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 李清照词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自身生活,塑造自我形象。《漱玉词》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创作主体的“自我”,抒发的是词人独特的人生体验及感受,再现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古今第一才妇”的形象(陈宏绪《寒夜录》卷下)。  相似文献   

2.
<正>"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明人杨慎于《词品》中的品评道出了李清照在宋词人中的地位。李清照流传于世的诗词"篇秩无多,故不能不宝而存之"(《四库总目提要》),其作品集在宋元两代有留存,但《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书录所载书名、卷数、阕数多不一致,至明代原本失传。自明以降,迄于今日,所出版之李清照作品不可谓少,然而不仅无统一阕数,词调也不尽相同,甚或差距极大。造成此情况之根源在无原宋本为依据,后编者又对李清照及其存疑词考辨不详。刘瑜、徐洪佩辑著《漱玉词全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全二册,下称《全璧》)的撰写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其成果,必然也会极大解决此一基础问题并推进之。  相似文献   

3.
<正> 李清照(1084—约1151年),山东济南人。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李氏工词,是我国第一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后人辑《漱玉词》。辛弃疾(1140—1207年),号稼轩,也是济南人。青年时代曾参加北方抗金义军,后归南宋。辛氏亦工词,是宋代著名大词人,豪放词派的代表,有《稼轩长短句》传世。迭字具有舒缓曲折的特殊效果,最宜表达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有人认为:婉约派词人最喜用迭字,豪放派词人极少用迭字。事实果真如此吗?李辛二者几乎同时,又同乡,经历亦有类似之处,又皆工  相似文献   

4.
郭慧英 《船山学刊》2007,(3):168-170
李清照以《漱玉词》在中国男权文化为主的古代文学中大放异彩,其咏花词以梅、菊等为多,蕴涵鲜明女性意识.主要表现:情景交融凸显浓烈自我意识;女性视角彰显女性意识;女性创作主体突出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和本色著称.通过阅读清照《漱玉词》文本,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词更具有一种诗化美,一种以词言志的诗化美.  相似文献   

6.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幼警慧,善读书,文章幽艳,工绘事,晓音律。”(《香艳丛书·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才色冠一时”(《渚山堂词话》)。是我国明代以前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女作家。(据冀勤《朱淑真集注》共存诗323首,词31首)。今传其《断肠集》中有《断肠词》一卷。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可亚于易安。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后人对她的《断肠词))皆致以相当的推许,甚或与李清照的《漱玉词》相提并论。(如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说:“《漱玉》《断肠》二词,独有千古。”吴灏《闺秀百家词选》序中更说:“《金缕曲》《漱玉》《断肠》传绝调,是千秋绣阁填词祖。”)遗憾的是,朱淑真死后,诗稿“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  相似文献   

7.
<正> 《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是否出自李清照的手笔,历来看法不一。《词林万选》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李清照作,《古今词统》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无名氏作,明人杨金刊本《草堂诗余》认为是苏轼作,明人茅暎撰本《词的》认为是周邦彦作,近人赵万里辑本《漱玉词》批云:“词意浅薄,不似他作”。19S9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认定是李作,评价颇高。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辑本《李清照集》和同年脱稿的王学初先生《李清照集校注》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漱玉词》中有三首送别词,仔细玩味,似觉历来所解均欠深入,因参照史实,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号易安居土,山东济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宋词婉约的大帅。她长于诗词,通晓音律,工散文,能书画,在宋代词坛上卓然独树一帜。而最能代表她的文学成就的是她的词。她的词,明白如话,真挚情新、朴素优美。当我们打开《漱玉词》时,会不禁令人联想起词人在一生的不同阶段中构思的几幅画面:第一幅是“鸥鹭”的形象:“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先生为李清照纪念祠楹联所题“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不愧为当代文学泰斗慧眼独具。对于这种影响与继承,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也曾说:“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从这段叙述中也可见作者对南唐文学之热衷。 玉集中对李后主继承最明显的是其词的创作。二李词有着十分相似的审美特征,明显地表现了后者对前者的艺术借鉴和审美追求。 一、李煜李清照词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词写得场景大、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一位杰出的爱国女词人。 李清照从小生活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学气氛的仕宦之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一生苦心于词章,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秦观等交往密切,文字唱和很多,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因而李清照受到了良好的文学教养。她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夫妻情投意合,伉俪甚笃。他们一起搜集、整理和考证金石刻辞,一起鉴赏书画鼎彝,赓和诗词。就是在忧患穷困之中,也甘于“食去重肉,衣去重采”,“竭其奉  相似文献   

