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成吉思汗是一位使蒙古社会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伟大英雄人物,他深刻影响了古代蒙古文化的发展历程。他推动蒙古民族的形成,从而为古代蒙古民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客观基础;他开创蒙古民族文字,在蒙古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采取“信教自由”的开明宗教政策,丰富了蒙古民族宗教文化;他主动吸收各民族先进文化,对古代蒙古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赋予蒙古民族新的文明和生命力。他对古代蒙古文化所做的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3.
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中国化为其准备了条件,元朝是其重要阶段,明代虽有反复继续发展,被清朝绥服是其关键阶段。近代反侵略斗争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蒙古民族与中国其它民族同步兴旺繁荣,蒙古民族的中国认同以巩固形式最后完成。“中国观”在蒙古民族认同于中国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游牧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内容丰富、艺术性完美、形式多彩的蒙古民歌。蒙古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蒙古族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光辉灿烂的遗产,给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古民歌浩瀚如海,最近几年内就出版了好几部蒙古民歌集。蒙古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蒙古民歌,而且歌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  相似文献   

6.
西蒙古族的独特社会历史及其民族特性——西蒙古歌谣内容的考察研究郗慧民西蒙古是蒙古民族的一支。蒙古民族在明代以后按其居住地区可分为西蒙古和东蒙古两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部分蒙古族人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着不少差异。西蒙古元代称为斡亦剌惕;明代...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曾力挽狂澜的蒙古民族,到解放前夕,几乎濒临灭亡境地,喇嘛教的长期盛行是重要原因;喇嘛教正式传入于明代而盛行于清代;喇嘛教的传入是明廷极力鼓励和蒙古上层积极提倡的结果;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无不极力推行“兴黄教以安蒙古”的政策;喇嘛教的广泛传播长期盛行严重阻滞了蒙古民族经济文化人口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政策给蒙古民族带来了新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述了蒙古兴起前中国民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蒙古能够统一中国,并与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在原因。认为中国南北民族实力对比发生的变化、中国民族之间差异日益缩小和中国民族在蒙古兴起前处于分裂状态是蒙古统一中国并与中国众多民族建立关系的外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于蒙古民族历史的研究,近几年来尽管有所增多,但在事实上并不普及。尤其对蒙古民族广大群众而言,他们能够读到用本民族文字写成的一部有关蒙古史方面的普及读物,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在这种情况下,着眼于编写蒙古史普及读物,以此开拓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蒙古社会经济极为凋敝落后。在"开放蒙地""移民实边"热潮刺激下,蒙古王公提出了振兴畜牧业、整顿农业、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发展蒙古经济的思想。这是清末蒙古王公对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思考,是蒙古民族要求实现经济近代化的表达,在蒙古民族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 ,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 ,使蒙古族民间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佛像的供奉礼拜、向喇嘛求助 ,佛教的丧葬礼俗、宗教节日活动以及建寺庙造佛像等宗教活动 ,已成为蒙古族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清代蒙古族寺院教育及其语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为蒙古族社会留下许多珍贵的遗产。但佛教曾经作为封建政治的搭档 ,麻痹蒙古族民众 ,妨碍了蒙古族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多种角度对蒙古族佛教及其寺院教育进行分析 ,否定其体系消极面的同时 ,借鉴其合理的部分 ,特别是语言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是蒙古族教育和语言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层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适当的、良性的社会流动而调整社会分层,发挥社会分层的积极作用,在蒙古族聚居区,则是通过双语教育实现的。从教育的自然属性和蒙古族传统教育模式起航,指出蒙古语言文化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维系民族认同、缓解民族情感的"执着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指出了主流语言文化教育的现代化功能,并针对蒙古族聚居区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万斯同认为元代太庙祭礼有一些新异之处,有些则有违古礼。其实,荐佛事、祭品的蒙古色彩与祭仪中嵌入的“烧饭”礼等方面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这些内容万氏都没有提到;至于改汉地通行的“栗木神主”为金制神主,则是受了喇嘛教的直接影响;元代宗庙神主的位向与位次排列亦有一定历史与经典依据,万氏的指斥也有片面之处。至于大都的“烧饭园”与“官祭场”则是元代帝室与蒙古族权贵从事家祭的特殊场所。通过以上考述,不仅可以澄清某些误识或偏见,而且能从一个重要角度寻绎蒙、汉传统的交互影响及其所呈现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5.
赵瑾 《东方论坛》2013,(5):44-47
在1826年以前,缅甸的教育为传统的寺院教育。1826年以后,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缅甸的逐步确立,近代教育体系逐步在缅甸建立。在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寺院教育也还在发挥一定作用。1920年以后建立的国民学校也是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体系虽然饱受缅甸各界批评。但是相对于寺院教育和国民教育而言,它还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它对近代缅甸社会和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由于殖民政府对缅甸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过低,导致整个殖民时期缅甸的教育畸形落后,这对缅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卓尼大寺在安多藏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尼大寺是安多藏区一个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它在推动、引领安多藏区文化以及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卓尼大寺的教育制度不仅影响着安多藏区的寺院教育,还影响着安多社会的发展和藏族文化的进步,因此,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蒙古语是蒙古族人民的母语(第一语言),是传承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尽管国家和地方对于蒙古语的保护力度较大,但蒙古语保护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蒙古语教学条件欠佳、蒙古语教育体系不健全、在使用过程中,蒙古语缺少广泛社会语言环境、三语教学对蒙古语的冲击等。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蒙古语教学的实地调研及对相关文献和当地政府文件的梳理,就包头市蒙古语保护基本现状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即改善蒙古语教学条件,完善蒙古语教学体系,营造更广泛的蒙古语使用社会环境,借鉴国外相关教学理论并优化三语教学模式,从而构建一个健全、完整的蒙古语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经考试制度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经考试制度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学与考核形式。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经考试制度的形成、方式方法等作了梳理,并对其特点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试论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位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培养人才诸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噶当、萨迦、噶举、格鲁等五大教派的寺院教育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蒙古族家庭美德结构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美德对个体和族群的发展都十分重要,本研究以现代社会为背景,以整体文化的视野,采用调查法就蒙古族整体文化中的家庭美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380名成年蒙古族被试的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现代蒙古族家庭美德结构是由家庭教育、忌讳、家庭习俗和尊礼四大内容维度构成;在现代蒙古族家庭美德结构中家庭教育处于核心地位;许多忌讳内容依然存在,而且在家庭美德的形成发展中起着稳定性、民族个性化和监控的作用;家庭习俗和尊礼相统一而存在,并成为家庭美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