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寒食不入日本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中国民俗传播日本的重要时期,寒食节当时已为遣唐的日本人所知,但有意识未导入日本。其原因在于寒食与日本的本土文化不相容,在于日本人关于秽的观念。在唐朝做为寒食重要内容的皇帝赐火,因为秽的妨碍,在日本很难出现;在中国给寒食带来强大生命力的扫墓之风,因与秽的观念相矛盾,同样无法影响及日本。  相似文献   

2.
618年,唐建国以后,体育运动得到发展,女子体育更是趋于空前的繁荣,其主要运动项目大约有如下几种。 1.蹴鞠(足球) 蹴鞠始于战国时代,盛行于两汉。起初主要由男子参加,至唐代,也流行于女子中间了。足球亦由原来的实心皮球发展成为充气球,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充气的足球,份量轻、弹性好,对足球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唐朝诗人王建的《宫词》中有:“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金与钱”之句,“白打”即不用球门的“白打场户”,这里表明唐代宫  相似文献   

3.
常跃强 《社区》2014,(8):16-16
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燕支雪其实就是胭脂雪。在苏东坡眼里,海棠花就像雪上搽了胭脂那样美丽,于是就给它起了一个这样富有诗意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清明杂思     
暑假闲暇,教儿背诵唐诗宋词,偶吟到韩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吟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由勾起对清明的杂思。  相似文献   

5.
生查子     
一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这首词反映出贵族生活之一斑,可能是晏几道早年的作品。词中“金鞭”二句,与韦庄《上行杯》同义:“白马玉鞭金辔。少年郎、离别容易,迢递去程千万里。“金鞭”:语本杜甫诗:“酒酣并辔金鞭垂。”“青骢马”:青白色相杂而又矫健壮实的马。“玉楼人”:语本韦庄诗:“金勤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玉楼”:指华美的楼阁,与“玉阁”义相近。“寒食”句,语本温庭筠诗:“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全词的大意是说…  相似文献   

6.
唐代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高僧很少 ,也没有体现多少佛教思想。“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 ,缺乏佛教色彩 ;“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 ,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另类僧人”形象 ,反佛教的主旨更加明显。这些都体现了唐代小说的反佛教倾向。六朝多“辅教小说”而无反佛教小说 ,唐代小说宣传佛教者少而反佛者极多 ,这与唐代科举制度加强了士大夫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宋初与唐代一样 ,也存在进士行卷。真宗、仁宗时行卷风逐渐止息的原因 ,是由于科举制度的改革 ,由“采誉望”变为“唯卷面”。又由于历史政治背景的差异 ,宋初进士行卷具有不同于唐代的特点 ,即主要定位在文学上 :文人由文学主张相同而相知 ,不再象唐代那样是政治上的“相须”、“相资”。这使宋初进士行卷成为集结诗文革新运动基本力量的手段 ,同时也为文学派别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言谏”和“诗谏”是代表知识阶层的唐代文人群体参与政治的两种形式。唐代文人或出于职司言责、或仅凭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而直言极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进步,并直接促成了唐代帝王在某些历史阶段“从谏如流”局面的形成。唐诗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阴暗面的强烈政治色彩,因此,唐诗也就具备了诗谏的特色。文人是诗谏队伍的主体,诗谏的内容涉及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有关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诗谏这种形式也与唐代相始终。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峰 ,唐代的商品经济发展也取得进展。本文考察了唐代商品经济及市场培育的情况 ;考证了唐代商人阶层的形成 ;考察分析了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较之社会其他方面发展滞后的原因 ,“重农抑商”在唐代的特殊表现 ,征榷措施对商品经济发展极大的打击压制  相似文献   

10.
唐代小说以其独特的情节结构、高超的艺术成就引起元、明、清戏曲作家的重视 ,它在后世戏曲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改编之作。就结构艺术而言 ,唐代小说与后世相关戏曲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于三个层面 ,即 :线状结构的不同、“戏眼”的设置、“贵剪裁”与“密针线”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小说在元、明、清戏曲中的改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寒食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很重要 ,在唐诗中有着大量的描写寒食节的诗篇 ,从中显示出寒食节在唐朝特有的风俗 ,还有文人在这个节日中的种种心态 ,比如 :怀念祖先 ;感慨个人的命运 ;思乡怀友 ;热爱自然以及隐逸情怀等等  相似文献   

