于博物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为乡村博物馆旅游、休闲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欧力豪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3):57-59,76
博物馆陈列具有鲜明的个性,它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如何展示富有个性特征的陈列,改变博物馆陈列相似雷同的状况,对有关陈列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提炼,对陈列内容进行高度的精练与概括,对用以表现主题的文物进行有规律展示,使那些沉默的文物作出最有力的发言,精心选择城市史陈列故事线,筑构一个受观众欢迎的、有个性特征的、引人入胜的陈列。这些都是当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物馆旅游解说系统,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博物馆的特点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期望能为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科研的职能,它既要面向专业化教师、科研、学生队伍,提供开放式研究场所和专业化教学科研实践内容;又要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与文化教育。文章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指出当前高校博物馆存在教学实践与社会科普工作之间存在矛盾,网络信息化滞后,具有难以适应网络信息化教学的问题。提出在高校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中,有必要应用既适合内部管理又可满足教学科研工作藏品管理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高校博物馆的社会科普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