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讽手法的出色运用是V.S.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一大艺术特色。从反讽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运用这一切入点入手,分析其在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及深化主题的作用,从而探究反讽运用产生的显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新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它表面上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而实际上却采取种种欺骗手段,采取多种手段尤其是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的手段,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发达国家实施新殖民主义的场所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非洲。新殖民主义激起原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打起民族主义的旗帜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领域里进行反对新殖民主义的斗争。这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反抗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戴鸿斌 《兰州学刊》2008,3(3):193-194,111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理论渊源有: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其代表理论家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英国小说中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毫不掩饰地描绘了种族隔离制度下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深切同情,闪耀着浓郁的人道主义光芒。然而,这部反殖民书写的典范之作在批评和反思殖民主义罪恶的同时未能超越殖民话语的限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形成共谋关系,呈现出殖民话语的隐性书写。  相似文献   

5.
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状况与"殖民地近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思涵 《东南学术》2006,(2):115-127
自1895年日本将台湾纳入殖民体系下至1945年台湾光复的50年中,台湾社会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认同等多方面的变化和矛盾.而在此期间,台湾亦逐渐呈现出近代化的特征.本文借助"殖民地近代性"的概念,从文化转变、教育政策、原住民生活、殖民地建设等方面来看待日据时期台湾民间社会一隅,尝试发现后殖民理论在民间社会运用的可能性,提示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除殖民主义-民族主义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并注意到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同时提示与试图纠正一些对殖民地经验的误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90年代全球民族主义浪潮及相关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世界上出现了多次大的民族主义浪潮(本文取三次说)。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在一战前后,东方民族主义兴起,多个殖民地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出现在二战末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70年代,又一批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在继续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脱离了殖民地或附属国、半附属国地位,成为新兴国家。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90年代,原社会主义联邦国家纷纷解体,诸多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7.
《简·奥斯丁与帝国》是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论断的缩影.其间,赛义德不仅赤裸裸地抖出了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的实质——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动摇了帝国主义领域中经济独断论的局面.赛义德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批判,对后殖民主义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赛义德用对位阅读的方法考察西方文化,发现了“地理、空间视角”、“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某个特指名称的“表意力量”.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理论的独特视角,揭示了欧洲文化与帝国主义互为影响的事实,呈现了帝国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互存共栖.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宗教及其文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一鸣 《社会科学》2003,(12):99-104
在后殖民时代的非洲 ,殖民者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宗教。宗教在非洲殖民地国家的传播是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枪炮的殖民 ,它对殖民地的占领和统治方式是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在殖民主义解体以后 ,寻找民族之根 ,恢复非洲在被殖民之前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是非洲人最强烈的愿望 ,表现在当代非洲后殖民文学文本中 ,这种愿望就成了一种对记忆的追溯。这些后殖民文本从文学的角度表现了非洲殖民地或后殖民地存在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姜飞 《河北学刊》2004,24(5):18-23
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了一系列有关“进步”的神话 ,在其旁边 ,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意识“陷阱”。如果说前者是殖民者用强大的殖民话语霸权所罗织的网 ,后者则是殖民者为殖民地所预设的透过网格获得“阳光”的管道———在获得解放的希望中跌入殖民者的彀中。故而 ,詹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写到 ,独立是殖民者赠送给殖民地人民的“有毒的礼物”。因此 ,对诸如二元对立陷阱、修辞陷阱以及普遍性陷阱的批判 ,实际开启的是对殖民话语之网的解构以及反话语的建构历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萌芽或源起,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是在日本本土,有的认为是中国的大连.文章认为殖民地大连奇异的摩登景象、浓郁的现代气息、文化多元的国际性特征,以及殖民地文化特点共同构成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萌生的基盘,孕育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日本现代主义诗歌从大连的日本诗刊<亚>萌芽,<亚>诗人群的诗歌创作折射出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的独特特性:既有西方现代主义特性,又有殖民主义特性.  相似文献   

