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2.
说“蚩尤”     
说“蚩尤”田晓岫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历代史家为之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裴马因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  相似文献   

3.
"精卫填海"神话反映了炎帝神农氏与东夷蚩尤氏冲突的历史,炎帝携女娃东巡蚩尤族领地导致了女娃被害的惨剧,炎帝借用鸟图腾和人死化生的观念,虚构了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复仇东海的故事。女娃被害促进了炎黄部落的联合,引发"黄帝擒蚩尤"的战争,而决定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战争的胜败,乃在于南方苗蛮集团中的一支——处于良渚文化圈的女魃部落加入战斗,但战争并没有给女魃部落带来利益,导致了其不能回故土又被迫北迁的结局,这也解释了良渚文化突然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三苗”的问题,是我国上古史和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纸上文献与地下出土资料相结合,以研究尧、舜、禹时代南北统一战争与“三苗”的迁徙,并厘清三苗与蚩尤及南方部族之关系,以及三苗与楚国历史渊源。笔者认为“三苗”原是奄有今湘、鄂、赣之地的土著民族,在南方势力极大,其兴衰与我国上古时期南北统一战争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6.
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先祖,其史迹遍布中国南北。其出生地在寿丘(或曰青丘)。根据古星野学术,寿星(长沙星)、青丘星分别对应寿丘(长沙国)、青丘国(在楚东南),以及其妻子西陵氏(其妻西陵氏当居长江中游地区,可能在石家河古城)、玄嚣一系后裔所居,可推断寿丘在南方。黄帝代神农氏"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后又与蚩尤南北分治,因而长期生活在北方。黄帝战胜蚩尤后代神农氏为天子,其都位于南方,其死后也葬于湖南黄陵,而群臣葬其衣冠于陕北桥山。其子孙有二系,昌意—颛顼—鲧—禹一系当在中原,而玄嚣(青阳)—帝喾—帝挚—帝尧一系当在南方。南方文化北上中原有较多地下遗存证据,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与黄帝北上大体相应。黄帝南北子孙共同创造了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7.
论蚩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论证,认为中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最初均渊源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集团,应该将蚩尤与炎、黄同列,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炎黄文化”、“炎黄子孙”之类的提法,有片面性,不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8.
溯源炎黄、蚩尤及其关系,论证蚩尤是苗族的先人及其影响,探讨蚩尤被历史遗忘的原因以及重新评价蚩尤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祝融、蚩尤、三苟为三个意义部分重合的兼容性种族概念:"祝融"为该部落集团及其首领最早称谓,"祝融"别称"蚩尤"则为祝融八姓支族东迁后与土著蚩尤部落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以后称谓,"三苗"为"祝融"与"蚩尤"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支族南迁后别称.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古史传说时代,蚩尤曾是与炎帝和黄帝共时的著名人氏。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远远低于炎、黄二帝,概而言之,是贬抑多于臧褒。例如:《尚书·吕刑》云:“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大戴礼记·用兵》云:“蚩尤,庶人之贪者也……昏欲而无厌者也。”汉代著名的史家司马迁也指责“蚩尤最为暴”,“与其大夫作乱百姓”。更有甚者,《汉书·古今人物表》干脆将蚩尤划入了“下下愚人”之列。类似的谪辞,也每每见诸汉以后的一些古文献中,兹不一一赘举。要之,在有关史前史的记载中,蚩尤往往被定性为贪利忘义,戮民无道的“作乱”之辈。  相似文献   

11.
炎帝与神农实为两人,炎帝排在神农与黄帝之间,而炎帝就是与黄帝作战的蚩尤,二者同为太嗥神农之后。而将炎帝与神农混在一起则始于班固  相似文献   

12.
汉代“蚩尤”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06,26(4):13-18
“蚩尤”神话在汉代得以演绎充实,形成内容丰满的故事。不仅官方祭祀体系中重视“蚩尤”祭祠,民间也有广泛的“蚩尤”信仰。特别是齐鲁地方“蚩尤”崇拜尤为浓重,反映了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如果期求全面地说明汉代意识史,似乎不宜用“独尊儒术”做简单化的概括。  相似文献   

13.
理科女生     
1. 这年头,文科和理科就像皇帝与蚩尤,天生势如水火。似乎学了文科就一定会靠二氧化碳生活,学了理科就一定不知道康熙是乾隆的爷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从盘瓠神话的产生、盘瓠神话和蚩尤的关系以及盘瓠崇拜遗俗和文献的记载等,试论盘瓠神话与苗族族源的关系。一、盘瓠神话的产生盘瓠神话的产生,早于蚩尤、三苗的传说。按其产生的年代,盘瓠神话应是原始母系社会或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而蚩尤、三苗传说属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代。盘瓠  相似文献   

15.
文萃与信息     
蚩尤应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三先人 陈靖、春坦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著文说: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们都喜欢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黄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却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和炎黄同时并列行世的,尚有另一位先人,这就是历史上有确凿记载而实际上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了的大名鼎鼎的蚩尤。蚩尤虽然不是“天子”,没有被称为“帝”,但他在当时确实是与炎黄二帝不相上下的,某些方面甚至是超过黄帝、远远强于炎帝的。文章认为,几千年来“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思想和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使蚩尤一直处于被贬低、遭损毁的地位、今天,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蚩尤进行重新评价,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7.
古人也爱晒     
中国古代神话中写道: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打仗,蚩尤呼叫风雨的力量,顿时暗无天日。黄帝请来了旱魅神,太阳这一"晒",把蚩尤打败了。中华民族,跟"晒"一起起源。这就是晒的本来意思,让事物见到太阳,目的是为了使其干燥或杀菌消毒。今天晒客们的"晒",也  相似文献   

18.
黄、蚩涿鹿之战堪称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黄、蚩涿鹿之战中,蚩尤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从历史地理学考察表明,发生在距今约5300年的重大降温事件所引发的洪灾和旱灾,应是导致蚩尤涿鹿战败的主要原因。蚩尤涿鹿战败,当败于灾而非于战。  相似文献   

19.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20.
论战神蚩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蚩尤是我国上古时期炎黄时代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与炎帝、黄帝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这两场战争,堪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战争,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军事家和一位兵器制造专家。由于蚩尤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最后的悲剧结局,后世人们将他奉为战神进行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