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青年是网络社会和未来社会反腐力量的主力,社会心理路径是影响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重要因素。对1250名青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心理路径对青年参与网络反腐行动产生作用。目前,青年网络反腐关注度处于中等水平,但网络反腐行动倾向较积极。集体愤怒、集体效能、感性动因、身份认同、网络道德信念五条社会心理路径能正向预测网络反腐行动,集体愤怒是最重要的心理路径。集体愤怒、集体效能和感性动因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身份认同和网络道德信念间接影响网络反腐行动。构建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的身份认同结构模型,有助于了解身份认同对青年网络反腐行动社会心理路径的整合作用,从而为鼓励新时代青年参与网络反腐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环境状况越来越得到重视,而青年参与对环保意义重大。对3 483名青年的调查发现,青年群体环保行动参与意愿偏低。学生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好于青年白领与青年农民工;郑州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好于北京青年与上海青年。性别、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人口特征因素对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环境责任感、环境关注、政治兴趣、社会认知水平、政府工作满意度、有过不公经历等社会心理因素对青年参与环保行动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此外,网络渠道对青年参与环保行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对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业协会在集群企业外生性集体行动中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其外部治理来影响集体行动影响因素与集群企业集体行动意愿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集群企业的外生性集体行动受外生事件、外部反应、反抗意识、外部资源、组织水平及集体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集群企业集体行动的意愿。同时,行业协会对于其中的外生事件、外部反应、外部资源及组织水平因素中的动员强度一向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4年以来,台湾地区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与"反课纲运动"等青年社会运动对台湾政治格局、社会秩序与民主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与影响,运动中的"青年反叛"现象反映了相当部分的台湾青年在当前两岸关系与社会发展态势下的思想价值倾向与行动主张,一方面从群体特质与现实困境来探究"青年反叛"的主客观基础因素,另一方面从青年社会运动发展演化的六个阶段,即导火索事件、网络舆论"发酵"及网络从众蔓延、集体动员规模壮大、行动升级并达到高潮、多次博弈谈判及运动转折点产生、运动退潮及行动终止来分析台湾青年社会运动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与集体行动特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网民数量的剧增,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呈现了新的特征,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具体因素也随之变化。对47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班级的选举的积极性远远高于参与人大选举的和一般政治参与;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大学生群体并不是一群积极参与群体,而是相对的政治冷漠群体;政治效能和政治兴趣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逐渐进入网络政治时代。网络政治的生成有利于青年政治意愿的表达,而青年政治意愿的表达又推动着网络政治的发展。青年群体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其政治意愿表达呈现出原子化与组织化相交织、理性与非理性相杂揉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民意表达的背景下,作为执政党青年组织的中国共青团,应当高度关注并努力引导网络重点人群的政治意愿表达.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年人才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且因其具有高成长性和流动性,成为各城市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基于2018年4—6月对杭州市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性别、收入等个人特征因素对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影响显著,男性青年人才和高收入水平青年人才倾向具有更高水平的城市根植意愿。城市认同因素中城市市容环境、城市文化认同度,城市归属因素人脉圈子、感知的尊重,发展预期因素中就业机会、职业预期对青年人才的根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认同因素中排外倾向、发展预期因素中生活成本等对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此外,不同收入层级的青年人才城市根植意愿影响因素表现出异质性,高收入青年人才群体根植意愿受生活成本的影响不显著,但是相较于较低收入的青年人才群体,他们受城市文化底蕴、社区文化参与、职业预期等因素影响更为显著。结合研究,本文就着力破解制约青年人才根植意愿的障碍,增强人才与城市的黏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来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自媒体时代,因为有了更加开放的传播平台、更多参与用户以及更加快捷的讯道,谣言的产生和扩散相较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代,都变得更为复杂。作为自媒体使用的主体,青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力量。在青年群体的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网络谣言沿着不同的路径肆虐,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年群体作为熟稔网络媒介操作技术的主体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公共事件议题关注与参与热情。运用网络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议题为例的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权益诉求、媒介使用习惯、价值理念、媒介事件参与体验的精准叠合带来了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迅速传播;而文化水平、情绪强度、理性程度等的差异则使得事件议题在急速传播中同时出现聚焦与散逸;青年群体耐心的缺乏与对新议题的转移则易导致公共事件议题在青年群体中的快速消解。对传播主体人群的再审视将为网络公共事件议题的理性聚焦、秩序传播、事件问题的有效推进提供思考的进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关注了互联网使用状况与青年群体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总体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部分通过对现实人际交往改变以及网络依赖程度两条路径来实现。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人际关系,对青年群体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频繁的互联网使用也会导致网络依赖程度增强,造成网络成瘾、迷失现实等不良的互联网使用后果,从而对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总体支持了互联网使用的积极效应论,即互联网使用对青年群体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但仍然需要警惕不良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