11.
《我母亲的自传》通过对后殖民主体问题的叙述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为读者阐明殖民掠夺、文化侵占的后殖民背景下殖民地女性的宿命。对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加在后殖民背景下所呈现出的悲惨景象展开殖民主义行为叙事。在此作品中,主人公雪拉所呈现出的愤怒便是作者琴凯德的愤怒,琴凯德以“我”的视角表现出一位加勒比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勇气,蕴含着对殖民地女性和其他个体命运的映射。  相似文献   

12.
殖民地近代性指的是在殖民地状况之下接受的近代性,即假如谈论其近代性,一定要考虑到殖民主义的历史脉络。台湾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台湾现代性的品格。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展现日据下台湾"黄金狂时代"的历史画卷——"黄金狂时代"既是日本殖民者巩固殖民统治与掠夺殖民地财富的重要表征,也是殖民地的台湾转型进入"近代"的历史意象——这部作品表达了在殖民者的歧视与剥削下"台湾自我"的压抑与反抗,从而呈现了台湾殖民地近代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复杂性和两面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作分析,阐述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摧毁了"社会的整个结构"的观点,形成和提出了西方列强在东方殖民地的"重建工作"已经开始的观点。列宁通过研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的事实,阐述了西方列强"大大加速"殖民地资本主义发展的观点。马克思、列宁指出,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殖民地所做的一切,不会使东方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只有"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现代生产力,殖民地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才能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有。  相似文献   

14.
俞荣根 《学术界》2004,(4):261-269
黄静嘉先生的<春帆楼下晚涛急>写的是民族的痛史,它第一次将"殖民地"这三个字如此近距离地拉到了大陆学者的眼前,提醒人们要严格区分日本对台殖民时期的"统治"与"统治的合法性"这两个概念.书中对"誓死抵抗"才是否定日本殖民统治合法性的表现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肯定了非暴力抵抗的意义.本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清晰地再现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地制度的全貌,并着力揭示了这个殖民制度的诸多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告诉我们,殖民统治与极权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属于极权主义统治类型.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与明治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对中国挑起鸦片战争;1853年,又以武力迫使日本“开国”。当时,中日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从民族性质来说,属于封建民族与资本主义民族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被侵略一方只有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民族,才能克服民族危机;否则,就势必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走上了第一条道路,中国则陷入第二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殖民主义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推动不列颠帝国形成并逐步走向强盛的动力之一.爱尔兰是英国近代早期殖民活动最重要的对象之一,是英国"最古老的殖民地".在不列颠殖民活动中,爱尔兰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构成一个内部殖民类型,又成为不列颠向海外殖民的"实验室"和主要人力资源输出地.同时,对英国近代早期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叶,越南之所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既是越南阮氏王朝推行卖国求荣政策,出卖越南人民抗法斗争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它出卖黑旗军的真诚援助分不开的。黑旗军原是我国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因受清朝政府军的压迫,于1866年在刘永福领导下转移到中越边境的越南保胜府一带。他们在那里保护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尔后坚持援越抗法斗争十多年,驰骋疆场,屡败法军,为越南人民的抗法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完成了对越南南方的占领后,就把进攻的重点转向越南北方。1873年10月6日,法国驻西贡的殖民主义头子杜白蕾在给顺化的苏伊尔神甫的一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theory)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术语。它与后现代理论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研究的潮流中,开始崭露头角,并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中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域和研究策略。一、后殖民主义发展概观后殖民主义诸种理论,旨在考察昔日欧洲帝国殖民地的文化(包括文学、政治、历史等)以及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关系。也就是说,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的关系,以及有关种…  相似文献   

19.
《月亮宝石》对印度人形象的再现流露出东方主义思维的印迹,但也揭露了大英帝国对殖民地印度的剥削和掠夺,谴责了英国殖民者的贪婪与伪善。这体现出作者对殖民主义政策的反思和对殖民政策对英国本土的反向影响的关注。因此,小说构成对已被内化的东方主义观念与帝国主义意识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反殖民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把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前途 ,引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方向 ,提出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