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与普通话相比,铜川方言在语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能够重叠,动词不能重叠,而量词重叠以后又可表示计量方式。在铜川方言中,代词的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声调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意义。在被动句中,铜川方言不是用“被”而是通过“拿”和“叫”引进动作的施事者的,而“下”、“没”和“干”在铜川方言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2.
安徽庐江方言中用“把”字句和“给”字句来表示处置和被动,但除了表示处置和被动以外,庐江方言中的“把”字和“给”字还具有普通话中“把”字和“给”字不具备的涵义。通过对庐江方言中“把”字句和“给”字句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对庐江方言的研究,甚至是江淮官话以及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已有许多讨论,而本文打算从表达的角度,讨论译文遣词造句的一般特点,并附带说明怎样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将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举例加以阐述。一、译为汉语“被”字句,被动内容,被动形式汉语中,用“被”字表示被动内容的句子通称“被”字句,“叫、让、给”等构成的被动句也包括在内。汉语“被”字句通常用来强调被动,或表示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表现在句子结构上,动词的后面往往少不了后附成分,说明受动者受何影响。因此,一个英语被动句能否译成汉语“被”字  相似文献   

4.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5.
九江方言中的“等”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方言中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这类被动句在句法形式上与主动句没有区别,如“饭吃完了”;一类是有表被动意义的“等”的句子,如“电灯开关线等我拉断了”。为行文的方便,我们称它为“等’字句。本文打算将这种“等”字句与普通话的“被”字句作一比较,以求揭示九江方言“等”字句的特点。 1、九江方言中的“等”字句是有形式标志被动句的唯一格式。要说出施事者,就得用介词“等”引入施事者。这个“等”没有相应的替换形式。例如:  相似文献   

6.
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比较丰富,能表示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意义。XA式状态形容词中的前字“X”除小部分表示具体的意义外,大部分意义虚化,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表示加强程度;后字“A”是构成XA式状态形容词的主要词根语素。XA式状态形容词有多种加强程度的形式,在句中常作谓语、定语、补语和状语,有的还可作主语和宾语。益阳方言XA式状态形容词有区别于普通话和长沙方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化方言被动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化方言属于湘语娄邵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新化方言的被动标记主要有三个:“被”、“得”、“给”。“被”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来源于其“遭受”义;“得”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来源于其“得到”义;而“要”语法化为被动标记的语义基础来源于其“叫、让”义。兼语句为它们语法化提供了合适的句法环境。  相似文献   

8.
俗语也叫俗话,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普通话中有俗语,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方言中也有俗语,因为方言俗语多流于口头,是生活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方言中的俗语要比普通话中的俗语多,而且更加浅显易懂,用不着解释。从使用频率上看,方言俗语的使用率要比普通话俗语的使用率高得多。 吉林方言中的俗语非常多,广泛地流行于人们的口语之中,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吉林方言俗语同普通话一样,也是定型的现成话,但吉林方言俗语的结构比较复杂,有的是短语,有的是短句,有的是比较长的句子。字数不拘,少则三四个字,多则十几个字。例如: 三字格的:背不住、不大离、磨不开 四字格的:嘴大舌长、鸡生格斗、黑灯瞎火、水裆尿裤 五字格的:肉烂在锅里、面打罗里转 六个字和六个字以上的:隔着锅台上炕;庄稼不得年年种;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一个槽拴不住俩叫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子;听张三叫唤还不养小猪了;喝凉水花脏钱,早晚也是病;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燕子钻天蛇盘道,老阴接驾山戴帽;硬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上面各例,吉林方言区的人听了都明白,也都会使用。吉林方言俗语很多,在诸多的俗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四字格的。吉林方言中这种四字格的俗语,用起来  相似文献   

9.
一、界说 1.1 受事主语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受事主语句指凡是主语是其后面的谓语动词的受事的句子,其中包括带“被”字的受事主语句(如“他被领导批评了一顿”)和不带“被”字的受事主语句(如“杯子打碎了”),狭义的受事主语句则仅指不带“被”字的受事主语句。我们要研究的是狭义的受事主语句,下文所讲“受事主语句”即指狭义的。 1.2 带“被”字的受事主语句应该说与西方语言(如英语)中的被动态是同样的句子类型,只不过汉语用一个表示被动的介词“被”来表达这种浯法意义,而西方语言则  相似文献   

