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文化界涌起一股潮,将共和国前30年内的一些材料陆续曝光,让我们后人擦一擦眼睛,看看过去——对于这个过去,我们这代人只从数字上模模糊糊地感知,由于它们不痛不痒,也就轻慢对待,至今,当成是滑稽、笑话。  相似文献   

2.
常德美德盛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三层次论降大任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这其中当然地包含有必须狠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战略任...  相似文献   

3.
我们习惯性地把便携式数码音乐摇放器叫作MP3播放器,它们通常只能播放MP3、WMA等格式的音乐。当拿到这款金邦的多媒体播放器时,我们应该改口了,它让我们体验到了把音乐和影像都握在手心的机关报奇感,所以它也有了一个新名——MPV播放器。  相似文献   

4.
再创浙江文化的辉煌——浙江文化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调研组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从现在起到2010年的15年,是浙江省在提前达到小康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定地朝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浙江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社会主义?——兼谈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周新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首先回答的基本理论问题。如果不能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全部革命斗争和建设工作就是盲目的,没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当然...  相似文献   

6.
坚持与发展——庄严的历史使命——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祝福恩李淑金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郑重地说:“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这句话用“灵魂”二字给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以科学的定位,这标明把邓...  相似文献   

7.
向裕新 《西部观察》2002,(11):10-11
坝高185米——那是中华民族的血肉筑成!长江长城的骄傲。在若干个“世界第一”中显现出中国的力量。中国人的气魄!然而。这座高坝蕴藏着什么——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几代伟人的雄心壮志。热情奔放的滚滚洪流——三峡。你去过大坝吗?去过。坛子岭。看大坝风采。一江长流风光无限。其实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尚不知晓她是我们长江母亲的心脏——于是我们奉旨前行。  相似文献   

8.
历史性的贡献——《邓小平论文艺》学习札记田中晖1978年,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今天,当我们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艺百花园地绚丽景色时,我们不能不为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呼吸的自由而欢欣鼓舞,同时我们也不能不为邓小平文艺思想对新时...  相似文献   

9.
林存光 《齐鲁学刊》2003,(6):134-139
顾颉刚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现代史学家的典范,他那极具创见的古史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哲学洞见。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最弥足珍贵的历史理念,即未经批评审查的古史是靠不住的。他那“观念考古学”的理念与方法具有极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已有人说是“曹乃谦”年,话是说早了点儿。半年下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也没卖得如火如荼,曹乃谦既没红成“曹中天”也没紫作“曹丹”,但是曹乃谦和他的作品确实稳稳地走成阅读的一个热点。“而如今不能不读曹的作品了,作为一个至少是名义上的文人,再不读他,就太不尊重现实,太没有责任感了”。瞧这话说的,有点托大,也挺实在,该指出的,曹乃谦是被外面的“世界”发现,端给我们,成了我们的“现实”与“责任”。此前曹乃谦的被忽视,写了二十年,连一本集子也出不了,寂寂无名,我们倒真是有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般地,我们把虚构作为一种文学手段,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在文学基本特性的层面上加以应用和理解,这显然是求同思维的产物。但当我们把文学创作的直接思维过程与哲学——科学思维以及历史思维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文学活动本身便是一场虚构,文学文本是一种虚构...  相似文献   

12.
“文革”以后。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一些青少年会在一夜之间变得那么野蛮、凶狠、毫无人性,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有没有应该反思的地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早就在讳言“人”“人性”了。是的。我们似乎也在认真地教学生怎么做人。但由于那个年代阶级性取代了人性,又把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标准抬到极其伟大纯粹的高度,人变成了神,使得常人可望而不可及。而把人性中一成不变的一些真正美好的东西全都划归资产阶级.人于是又变成了鬼:真正的人在教育中并无立足之地,难怪潘多拉盒子一经打开,就变得难以收拾了。  相似文献   

13.
大学时,教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骂幼的老师曾让我们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课程的“课”字应该怎样理解?当时他引导我们将“课”字拆成两个部分——“讠”“果”——课,即语言的果子。这种解释虽说有点望文生义,但却抓住了语文课程的实质,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如今,面对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登上了自己的讲台。  相似文献   

