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与塑造至关重要.从娄底旅游的地理文脉、受众基础及旅游形象现状分析入手,对娄底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和设计,定位包括作为国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省内旅游城市的定位、作为本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定位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人-地感知形象设计、人-人感知形象设计两个方面.而娄底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包括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旅游节事活动策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比较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目的地在客源市场的评价和定位。发现虽然杭沪苏旅游目的地在韩国旅游者心目中形象都比较正面,但在形象构成主要因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上海最占优势的是旅游基础设施、购物设施、娱乐和夜生活、服务质量;杭州以自然景观取胜,同时和苏州在历史和文化景观上相仿。因此,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和业界应该突出城市特色,丰富产品设计,进行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旅游形象定位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业处在买方市场形势下旅游目的地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旅游形象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肇庆市中心区的旅游形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其旅游形象的核心定位应是“古端州新肇庆·美星湖生态城”,同时阐述了提出该旅游形象的理论基础;并对下属各县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更新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旅游地有其生命周期和发展阶段,对于大部分生命周期都处于停滞期、形象已经僵化的传统旅游目的地而言,有必要进行旅游地形象的更新定位,以便使旅游地得到复兴。文章从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了其进行形象更新定位的必要性,并对传统旅游目的地进行更新定位的具体手段和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传统旅游形象定位的二脉理论在旅游开发与营销中存在多层次、产品观念导向、叠置性及时代感不强等缺陷,四脉理论综合考虑地脉、文脉、商脉、人脉四个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因子,以商脉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的核心。基于四脉理论,武汉旅游形象可定位为白云黄鹤,百湖江城。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是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因素。随着旅游地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形象的定位已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济南市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济南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以期对济南市旅游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浅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可说是城市旅游形象策划的灵魂,定位不仅仅是在旅游者心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更是城市旅游今后的发展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在对城市文脉、竞争者因素和市场三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象定位的模式和方法,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其竞争经历了景区(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现在进入到区域协作和区域竞争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核心旅游资源对打造完整的产品体系以及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目的地所拥有的核心资源打造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并通过该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是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者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旅游目的地品牌是区域旅游营销的利器,是旅游目的地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构建需遵循形象评估、品牌定位、品牌活化、品牌传播、品牌维护这一动态、循环的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地旅游形象是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缺乏系统性的深入分析及定量化的研究等问题。从系统观出发,基于主体、介体、客体三个角度,可按照调研—(再)定位—塑造—传播—评估—调整等六个步骤来塑造目的地旅游形象客体。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扩大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展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一种方式,举办重大事件会影响举办地旅游目的地形象。以COP15对昆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具体探究重大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为重大事件举办地利用重大事件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传播学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影响因素进行归总;提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地特征性、突显性、综合性信息的凝聚。旅游目的地形象以目的地原始信息为素材,形成于传播机制,并通过旅游者心理暗箱作用于其行为。因此,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研究需跃出单纯的宣传策划层面,扩大到形象生成和运行的过程中,深入至形象信息流动的所有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心理图像理论及SOR理论,对两种旅游目的地形象(朴素形象与再评价形象)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研究了游客的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谣言和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情绪唤醒影响中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朴素形象和再评价形象存在显著差异,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和游客拥护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对拥护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无论谣言存在与否,情绪唤醒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类型和拥护之间都起部分中介作用;谣言弱化了再评价形象对情绪唤醒的积极影响;游客对谣言的个体涉入程度越低,其对再评价形象的情绪唤醒影响越大,反之,个体涉入程度越高,这种影响越弱。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编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调查问卷",调查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结果表明: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总体评价比较高。在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各因子的评价上,韩国团队游客对杭州的"自然资源"、"历史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认可度较高;对"旅游活动"、"娱乐和夜生活"的评价相对较低;50岁以上组群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受要好于年轻组群;回头客与初次客相比,对杭州旅游目的地形象有更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旅游型小城镇的形象定位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小城镇的定义和分类,小城镇应属于行政建制“镇”或“乡”的镇区部分,而旅游型小城镇则应属于专业镇。运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进行资源优势分析和形象替代分析,可对旅游小城镇进行形象定位,以促进我国旅游型小城镇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形象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海南旅游形象定位存在的核心价值模糊、文化支撑力不足、要素整合度偏低、与自贸港建设脱节等问题,应当从海南与国内外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及其他自贸区(港)的比较中寻求差异和凝练优势。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导向、要素信息和内涵层次三个层面确立全新的定位框架,使形象定位与国家战略、自贸港功能定位和旅游规划相衔接,传达独特鲜明的主题与符合双向诉求的多元价值信息,并整合地域风貌特征与地方文化内涵,从而推动海南省域旅游形象向自由贸易港旅游形象的转变与升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旅行真人秀的热播引发了出境旅游热。为厘清这一作用机制,从受众涉入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中介变量、文化距离为调节变量,探究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受众涉入与出境旅游意向呈正相关;(2)受众涉入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感知对出境旅游意向具有正向显著影响,目的地形象感知在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文化距离负向调节了受众涉入对出境旅游意向的影响,且这一调节效应以目的地形象感知为中介变量。基于上述结果,目的地营销组织要精心设计节目内容,提高受众涉入度,强化目的地形象塑造与推广,突出文化相似性,激发受众到访目的地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梳理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现有文献,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技术、旅游目的地促销及旅游目的地营销主体等五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评价,旨在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建设在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但目的地形象传播却没能同步走向成熟.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电视媒体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广告,这是一个进步,但我们却未能看到今天最具新技术特性、最具信息扩张潜力的的电子媒体--网络,在目的地形象传播中承担与其时代特点相匹配的义务.因此,研究目的地形象的网络传播模式,既是今天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必需,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逐 步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在相关前沿理论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指导下,剖 析西昌地区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西昌地区现有的旅游形象并据此为其设计一个鲜 明而崭新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