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年公益包含了价值导向、行动取向、发展指向、社区走向和成果定向五个基本实践向度。其中,价值定向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大层面,涵盖服务、融合与成长等内容;行动取向则要求志愿者量力而行、相机而动、合作互助;发展指向涵盖了以特长为基础的优势发展、以关系为纽带的协调发展、以能力为根本的持续发展;社区走向是指青年公益应扎根社区、深度服务、激发参与;成果定向需要在创造社会资本、实现服务创新和开展效益评估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青年自组织以其对象特定、目标明确、行动灵活等特点在联系、团结青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与新时期“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要求以及团的四项职能存在着契合性,因而青年自组织是建构“大团建”格局的重要支撑。青年自组织建设的现实路径.必须在机构独立性和组织合法性的博弈中主动借力发展,在人治式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中探索制度保障,在资金有限性和需求扩张性的矛盾中以服务求支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与粉丝亚文化的兴起,由青年群体主导的粉丝公益成为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一抹亮色。文章基于对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立的“百家粉丝团公益联盟”的经验观察,从心理动机、行动主体、活动领域、活动空间、资源动员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当下粉丝公益的主要特征,分别为:以情感表达为目的的行为动机、多元化的行动主体、虚拟网络为主的活动空间、追随偶像或政策注意力的活动领域、偶像与社会的双重动员机制。在新媒体技术给公益领域带来结构性变革的当下,不断增进对青年粉丝公益这一新兴公益形态的现实了解与理论认知,对思考如何有效引导青年粉丝公益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益组织框架下的各项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组织可以让青少年发展得更好,这凸显了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美国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探索美国青少年公益组织的运营活动模式,理解青少年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借鉴美国在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理念与做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公益组织,培育具有公益慈善意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公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青年社会组织差异化的危机响应从侧面勾勒了社会部门与青年公益者在社会治理中的不同想法。对青年社会组织应对危机的动机、行为、协同治理能力的研究发现,青年社会组织不同理性要素的交织产生了纺锤型危机治理结构,而公益理性取向与互动关系格局是最关键的两个分析维度。青年社会组织与青年公益者应加强社会责任与组织利益的协调,将工具性目标转变为内在的价值追求,重塑公益价值,才能实现理想的自主发展的社会化公益状态。  相似文献   

6.
齐倩 《现代妇女》2014,(8):237-238
新时期我国社会改革的方向是“政社分开”,推动政府由全能型向有限型转变,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相对分离。大量经营性、中介性、操作性的事务从政府部门转移和分化出来,需要第三部门来承接以激发社会活力,这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基础。近年来,市场、政府、社会协同机制下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也需要借助社会组织得以实现。而公益创投,是投资主体提供组织以资金,协同组织运作资金以达到扶持社会组织目的的新型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行动理论视野下的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价值观是青年价值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它尤其表现在青年关于自身价值及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看法,是青年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价值观是青年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是其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在时代的发展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年一向是变革的动力。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在他们身上通过并实现的,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对青年价值观研究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社会行动理论对青年价值观的研究有所帮助,并以此为视点对青年价值观进行解读,阐述青年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和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日,崔永元公益基金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对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崔永元在微博中非常愤怒,评价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  相似文献   

9.
卞经雯,上海优爱助盲协会总干事。2007年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在上海汇丰银行工作。卞经雯一直热心公益,在校期间曾是复旦著名的慈善社团心暄社的骨干。2008年,她偶然加入一个草根NGO“都是爱心人”协会做志愿者,经常参加助残活动。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演进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革,随着网络化逻辑在公益传播领域的不断渗入,我国迎来了公益3.0时代的崭新生态。作为公益传播中重要主体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囿于学校行政层面的制度限制以及高校相对安稳平和的成长环境,并未能很好把握当前网络化社会的转型本质以及带来的发展机遇,面临着技术运用、组织结构及公益理念三个层面上的现实困境。由此,变在地生存到脱域发展、变科层约束到共意动员等可谓支教组织网络化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After being marginalised in the 1980s, land‐reform policies came back to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das during the 1990s, resulting in a revival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access to l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action for evidence on when and how the state should intervene in the allocation of rural land. The review suggests that positive impacts are obtained if, and only if, public actions on the allocation of land are carried o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and in a certain way. The article ends by highlighting the need to elaborate empirical models tha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pportunity costs and interactions, and that integrate individual responses with aggregate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大众媒介的使用对个人的认知和行为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基于西北4省农村调查发现,对于西北农村青年而言,相对于其他节目,新闻类节目接触能够显著促进他们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传统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农村青年总的公共事务参与意愿,而新媒介接触强度和信任程度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程度。因此,相关媒体工作者应该进一步扩大新闻类节目的影响力;政府要利用不同媒介类型提高青年公共事务参与兴趣;媒介的管理者要关注媒介所传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度。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环境下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归纳出研究现状和特点:网络和电视等电子媒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集中于社会化的结果,缺乏对于青少年的认知机制如何影响其处理传媒的信息的过程研究;研究对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且概念使用混乱;研究方法日趋多样,但缺乏大型、系统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the history, structure and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s of an urban neighborhood in Ohio, and how local social actors and organizations affect those changes. The data are based on personal interviews, meeting minutes, newsletters, newspaper articles, and other documentation and material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1) individual social acto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bringing about change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l social action system,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neighborhood and the success of the changes in the neighborhood, (3) changes consistent with the local social action system are most effectively induced when various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groups are organized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but at the same time associated through coalition activities, and (4) the larger urban system (both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n which the neighborhood is located can have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neighborhood change.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和另类的符号对主导文化或支配文化进行挑战从而建立的附属性文化方式.体现了青年人特有的反抗、冲突、另类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具有即时性、跨文化等特点,具有匿名交流、张扬个性等虚拟空间特征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给青年亚文化带来了多元化变迁。在新媒体的语境下,“粉丝团”、“恶搞《新贵妃醉酒》MV”、“火星文”等实例展现了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有负面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负面影响的几种主要表现,分析了传媒暴力发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传媒暴力的负面影响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Empowerment theory can provide a usefu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building programs. Using an intervention research approach that draws heavily on empowerment theory, the author designed, facilitated, and evaluated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 engagement involv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older adult residents of an assisted living facility. This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 Action Group” met at the assisted living facility throughout a school year to engage in group-building activities, to discuss and choose an issue of concern to them in the community, and to plan and implement an action project to address the issu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se of empowerment theory in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 action and similar programs, and reviews the empowerment outcomes for youth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ty Action Group.  相似文献   

18.
19.
转型时期媒介舆论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论是相当数量的个人、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对某一社会问题或公共事务所发表的倾向性大体一致的意见 ,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在传统的社会中 ,不存在大众传播媒介 ,人际交流几乎是唯一的信息传播方式 ;从现代舆论的发展史看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舆论的兴起 ,是同初期的党派政治宣传 ,以及随后急速增长的商业广告、大众文化娱乐等需求联系在一起的。从18世纪开始 ,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把大众传媒的职能或性质定位在“社会舆论的机关”上 ,大众传媒成为舆论的重要载体。美国舆论学研究者赫伯斯特谈到现代舆论整体的发展趋势时说 :“舆论在社会历…  相似文献   

20.
青年与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青年研究一项重要课题。没有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当代的哲学需要青年,哲学需要通过青年人的生命实践来发现未来的消息;当代的青年需要哲学,在与历史上伟大的心灵进行对话与交流中,独立思维,潜心探求,产生新的智慧与创造,迎接新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