14.
儿子:父亲,我们终于从山上下来了。趁我们休息的时候,我想向你提个问题:你说说,既然本质具有从较不深刻到越来越深刻的许多层次,那么,一切现象的各个方面也不是一下子都认识清楚的,而是循序渐进地——首先是一个方面,然后是另一个方面,等等,不是吗?  相似文献   

15.
候长青 《西部观察》2002,(11):18-19
茅坪——百万大移民的第一道起跑线。《九歌》、《天问》、《桔颂》——屈原,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岂知到了二十世纪与二十一世纪的交汇处,屈原的子孙们就放弃了秭归城,捧着屈原的精神财富移师茅坪。以一种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打造出一座新秭归!船行峡江,但见屈原仍坚定地立于山上注视远方——隔江之下的茅坪,在三峡大坝建设工地的灯火辉映下让《九歌》入云,《天问》入江,《桔颂》成吟。让安居茅坪的生灵从甜梦中体验现实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文化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列汉诺夫在阐述唯物史观时,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论”:“一定程度的生产力的发展;由这个程度所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由这些人的关系所表现的一种社会形式;与这种社会形式相适应的一定的精神状况和道德状况;与这种状况所产生的那些能力、趣味和倾向相一致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我们不愿意说,这个‘公式’是无所不包的——还离得很远!——,但是我们觉得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觉得它更好地表现了存在于不同的‘一系列环节’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于人们惯常非难唯物史观那种‘狭隘性’和‘片面性’,在这里面找不到一点痕迹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不解决在资金管理上的财政统收统支以及银行的供给制,就不能根治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通病——“投资饥饿症”,就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不足、投资效益差等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既要为工资改革、价格改革的出台鸣罗开道,更要为财政——银行体制这个最关键性的改革的出台作好理论上的准备和实践上的探索。我们应当总结国内外在资金管理上的经验教训,既要总结社会主义公有制商品经济资金管理的实践,又要吸取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经济资金管理的长处,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金管理体制。财政——银行在现代商品经济中的功能在现代商品经济中,要想建立一个既能使宏观得到控制又能使微观充分搞活的资金管理体制,既不能离开银行去孤立地研究财政体制,也不能离开财政去孤立地研究银行体制,而应把财政、银行作为整个社会资金管理体制这个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去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人们一直习惯于把杜丽娘视为一个爱情描写的经典形象,这与我们从其他维度去发掘她的政治内涵与哲学内涵并不冲突.事实上,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杜丽娘形象的爱情意义,才能更多地更准确地把握这个形象所蕴含的其他意义,以及更重要地,那种同样渗透在这几者之间的汤显祖的思想情感和人格心理特征.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从象征性的维度来看,杜丽娘是一个政治理想主义和人格完美的化身.但是显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远远没有结束.例如,我们应该进一步追问,汤显祖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恋爱中的女性来作为自己这种情感的寄托呢?假如回答是——正如我在上述同一篇文章中所指出过的——这是对屈原的"香草美人之思"的艺术手法的借鉴,那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不愧是一个知识进步的世纪。相对论、核能、计算机和宇宙飞船等一系列高科技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把人类引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关于现在世界和未来世界的知识的全面更新,似乎还不足以让人满足,在刚刚跨过去的20世纪里,人类对于自己的远古时代,即世界古代文明史的认识,也以惊人的频率不断地改写和更新。记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现在这批中年人的青少年时代,嘴边常挂的说法是: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其中最了不起的,当然数我们…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当今世界老大,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美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百多年来我们与美国紧密相连,又分歧不断。我们希望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日常生活中寻找适合我们的道路,我们也反对照搬美国及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一百多年来,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的讨论一直持续着而且还会继续持续下去。不管怎样,当今中国与美国的交往是如此密切、深入,真正深入细微地了解美国成为一门功课。学者兼教授、作家为一身的沈睿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她的新书《想象更美好的世界——美国社会观察笔记》(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正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了解美国的窗户——一扇独特而中正的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