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持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日常生活理论"对犯罪行为进行定义,提出从犯罪动机、犯罪适合对象、犯罪监管方式三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防范,可以得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不能单方面关注法律、法规、制度的设立或家庭监管,应当从法律、法规、制度与家庭监管进行互动入手,从而在两大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交叉防范,以此达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遏制与监管目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未成年人的犯罪司法系统源远流长,司法制度经历了重大改革。本文简述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与司法制度产生关系的五道关,即警察局、收容审理、理由听证、司法听证和处理听证。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系统建设或许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吕付华 《社会学研究》2023,(5):203-225+230
本文回顾了卢曼的风险研究,从集时间、事实、社会三维为一体的系统理论解析其风险图景:风险作为言说未来不确定性的时间语义,是社会诸系统随着现代性转型不得不在二阶观察下决策出现的;应从系统决策的内在归因来定义风险,以区别于外在环境归因的危险概念;受决策者/波及者的社会差异影响,一系统的风险可能是另一系统的危险;任何一个子系统都无力独自为风险负责,只有结构耦合与透明观察才能应对未知。对卢曼风险图景及其盲点的探究有助于风险反思。  相似文献   

5.
成云 《现代妇女》2013,(11):70-70
未成年人犯罪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违反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任何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和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也有其原因,包括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采取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以及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上海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已占刑事犯罪总数的6%-7%。在惊人的数字后面,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大变迁时期的时代印记,贴上了大都市、城市化与社会流动的色彩标签。一、上海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结构性变化1.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急剧上升近年来,由于上海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流动频繁,上海地区的外来人口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外地来沪未成年人犯罪,十年来逐年上升,已占上海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40%,而且,这种上升趋势还将持续下去,成为影响上海地区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地区外来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着相当…  相似文献   

7.
“少年强则国家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识,人们才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不断有不同工作领域的仁人志士,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身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职责分工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有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公正“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两扩大两减少”的刑事政策入手,积极探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晓 《现代妇女》2014,(6):110-1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分析阐述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运用法社会学视角剖析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作出具体的预防工作,是一个现阶段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是政策分析中两种最基本的政策分析模型,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混合扫描模型则是将两种决策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也为研究我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政策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因此。本文将基于混合扫描模型视角,回顾我国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政策的制定过程,分析政策中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和现实困难,对未来政策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