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治华 《云梦学刊》2006,27(1):62-64
林语堂的"中庸哲学"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和谐地综合东西方文化和整合传统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十分注重近情精神的思想.它既是林语堂文化观的体现,也是其人生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赵怀俊 《晋阳学刊》2005,2(3):93-96
林语堂的幽默确有欢快、轻松、喜剧的格调,又不乏严肃、庄重,甚或是悲剧的底蕴。然而,不少论者对林语堂幽默中的喜剧情调论述颇多,而对其中的悲剧底蕴明显关注不够。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得出一些与事实相违的结论。事实上,林语堂的幽默除了欢快、轻松、喜剧的格调外,还蕴涵着深刻的悲剧底蕴。这种悲剧底蕴主要表现为官本制度的危害、国民的劣根性、文人操守之丧失和现代教育的弊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崔鹏云 《理论界》2008,(7):130-131
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这与其早期的散文主张有密切联系。林语堂早期极推崇散文的幽默化,并形成一定的理论特点。林语堂散文幽默特征还可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找到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林语堂散文不仅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并且这种幽默散文观,不仅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而且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所谓"国学",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参照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即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数术方技等;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1].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市场竞争要求的高度理性使主体在发展中对“快乐”与幸福境界的追求愈加强烈和困难。各种技术手段制作出来的“快乐”,各种传媒传播的艺术“快乐”,几乎使人们生活在一种人工制造的“快乐”境界。按照唯物史观,只有创造财富的劳动,才能形成真正的真实的持久的快乐。在商品世界中,用钱买来的并不是真实快乐。主体在发展实践追求中,要切实处理好劳动创造的快乐与艺术创造的快乐的关系,努力追求真正的快乐境界。  相似文献   

6.
与同时期的鲁迅、周作人、胡适、陈独秀、郁达夫等人不同,林语堂的成长过程比较特别.鲁迅等人走的是从"中"到"西"的路子--从小接受的是国学教育,长大后才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如鲁迅从七岁到十七岁读的都是私塾,到南京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才接触西方教育.而林语堂从小学到大学读的都是教会学校,教会学校注重神学、外语而忽视国文,这就必然割断了他与中国文化的血脉.  相似文献   

7.
葛荣晋 《社会科学战线》2012,(3):217-222,0,6
针对当代社会物质生活大幅度提高而人的快乐指数却在大幅度下落这一现实问题,从哲学价值观高度看,快乐是一种人生价值的选择。只有选择儒家的"君子谋道不谋食"的价值观,即人的一生所追求的主要是构建精神生活家园而不是贪恋物欲和感官刺激的物质生活家园,才能获得真正的人间快乐。在构建物质生活家园上,儒家的"减担法",实际上是一种"减私欲"的"减法哲学"。在构建精神生活家园上,不论是"人乐"还是"天乐",都是一种人生境界不断提升的"加法哲学"。人的精神生活越丰富,心灵越虚静冷淡,快乐指数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论林语堂与佛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语堂的创作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深受佛学影响,他试 图以佛学思想对抗西方的物质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重建人文主义境界。林语堂与佛学之关 系是20世纪中国作家接受宗教影响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林语堂的幽默思想着手,通过对林语堂不同时期幽默思想包含的不同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其幽默思想中始终强调的是精神的自由舒展,不论是其幽默思想中的闲适性还是批判性,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表达一个思想——自由,为了使个体精神世界独立于显示人生的矛盾痛苦之外,为了在精神的伊甸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相似文献   

10.
11.
以化学发展史为主线,从物质化学组成,结构和反应三方面的理论问题做哲学考察.现代化学元素思想形成和发展,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性;原子论思想促进了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子论建立推进了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燃烧反应理论体现了辨证唯物法关于物质不灭与质量统一的规律;化学耗散结构理论揭示了无序和有序转化同体系的封闭与开放,平衡与不平衡等条件的联系,有力捍卫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主要思想,充分肯定我国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其丰富的内涵,源于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3.
杨大春 《文史哲》2005,(2):127-133
梅洛-庞蒂哲学源于胡塞尔哲学理想的创造性修正。面对哲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危机冲击的状况,梅洛-庞蒂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把现象学引向诗意之思,从而引发了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这种艺术性的指向在早期思想中只有辅助性的价值,而在后期存在论建构中则是不可或缺的。最终说来,这种指向导致梅洛-庞蒂哲学成为一种感性的哲学,一种感性的诗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仅以语文课文分析的方式进行解读,目的是想给普通读者一个清晰理解作者思想的线索.本文关键厘清的内容是海德格尔对诗意、此在、栖居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赵灿 《兰州学刊》2010,(Z1):10-11
人的善好生活乃由快乐与知识两种要素合成,这是柏拉图在《斐勒布》中论述的主题。亚里士多德既延续了这一论点,又作出了新的推进——在他看来,幸福乃由快乐、伦常德性、理智德性三者合成。文章便从此一论点出发,解释《尼克马可伦理学》所包含的哲学——政治意蕴。  相似文献   

16.
刘海江 《理论界》2023,(11):1-8
费尔巴哈在其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中从现实的人出发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相互补充的产物,仍然停留在唯心史观的领地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国家观的过程中通过“有差别的活动”这一命题而把国家看作人与人之间在利益与活动中相互补足的关系,首次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命题,发现了形式和物质两个不同层次的国家及其两者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不是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而是在改造费尔巴哈国家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哲学原则。马克思随后通过对市民社会之物质生产劳动的深入研究,把实践活动作为能动的原则从社会历史领域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第一次建立了一种真正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诗意、此在、栖居——解读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奇 《理论界》2008,(7):134-135
本文仅以语文课文分析的方式进行解读,目的是想给普通读者一个清晰理解作者思想的线索。本文关键厘清的内容是海德格尔对诗意、此在、栖居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庆精神,只有从哲学的维度对其进行诠释,才能准确地把握它作为一种理论与精神的内在实质,才能总体性地、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大庆精神的内涵。为此,笔者从大庆人生存的形而上精神、主体性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批判精神等多重维度对大庆精神的哲学底蕴进行挖掘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古典哲学笑论通常在“优越—乖讹—释缓”的现代框架下被归结为“优越论”,但这种将“笑”化约为“喜剧”或“幽默”的主流考察方式忽视了问题意识和研究语境。古希腊、罗马笑论散见于哲学文本,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话语分析,可以发现一套以德行教化为核心的显隐结构,外显结构“因……笑”体现为否定性的“嘲笑”,内隐结构“与……笑”体现为肯定性的“机巧”。一显一隐的话语机制,是在公共生活、整全人性、个体存在的三重视域中运作的。由此,古典笑论的复杂全貌才能得以把握。现代幽默理论的基本面向已悉数包蕴在古典笑论中,“笑”对人类生活始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崇尚生命的自然状态;二、珍惜生命和保护生命的尊严;三、爱是生的一种形式。在《边城》里,沈从文为他的生命哲学作了一次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