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为元王朝"死节"、"殉难"的进士达42人之多,死于安庆之难的余阙尤被推为这一类"不负科名"之士的代表.作为一位死节之士,余阙的出现,是儒家入世思想深刻影响元末士人的有力见证;作为一位色目文人,余阙的出现,又是元代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彪炳于文坛的一个缩影.余阙、泰不华、萨都剌、丁鹤年等少数民族文人的出现,与元代民族融合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系统阐述和正确评价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贡献,对于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其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一) 文化是一种多层次的社会历史现象。少数民族在其生息之地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自然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种植方面,少数民族有其突出成就。苗族最早种植水稻;茶叶的最早产地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新疆孔雀河下游发掘出四千年前的小麦,说明这里很可能是世界上小麦的原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史撰述与民族一统、同祖同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武 《河北学刊》2007,27(6):94-97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4.
吴凤霞 《河北学刊》2007,27(6):97-99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与多民族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6):91-94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近三年的时间里,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政权改造工作。其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坚决落实“共同纲领”精神,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少数民族领袖影响力,推选有代表性的人物组成政府;三是广泛运用民族代表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四是配备和培养少而精的民族干部,保证政权改革顺利推进不出乱子。其鲜明特点有三个:一是着眼维护民族团结这个政治目标进行少数民族政权改革;二是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意愿的基础上处理政权改革各项事宜;三是在时空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实施政权改革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民族大融合两股潮流的交织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在两大历史潮流波浪式的前进中,涌现出一批开拓奋进的杰出人物.北周太祖宇文泰(507年——556年)就是一位.他三十余年戎马奔波,占据关中,奠定北方统一基础;励精图治,锐志改革,恢复保护小农经济,安定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改革西魏吏治和兵制,不仅为北周王朝的兴起和统一北方开拓了道路,而且促进了两股历史潮流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8.
在北魏(386——535)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中,太武帝拓跋焘在位二十八年(424——452)他以显赫的武功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并强化文治,使以拓跋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加速汉化,由原始社会末期部落军事民主制向封建制的转化,无愧为这个时期鲜卑族、以至北方各族的一代天骄。  相似文献   

9.
相沿成习的说法是: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最早创建于秦代;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统一的国家.我们以为,此说似有加以讨论之必要。诚然,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其历史功绩可谓丰伟卓绝.然而,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八百多年,中国辽阔的幅员之内,已经出现过一个强盛的统一国家,这就是以地方分权为特色的“大一统”的奴隶制国家——西周王朝。这个国家,是周武王于公元前十一世纪率  相似文献   

10.
清朝建立了远比汉唐元更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代前期的诸位皇帝,都积极经营西北边疆地区,曾对当地社会制度进行过重大改革,无疑对西北以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特别是清朝通过不断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的法律措施来巩固社会制度改革的成果,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一、清代前期西北边疆地区社会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清代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代表,积极经营西北边疆地区,以消除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和巩固边疆,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根据同蒙古族等长期接触的实际政治经验,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常败于北…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上惊人的一幕: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其崛起与衰亡,都不及一个世纪,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永久性的伟大历史贡献。这就是元帝国。后代人或许会惊讶地去问:它是怎样出现的?因何而兴衰?其过程如何?等等。但是,作为思考者,我们更关心那一代人的处境、作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的价值。随着元帝国时代的到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自唐安史之乱以后500年来所未曾有过的大统一。自秦统一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以疆域之广而论,都不及元代。许多在过去被作为“羁縻之州”的边远地区,到元代“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历史上有为数众多的汉人融合于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而后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民族杂居情况和各种原因造成的多种多样的移民,从而不断出现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大致有三个方面:(1)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掌握了全国政权或部分汉族聚居区政权的时期,其规模尤为巨大。前者如元朝和清朝时期;  相似文献   

13.
安尼瓦尔·贾库林同志,是我们党的一名好党员、好干部。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捍卫祖国的统一,为了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过重要的贡献。在十年浩劫中,他惨遭迫害,含冤逝世!我们和他共事多年,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好领导,失去一位亲密的少数民族战友,深感痛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东南学术》2012,(5):205-212
历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信用票据,见证了其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程。票据的信用丧失也往往使历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蒙受经济损失,重物轻币的心理致使票据的流通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直接结束了解放前多种票据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流通的局面,使其人民免受票据贬值之害,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并促使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迁。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的票据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国家意识的形成,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正> 历史上我国少数民族的各种称呼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各少数民族的族称,有自称,有他称,在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往往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称呼。下面我们先对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称呼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回族,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就人口数量说,已跃居第二位;就分布地域说,是各省(区)、市所在皆有的民族,除了人数比它多一百三十倍的汉族以外,其他各族都没有分布这么广;就历史概况来说,它萌芽于唐、宋,融汇于元,逐步形成于元末明初。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就类似民族说,它跟另外九个与伊斯兰教紧密相关的兄弟民族比较,既有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又有无可否认的独特点;就语言文字说,它是通用汉语的少数民族中最大的民族;而就融合因素说,它又是包含广大地区外来的、土著的多种民族,在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凝结成的共同体,是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员之一。因此,人们都切望史学工作者能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修订或新编出一部较详备而又有质量的回族史。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而在历史上作为统一时期的执政民族,当然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前,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或其建立的王朝能够统一全国。元朝的肇基,元朝的一整套统治方式制度,对后来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对全国的统一事业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现象,除了从元朝本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来理解外,还应该追溯到元朝建立以前的宋、辽、金时期。这里仅从宋、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研讨与元朝统一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苻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公元370年灭燕前后,对鲜卑慕容垂、慕容暐和慕容评等王公贵族的重用,给他的政权及其后来实行的许多政策以很大的影响。探讨苻坚重用鲜卑王公贵族之成败得失,有助于加深对前秦政权及其用人原则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是历史气候学研究的名作,流传甚广,影响巨大。然亦偶有百密一疏之处,如曹丕观兵之广陵,当为今之扬州而非淮阴;慕容皝践冰之昌黎,当在今之辽宁而非河北。所以出现如此之误,是因对历史地名未加详考而致。  相似文献   

20.
康熙九年,将“上谕十六条”“颁行天下”后,全国各地“切实遵行”,直至清末。“上谕十六条”代表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普适伦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龙乡规碑是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普适伦理的历史见证。石龙村贯彻落实“上谕十六条”的线索,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普适伦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清王朝推广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普适伦理,对其加强国家认同,巩固统治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央政令是边疆少数民族接受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普适伦理的促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