10.
安仁话中的“得”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助(动)词。安仁话的“得”字双宾语、兼语句以及被动句都很有特点,与普通话对应用法有差异。安仁话“得”字用法为双向动词提供了方言例证,也进一步验证了给予动词的虚化轨迹。  相似文献   

11.
“给”字在汉语里使用频率相当高,由“给”字构成不少不同格式的句子,表示各不同意思。由“给”字构成的句子中,最典型的是双宾语句。双宾语句是由“给”字充任述语,带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句子。例如:①我给他一本书。②张三给李四一枝笔。为称述的方便,把上边的句子记作:  相似文献   

12.
重庆方言中的“倒”可表示动作行为的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也可表示动作的方式和结果,用法很多,是重庆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重庆方言的“倒”可和普通话中的“着”字作比较。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方言里有许多代词。这些代词和普通话里的代词一样,可以表示人称、指示、疑问;可以代替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其用途与普通话的代词基本一致。然而就其数量而言,贵阳方言代词和普通话代词对应并不整齐。就其词形和读音来看,它们也存在较多差别。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将贵阳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作一个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弋阳县位于赣北地区,归上饶市管辖.弋阳县人多数使用弋阳话,弋阳话属于赣方言中的弋鹰片.弋阳方言是弋鹰片中的一支典型方言,很多语言现象都非常具有特色,研究价值很高.在弋阳方言当中,“滚”多用为表示物体的温度比较高,不同于汉语普通话中“滚”字多数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在阳方言中“滚”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表示温度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动词分类,包括上古汉语的动词分类,一直是在《马氏文通》开创的传统模式下进行的。动词一般根据能不能带宾语被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但这个分类并不彻底,在实际的句子当中,及物动词可以没有宾语,不及物动词也可以带宾语。句子表示的是事件,动词是句子中的核心和重心。Givón将句子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和方面:命题义和语用义。他认为交际中句子表达的意义是命题义和语用义的组合,动词论元的变化是语用义对命题义的扭曲和补偿。以此为依据,可以对动词的及物不及物之分进行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与普通话比较,方言语法的重叠式颇有特色,择录一二在这里略加讨论。 一、量词重叠 普通话中量词重叠产生好多新义,可以表示多,如造起一幢幢楼房;有些表示“每一”,如“个个身强力壮”;有些表示“逐一”,如“一件件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淄博方言中有的量词重叠却表示“少”。例如:  相似文献   

17.
大同方言语气词“哇”的语音形式为[?a30],句法位置不限于句子末尾,还可置于句中停顿处。从句子功能和表达语气看,它可用在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和感叹句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提醒语气等;它用在句子停顿处时,表示延宕语气。与普通话语气词“哇”不同的是,它可以与“么、哩、呀、呢”等其他语气词连用,组成“哇么、哩哇、呀哇、呢哇”等,表达新的语法意义。同时,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出现在元音“u”后,还可出现在“i、n”等元音或辅音后,语音环境独特。探析大同方言语气词“哇”,可以帮助我们初步认识大同方言语气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孙立新《陕西户县方言的助词“着”》未讨论的问题进行讨论:1.户县方言的“着”字读作[.tsv]的时候可以表示将要进行时态。2.户县方言的“着呢”也可以用在动词谓语句末:肯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已然,否定式动词谓语句末的“着呢”表示未然。3.户县方言的“着”和“着儿”可以充当表方式的指示代词的标志。4.户县方言的“着[tsau^31]”字可充当使令标记、被动标记,还相当于“在、到”或“像”。5.户县方言的“着[tsau^35]”字还常常用作程度补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厦门话的被动句,包括:一、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二、不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三、被动句和处置句套合的特殊句式。一、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所谓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指的是这种被动句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或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如普通话的“我被狗咬了”的“被狗”,“苍蝇被赶跑了”的“被”。厦门话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三种句式: 1.NP互NP VP a,钱互贼仔偷去(钱被小偷偷走了)b,钱互·人谝去(钱被人家骗走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的肯定式通常与普通话的不同,表现为不用"得"而用"了",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也与普通话具有很大差异,不像普通话的能性述补结构的宾语置于整个结构之后,而是插入结构中。通过与普通话中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情况比较,发现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语序类型至少有三种。通过历时的追溯,揭示了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带宾语的乙种类型中的补语"了"经历了一个由动词语法化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补语标志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