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新方向,元宇宙技术将不仅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实时分析、场景构筑和环境营造提供技术支持,也使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具有沉浸式全域体验、主体间性互动生态及“数字社会人”愿景等特征。但同时,由于元宇宙场景的去中心化逻辑,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将面临开放空间下的政治认知混乱、自由场景下的政治秩序试探、符码式参与的政治行为失范等伦理和道德风险。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布局下,党和国家、传统政治社会化机构及青少年自身应认清元宇宙技术背后的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规避对策,化机遇为挑战,推动元宇宙技术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可担当数字未来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新特点,借助社会化媒体找寻可以直通学生心理层面的触点是关键所在;社会化媒体环境及互联网思维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也是新机遇。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参与者,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新30年,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利益格局将面临巨大改变,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也将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必须统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教育因素,立足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努力缓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政治时代,政治社会化贯穿人的一生。政治社会化是要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规范在个人心中的内化,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在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青少年时期。学校是促成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的施教机构之一。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促成青少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职责。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其中之“德”,从实质上说,指的是达到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相  相似文献   

5.
网络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同辈群体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在指出网络同辈群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它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成才、性认知与性教育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对青少年成才的讨论,本文从性的视角重新解读了青少年群体的特质及其社会化过程的特征,文章认为青少年是社会群体中独特的一类,处于被型塑的人生过渡阶段.青少年成才其实是对其社会化成功的一种期待,性对青少年及其社会化意义重大.因为青少年对性的认知能力,体现了其对一系列理性观念及更广泛社会规范的认知能力。就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性认知而言,既要能认识到性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同时要认识到性的不同层次内涵。青少年的性的理性认知,依赖既定的社会性教育模式,然而我国的性教育模式尚未成形,但就其建立和发展而言,应借鉴多种他国成功有效的性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微媒体传播主体的个性化、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传播信息的海量化以及传播速度的即时化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而言,当务之急需要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改变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建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动态监测与疏导机制,积极培养微媒体"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构建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价值观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月 《现代交际》2013,(1):90-91
高校校园媒体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培育优秀人才、传承优良文化、交流丰富信息的重任。在当今高校校园,媒体作用的正确发挥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是必须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和发展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90后""00后"青少年群体的民族主义行动,由上一代青少年的刚愤式民族主义向娱乐化、戏谑化民族主义发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当代青少年基于兴趣爱好所营造的准社会化交往建构对民族主义的想象。通过对虚拟民族志的参与观察发现,青少年基于趣缘建构网络迷群的身份认同,同时基于"爱豆"文化(偶像崇拜),进行广泛而又彼此对立的社会动员,在此过程中,一种参与表演式的民族主义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般行动逻辑。当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也要警惕民族主义行动游戏化后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观点。在分析资本主义危机时,西方马克思主义将目光投向了消费领域,认为今天危机的趋势已经由生产领域转到了消费领域。首先研究消费异化理论的主要思想,分析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培育中责任感、幸福观和自我实现观三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围绕改造客观环境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两方面来应对消费异化带来的挑战,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