12.
评李清照《词论》李善阶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词、诗、文兼长并工书善画。奠定她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辉地位的,当然是她的词。李清照的诗与词在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其词清新婉丽,脸炙人口,在意境和风格上都有独到之处。后人尊她是婉约派...  相似文献   

13.
<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衷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的《词论》,是我国妇女撰写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文,也是最早而不可多得的探讨长短句词学的论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卓然一家的女词人,根据其创作经验写成的《词论》,又旗帜鲜明地对词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和艺术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五代、北宋以来许多蜚声词坛的名手,作了尖锐的批评。因此,自南宋以来,《词论》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词论》既涉及到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也涉及到对北宋词的演变发展的认识;既  相似文献   

15.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漱玉词》的名篇,最能体现“易安体”之风格。古今评论家们大多只赞赏它的技巧,至于它“深妙稳雅”的内容,也多认为只反映她个人的不幸。近年来,有说它“越出了单薄的女儿家事”,有说它“增加了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论词专文——《词论》是词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章,历来对它基本持否定态度.前人认为她"历评诸公歌词,皆摘其短,无一免者,此论未公".而今天的研究者则从词学发展的角度着眼,认为其词学观是"保守的","她说词的理论却大部分应当批判",《词论》"限制了她的创作成就","阻碍了词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学术界对《词论》的研究,往往缺乏辩证的观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近些年来,对李清照及其《词论》的研究仍然缺乏持平之论.而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不仅对于认识这篇文章本身,而且对于评价其创作得失,乃至如何看待词这种特定文学形式的发展、词坛上革新与保守、婉  相似文献   

17.
<正> 李清照的诗、词、文、赋并茂,隽永可颂,历代都受到人们的称赞.而她颇有气概有见解的《词论》,却常常受到一些人的异议.我们认为,像胡仔、裴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不作具体分析,一味攻击和讥诋,不是文艺理论家的态度;像俞正燮、吴梅那样对李清照及其《词论》完全肯定,也难以令人信服.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李清照《词论》"别是一家"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都未能探本求源,抓住《词论》的实质意义作出有说服力的评论,因而感到还有待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词论》的核心观点,是词“别是一家”。在这个核心观点之下,她谈了词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协音律、尚典雅、重铺叙。词之音律,是词有别于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音律的追求,以及音律的逐渐严整,是词这种文学形式凸显自身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李清照正是在词的音律形式得到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她“协音律”的理论。李清照强调的典雅,不是雍容华丽、雕琢精工的那种雅,而是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底蕴、具有高雅情致和秀美神韵的雅。雅的是格调,雅的是品位。李清照所说的“铺叙”,不同于唐诗的主要是叙事的“铺叙”,而有所特指。这种以叙述情节故事、描写动作表情为具体内容的“铺叙”,具有了以后元曲中更突出表现出来的某种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话语立场”即出场言说的角度和取向。女性意识是李清照《词论》话语立场的基点 ,《词论》是词体建构发展至该阶段的对词体内部音乐性和文学性这一矛盾的一种共时性把握 ,其词体本质论的思想基础也正是女性意识。今人对《词论》话语立场两种截然相反的阐释取向出自相同的阐释策略 ,均未能切中肯綮以至于南辕北辙。阐释视角的转换是为了拓展阐释的空间 ,将被取代和遮蔽的言说声音还原于历史主义的阐释链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论》创作背景及内容的分析 ,阐述了我们应以辩证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