12.
《艺文类聚》是一部成书于唐初的重要类书 ,在今天极具文献价值 ,但此书今本并非完璧。今本《艺文类聚》卷四“岁时部”中的“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和“七月十五”五篇 ,已非原书之旧 ,原文已佚 ,现在的内容是后人根据《初学记》补入的。补入的时间最晚在宋代。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性诗歌中的道教情怀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道教最为鼎盛、道教信仰最为虔诚的时期,在其三百多年中,统治者对道教都大力提倡、倍加尊崇。与统治者大力提倡道教的举动相呼应,唐代社会形成了一股求道学仙、追求现世幸福、永恒生命和自由心境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同样也影响了唐代女性,从而使她们的诗歌和心灵世界弥漫着迷蒙的道教情怀。  相似文献   

14.
关于晚明名士陈子龙与柳如是的恋情,陈寅恪先生在其《柳如是别传》中曾作过详尽的考述,许多历史事实因此得到澄清.但是随着近年来有关资料的增多,《柳如是别传》有关陈柳恋情的考述有一些值得补充和修正之处.如:(1)《柳如是别传》所举有关陈柳恋情的陈子龙词,有的事实上并不涉及陈柳恋情,有的与陈柳恋情无直接关系;(2)陈寅恪先生认为陈柳两人于崇祯八年(1635)首夏结束同居,经考证,陈柳分手的时间当在崇祯八年寒食日;(3)崇祯十年(1637),里巷之间陈柳之事传闻又起.  相似文献   

15.
大海寺始建于北朝,盛于唐代,北宋以后衰落。大海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以唐代中晚期造像艺术成就最高。文章探讨了大海寺的历史,并着重分析了唐代大海寺的佛教造像、宗教信仰及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自北魏、中唐形成以来,很快就影响到了印度、日本等国,作为密教、天台宗等的教学中心,尤其吸引了日本各宗入唐留学生,五台山成为日本僧众入唐朝拜、巡礼的首选圣地。进入10世纪以后,由于末法思想、净土信仰的影响,五台山信仰在日本普遍流传,作为文殊净土象征地,五台山成为日本入宋僧巡礼皈依的佛国。  相似文献   

17.
洛阳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主要生活地,他在洛阳期间与圣善寺、奉国寺、长寿寺、香山寺、天宫寺等著名佛寺均有密切的往来,这些佛寺分别属于密宗、禅宗、净土宗等不同宗派。他在洛阳期间佛教信仰有不拘门限、兼容并蓄等主要特征。白居易的佛教信仰在唐代后期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的民间信仰与祭祀由来已久,民间信仰是由社会成员集体自发创造,并由社会成员直接参加的信仰活动,它产生于民间,盛行于民间,活跃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广大民众精神生活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唐代长江流域的“信巫鬼、重淫祀”的习俗十分风盛,文章利用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献资料相参证研究唐代的民间信仰与祭祀习俗,对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差异进行比较、鉴别,探讨唐代该区域民俗文化的演变、地域特色与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桐可以作为植物染料,寒食、清明前后以杨桐叶染饭是江南民俗。海桐是著名的观叶植物,明代将海桐、山矾混同;而在宋代,山矾另有所指。"海桐皮"其实是刺桐皮,与海桐无关。臭梧桐花期长、花序大,为著名园林花木。胡桐,即胡杨,出自西域,胡桐树脂有药用等价值。"拆桐"是后人断取柳永词而生造出来的,"拆桐花"就是泡桐花。  相似文献   

20.
玄奘时代及其后两地的佛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如果运用大量的吐火罗文A、B残卷的资料和汉文相关材料进行详尽考察,就会知道从唐朝建立到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400年前焉耆与龟兹的佛教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