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文渊  李丽平 《社区》2013,(4):46-46
过年了,很多人采购了烟花爆竹。尽管燃放烟花爆竹有这样那样的弊端,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但过年若是缺少了它们,无疑少了一些年味儿。所以笔者认为,对烟花爆竹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在燃放的基础上确保安全。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家小区里燃放烟花爆竹的,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  相似文献   

2.
过年和放鞭炮都是中国人的传统民俗,它是经过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必须高度重视和立法保护传统节日。建设法治社会需要立法方、执法方与全体公民共同努力。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必须符合民情民意,不应该用禁止的方式让人们忘却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北京市立法有限地解除烟花爆竹“禁放令”,但开禁燃放烟花爆竹必须严把鞭炮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12月1日零时起,在北京燃放烟花爆竹成为违法行为。 北京市政府于1986年制定了《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1987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烟花爆竹“逐年限制、趋于禁止”的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4.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革命性的进步.一直以来,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烟花爆竹的生产和消费过程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与可持续发展是相悖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消费习俗,推崇绿色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现有合格烟花爆竹企业也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安全性、环保性.  相似文献   

5.
眼下,低碳,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碳族"。就拿今年春节来说吧,一些"低碳"方式大行其道,除包括近年盛行的电话、短信拜年外,还流行"送礼不如送钱"、"送礼不如送健康"……一股"低碳"回娘家拜年风在内地的城市、农村逐渐盛行。然而,一条消息却让人感到特别遗憾,南京除夕夜因燃放烟花爆竹空气质量跌至重污染。其中,全市今年烟花爆竹燃放量是往年的数倍,是原因之一。显然,这样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是一种不低碳的行为,而这又恰恰不是少数人所为,由此看来,倡导低碳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去年11月30日晚上,烟花爆竹声此起彼落,犹如新年到来一般热闹非凡。原来第二天就是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法规生效之日,这不由使我想起我在德国留学期间,我的房东梅耶夫人的环保意识。 那年,我被国家派到原西德汉诺威大学,学习环境工程专业。为了轻便,我带上了一只国内还比较时髦的滑轮大包。在西德汉诺威机场,我从行李车上拖下我的滑轮大包,随着人流缓缓走出机场。明亮、整洁而宽阔的通道,给了我一种新奇而舒坦的感觉。来机场接我的是我的房东,70多岁的梅耶夫人,这是临行前学校请汉诺威上学的同学寻找联系的,并请她来机场接我。突然间,一位像国内警察模样的人拉住了我,用德语对  相似文献   

7.
过年     
农历新年,一般都在一月底二月初,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但因为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对春节的热情。按照苏州的习俗,每年的冬至,差不多就是新年的“彩排”。这天晚上家家都燃放烟花爆竹。  相似文献   

8.
洗太阳     
过年了,动物村的小动物们都放起了爆竹。小猴子去商店买了两个特大号的爆竹,在门前的空地上放了一个,只听“嘭!”一声巨响,大爆竹飞上了天。过了一会儿,天渐渐暗下来了。这是为什么?不好!太阳变黑了。这时,小松鼠喊起来:“快来看哪,我用望远镜看见太阳上有爆竹  相似文献   

9.
燃放烟花的政策从放改禁到禁改限,法律和民俗的博弈在15年间走了一个轮回,中间经历了漫长的争论与调整,禁而不止成为法律的尴尬,从文试从烟花爆竹禁放政策分析几点政府执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8,(24)
有媒体报道,哈尔滨市南岗区一40多岁的男子,在春节期间连续打了两天两夜麻将,由于过度疲劳突发脑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事实上,在每年过年期间,放烟花爆竹、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发生一些"乐极生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8,(36):28-29
有媒体报道,哈尔滨市南岗区一40多岁的男子,在春节期间连续打了两天两夜麻将,由于过度疲劳突发脑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事实上,在每年过年期间,放烟花爆竹、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都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发生一些“乐极生悲”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诗人王安石脍炙人口的《元日》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辞旧迎新的喜庆画卷。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从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家住苏南纪念碑旁的李冬贵,按往常过年辞旧迎新的风俗,拿起几个爆竹走出家门,到纪念碑前的一块空地上放爆竹.然而,当爆竹响起来时,上空竟然传来了清晰嘹亮的军号声. 李冬贵四处望去,并没有发现有人影.更奇怪的是他接连放了几个爆竹,只要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就停,爆竹声一响,军号声也随之响起.  相似文献   

14.
《新少年》2006,(Z1)
多多熊:爆竹声声除旧岁,又是一年春来到。大家都喜欢过年吧? 欢快的脚步:当然喜欢啦!过年这几天没有寒假作业,没有补习班,爸爸妈妈都放假,可以和朋友们痛快地放鞭炮,还能——讨厌作业本:还能“恭喜发财,红包拿来——”!:p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了,今年过这个年最像过年。”一位北京市民这句绕口令般的感慨代表了无数人的心声。看着五光十色的烟花,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竹,人们感到,春节这个中国特有的古老节日正在向传统回归。中国的春节文化也在打动着世界。迎接农历新年的活动在海外一年比一年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着“过年”,今年更有多国政府首脑出面,高规格地向世界华人拜年。人们日益将春节看作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它蕴含的传统价值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专家提出,应该对春节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包装,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品牌。大年初一,数…  相似文献   

16.
年与关     
“年关”一词常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帐,欠债的人过年就像过关一样,故称年底为“年关”。仅就生活而言,现在再把过年视为过“关”的人可谓稀矣。但从另一些方面看,过年仍然是对某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8,(24)
过年是让人快乐的事,但平平安安才是快乐的基础。所以,过年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防水、防火、防盗……让您和家人过得舒心、如意。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8,(36):24-25
过年是让人快乐的事,但平平安安才是快乐的基础。所以,过年的时候千万别忘了防水、防火、防盗……让您和家人过得舒心、如意。  相似文献   

19.
杂说过年     
文刃 《老友》2008,(2):22-22
通常说过年,我们都是指的过春节。掐指数来,春节都过了六七十个了,可要我来说过年,却不知从哪儿说起。小时在乡下,老人们总是说"小孩子望过年","叫化子也有三十夜"。可见,过年在人们心目中有多重的位置。我们的那个乡村,当年很是闭塞、贫穷,但对过年  相似文献   

20.
亚龙 《金陵瞭望》2006,(4):16-16
近日,有媒体报道“春节黄金周,南京至少有3万多市民在图书馆里过大年”,言语间满是自豪与欣喜。要知道文明过年是应该的,轻松过年是惬意的,旅游过年是享受的,可如此之多的人用脑袋过年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