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浒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记述到艺术记述的流变过程。朱有燉及其水浒戏在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因为历史阶段特殊因此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其一,《水浒传》虽然成书时间一直存在争议,但如果考虑到朱有燉水浒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实际条件,《水浒传》的成书时代当大致可定。其二,水浒故事思想不一,朱有燉水浒戏在由"义"向"忠"转变过程中,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其三,宋代水浒故事见于正史,也流行于瓦肆勾栏,且以后者为主;元代以戏曲传播,观众多为市井细民;自朱有燉开始,水浒故事开始进入宫廷,并为文人喜爱,开创了水浒故事传播的新纪元。因此,当我们开始关注朱有燉及其杂剧创作时,更应注意挖掘朱有燉杂剧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朱有燉"偷儿"传奇在水浒故事流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有燉系明初重要的杂剧作家,其创作的水浒戏在水浒故事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浒传》成书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在水浒故事思想嬗变中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文人参与的热情高涨,水浒戏文人化色彩渐浓;开辟了水浒故事新的传播途径,使得水浒戏开始走向宫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解析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重点阐释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产生的重大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网络文化对意识形态的正负效应,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的角度就网络文化视阈下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发展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以纽科姆的ABX模式为分析框架,指出我国文化生态的包容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缘起,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要件,因而我国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决定马克思主义必然中国化、大众化.当前大众文化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然而要抓住此契机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转化,将其尽快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存在着一些缺陷,当务之急就是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下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文中主要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件下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确保大学生的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信仰出现了偏颇,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再加上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理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改变效果不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历史境域和载体境域决定了国家文化安全引导的必要性.文化产业会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正或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力、产业孵化力、流通传播力、产品认同力和经济政治贡献力五个变量上,而国家文化安全同样会对文化产业产生反作用.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明晰文化产业的宏观发展战略、规范语言使用、扩大创意素材、加强文化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引导资金流向,以及对文化消费者进行精神引导.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但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如何实现东平经济由粗放的线性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循环经济转变,是摆在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记忆理论作为记忆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回答了以时空逻辑为线索,传统文化的断裂与传承等一系列问题。学者扬·阿斯曼和阿莱达·阿斯曼从时空维度、传播载体、媒介功能、权力符号建构诠释了文化记忆理论。本文在文化记忆理论的观照下,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内容表现和传播途径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央视春晚举办35年以来影像表达的动机机制、生产语境、历史沿革和内容文本,考察当下央视春晚生产传播样态的转化,旨在为影像民族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可参考的路径选择,丰富我们对于广谱记忆理论总体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价值和取向日趋多元,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趋于多样化,这对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传达给学生,并取得良好的接受效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面临的首要问题。高校各教育主体可通过"教育主体的再教育""教育方式革新"以及"主体联合"等几个方面的努力,缓解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压力""客体迷茫"以及"互动障碍"等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在多元信息、多元价值竞争中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赵晓红博士在其专著《朱有燉研究》中认为,朱有燉杂剧体制不分"折",因此明初"折"还没有理解为戏剧单位。其立论基础源于《元刊杂剧三十种》、周藩原刻本。其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已经广泛运用"折"来分析元代杂剧作家及其作品;周藩原刻本虽未分折,但并不等于作者没有明确的分折意识,朱有燉对于当时曲坛的状况也不可能一无所知;从明代文人文献记载看,"折"事实上已在明初成为共识,不可能晚出。所谓的朱有燉杂剧不分折的观点不成立,同时,通过对朱有燉杂剧用"折"情形的考察也证明朱有燉杂剧在杂剧体制流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他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或阐述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观点。其主要内容是: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充分认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和“灵魂”地位;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生豪是莎士比亚戏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朱生豪译本在中国莎学史、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伟大
工程。本文以译者生态理论(对译者之所以成为译者、之所以被称为翻译家的动态研究和静态描述相结合的理论)为
视角,深入追溯朱生豪的生平,从译者生成论、译者角色论、译者翻译论和译者接受论四方面探讨朱生豪的翻译活动,
既研究了其自幼天资聪颖、受过良好教育和兴趣爱好广泛、热爱莎剧、翻译态度严谨认真等个性特点,也探讨了其在事
关中华民族文化尊严的特定社会环境(抗日战争时期)下翻译莎剧行为的深刻社会背景。朱生豪的翻译生涯表明,翻
译不仅仅是翻译家的个人事业,也不仅仅是译者个人的孤立行动,而是由译者自身、社会及家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译
文读者、观众接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唐物语》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物语》第十九段对《汉书·朱买臣传》中朱买臣故事进行改编,因受众群体、文化差异、民族向性的不同,在改编过程中必然产生对母国文化信息的过滤与人物形象变异.以朱买臣故事东渐日本为线索,运用比较文学流传学与变异学,探究该文学作品对朱买臣故事的摄取与创新、朱买臣故事日本化的实现条件等,以期增进文学文化交流中的互读互解,避免因文学流变中信息过滤增删、形象失落变形而产生的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皇室贵族的传统文化情结——朱有燉杂剧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明初皇室戏曲家朱有燉杂剧分析入手,揭示以朱有燉为代表的皇室贵族的传统文化形成的根源,阐述皇权政治等高压政策统治下皇室贵族的人生态度,并说明明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明对话不仅是世界各大文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方式。以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蔡仁厚为例,第三代新儒家的学者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宗教与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他们关注儒学与非儒学的交流,注重儒学与世界各大文明的对话,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进行,体现出融摄西学、多向建树的趋势、对儒学地位确认的转变以及对话意识的加强三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现代阐释学对译者主体性研究有很大借鉴意义。本文试在现代阐释学的框架下,分析朱生豪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通过描述译者自己的阐释环境造成特定的“视域”,反映出这个视域直接影响了他选择莎士比亚戏剧作为翻译对象、以及在文化过滤方面其倾向归化的翻译原则,从而进一步认识朱生豪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朱生豪的莎剧译本不仅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学与文化,也在世界文学之林中表达出对于莎剧的独特解读方式.本文从朱译莎剧的文学翻译转向翻译文学研究,把朱译莎剧的翻译文学文本纳入特定时代的文化时空进行考察,探讨翻译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把对于莎剧翻译的研究仅仅只关注朱生豪等译者在翻译中的语言转换技巧扩大到翻译文学和文化的层面,因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