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后教科书时期"、建构当代形态的关键路径在于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深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需要把"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相互结合的机制问题具体化对为"物"、"人"以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核心概念的考察与分析,即由马克思物质观的基本特征出发,在存在论层面上理解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马克思的物质观是"实践人学物质观",它以实践观为首要观点,以一般性的社会存在物为基本对象,以异己物与人的对抗性矛盾及其扬弃为主要内容,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主题。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人学物质观"为存在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奠定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关于实践与科学的关系有两种解读,即认识论解读和存在论解读.是否在哲学的逻辑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它们之间的原则区别.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阐述了实践对科学的存在论关系,认为实践对于科学具有综合的意义,"历史境遇"、交往、工业、技术等在存在论上对于科学活动具有先在性,形成了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当代西方的"诠释学的现象学"既重视分析作为实体的科学实践,更强调将实践的观点作为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具体内容上和马克思的"实践论科学观"形成互补,同时也表征了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理解科学在哲学原则上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蕴着深刻的人学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新升华。六中全会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从理论层面引向现实层面,提出了人学理论实践化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现在唯物史观中,恩格斯曾把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但是,在马克思的时代,人学具有鲜明的理想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价值、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尽管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把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存在作为理解现实人的出发点,也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学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传光 《北方论丛》2010,(5):109-112
马克思人学以实践的方式把握人的生存,从思辨人学转向实践人学,找寻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从人的生存出发理解实践,从实践形而上学转向实践人类学,审视当前人的生存问题;以生存实践性为基点探讨人的发展问题,从抽象发展观转向自由全面的现实发展观,审视人的发展问题.可见,马克思人学直入人的核心问题,即人的生存与发展两大主题,并以真实地实现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关切的品性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和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5.
李杰  张鹏超 《天府新论》2008,1(1):19-22
马克思的实践人学包含着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科学人学辨证法.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的统一就是抽象的人包括一切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人是抽象的人的特殊表现形式;科学与价值的统一表现为马克思人学注重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注重人的生存状态的"应有"与"现有"的统一、注重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与人的价值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通过对传统理论人学的系统批判,变革了以往认识人、解释人的逻辑与方法,开创了实践人学的新领域,推动了人学研究的革命.其人学革命具体可表述为"理论人学"向"实践人学"的范式转变,跳出了先验预设的形上实体陷阱,完成了实践哲学路向的本体论,也即感性生活的实践生成本体论.因此,揭示马克思人学道路的转向,对于真正厘清马克思的人学观,准确把握马克思实践生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学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立足于存在论的视域,通过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细读”,揭示出马克思人学革命的实质在于实现了一场人学范式的转换:从理论人学转向实践人学。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与马克思的人学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马克思所说的人并不是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马克思人学的旨趣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人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们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构想最初是从海德格尔有关思想获得启示,使我们能够发现和重新学习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将实践存在论美学植根于马克思的与实践观结为一体的存在论根基之上.董学文等先生指责我们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两个对立的思想体系畸形拼合,是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了.本文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指出董文在对海德格尔著作缺乏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对其此在存在论作了许多曲解和误判,并以这种曲解为标准来批评实践存在论;具体论证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之间在突破传统本体论思维以及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客观存在着的理论联系,证明海氏此在的基础存在论向我们开启和凸显了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是我们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介";进而辨析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原则区别,指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缺陷与局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当代文艺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无论是集体的,还是个体的,都是指普遍的、一般的人,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承认人有普遍的、一般的本质,即共同人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考察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且是更加贴近文学艺术自身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指导当代文艺学建设,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文学艺术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眼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文学艺术的最终目标.首先,应当从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高度,认识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基本人生实践的文学艺术;其次,文学作为人学,其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的、想象性和情感性的对象化和确证;最后,文学艺术的功能不仅仅是审美、认识、教育等,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个人与马克思人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学观的逻辑出发点.马克思正是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建构了包括人的存在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人学理论体系."现实的个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整体性存在物."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性决定着人的本质是劳动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决定着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而且更具有现代存在论的意义和价值.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卢卡奇对马克思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解读是不彻底的.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的的基础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谈论纯粹的存在论违背马克思哲学原则的实质.建筑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构成了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思维方式,正是凭借这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完全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理论模式,并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创立了实践存在论意义上的新历史观.  相似文献   

13.
从人学视角看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哲学开辟了一条真正经验式的、以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为鲜明旨趣的全新存在论致思路径,拒斥了任何脱离存在物的具体特性、存在方式和抽象谈论"存在"问题的形而上学企图,从而既超越了传统哲学家的形而上学实体论,也超越了海德格尔等现代欧陆哲学家的形而上学存在论.他的这一存在论革命,反映在人学现上就是:以关于人的三个规定性(自然存在物、对象性存在物、群体存在物)的人类学具体分析为逻辑起点,深入到对人的存在方式的经验分析,发现了人的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人既是活动中的存在物,也是关系中的存在物,进而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而言,对现实的思考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马克思的现实观是对黑格尔现实观的继承和超越。黑格尔现实观的核心之点在于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逻辑。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发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从而打碎理性与现实的和解,把现实从绝对精神的阴影王国中拯救出来,凸显了独立于思维的现实。马克思视域中的现实是历史性和开放性的过程性存在。马克思吸收并改造了黑格尔的"圆圈式论证方式"来把握现实。马克思现实观的最终旨趣不是解释现实,而是改变现实。改变现实的路径不是诉诸理论批判,而是现实革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17.
李杰 《兰州学刊》2006,1(6):15-17
本文根据近年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主要概括了关于该问题的实践本体论维度、人的存在和发展维度、思维方式维度和范式维度。虽然学者们的研究维度不同,但也基本达到了一些共识,比如: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哲学观的一次根本性变革;马克思的实践观视域是现实人的生活世界;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要真正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还要回到当代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典范形式 ,马克思实践哲学启动并引导着当代哲学存在论范式的历史性变革 ,其实质是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 ,向根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的转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存在论结构正是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应当看成是自然、人、社会通过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及社会化活动所展开的生存论统一。实践生存论蕴含的理性的历史乐观主义以及对现代生存方式及文化转型的建设性理解 ,与当代西方生存哲学的非理性的感性个体生存观以及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和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一直存在着将其归结为一个普遍范式的倾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落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总体意义和人民性蕴含.马克思人学理论总体的人民性和变革的人民性注定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根本蕴含.马克思人学理论是普遍范式与现实范式统一的总体,其普遍范式只有在总体结构中才能彰显出现实人学的活力和人民性价值,而"共同体人"是其最高意义所在和人民性的价值核心;马克思人学理论变革不是从一个普遍范式向另一个普遍范式的转换,而是总体结构对普遍范式的扬弃,是人民性对普遍人性的超越.由此,要立足人民性,注重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研究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是说明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基础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人学空场"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误读。只有以整个西方哲学为背景,从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即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进程出发,才能充分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本真内涵,凸显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