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现句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存现句主要是"有无"句、"某处存在某物""某物在某处"的句子,而广义存现句则还包括"某处存在、出现、消失某物"的动态句,它们常常表现为"某物在某处V着"或"某物V在某处"的格式。本文以含动词"发生"的单句(以下称为"发生"句)为例,首先判断它是否属于广义存现句,进而对其句法语义进行剖析,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发生"句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对汉语“NP1 V NP2 XP”格式中V的考察着手,可初步认定汉语中语类选择一个论元补语小句的几类动词,并重新界定了汉语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根据重新界定的论元补语小句的标准,确定了汉语中动词性小句的存在,使动结构中论元补语小句的存在;认为小句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它可以统一解释一些错综复杂的句子结构,是汉语研究中一种值得重视的句法和语义分析理论,体现了语法研究中理论上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N1 在 处所 V N2"句式出发,讨论介词短语"在 处所"与N1,N2,以及单音节动词V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在空间系统上把"在 处所"次范畴化为施事定点、受事起点、受事终点、受事原点;从认知语法中引进时间顺序原则,分析处所范畴与动词的强制性论元之间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4.
复合趋向补语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现象,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外国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以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情况为研究目标,通过问卷调查韩国学习者的习得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到韩国学习者习得复合趋向补语“V+X来”的自然习得顺序,并将韩国学习者的常见偏误分为结构偏误、语义偏误、语用偏误几类;随后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汉语的复杂性、母语负迁移,以及教师和教材的影响;同时考察教材的编排情况与韩国学习者的自然习得顺序,进行相关性检验,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议,在编写时应更加细致地讲述语法知识,与学习者的自然习得顺序保持一致,从易到难,并增加复现频率,在教学时循序渐进、加强韩汉对比、防止学习者过度使用回避策略。  相似文献   

5.
设A为形容词,O为宾语,"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主要有五种:具体处所终点、抽象处所终点、时间终点、量度终点以及程度终点.从认知角度看,这五种语义类型是从"空间图式"向"非空间图式"投射的结果.可见,"A到O"结构反映了人们认知上的"终点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立话是流行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大垌、长滩、新棠、板城以及灵山县太平镇等地方的一种方言。新立话的句法结构规律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具体而言,在语序上,新立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表顺序的"第一"、"第二"等也可以放在述语后作补语;副词"多"、"少"常在动词后作补语;频率副词"又"和"□[(kn34)]还"等作状语时常后置;形容词"早"、"夜"可直接作补语;否定式可能补语与宾语共现时的语序可构成"述语 宾语 补语"式。此外,新立话中的被动句、处置句、比较句、动宾补句、疑问句、双宾语句也存在与普通话不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7.
持续体标记的形成,是一个动词进行系列语法化的过程.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南北方言表持续体标记的本字和南北差异的成因,认为造成持续体标记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两汉)早于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因此体标记"到"早于"着"产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9.
苏州方言"转来"在句中既可以作谓语,又可以作补语。"转来"作谓语时,表示运动体返回到原来所在位置。"转来"作补语时,多表示运动趋向,有时也可以表示状态转变或动作完成。根据所依附动词V的不同,表示运动趋向的"转来"的意义可分为三种:表示线性返回式移动、表示旋转运动、表示虚拟移动。表示状态转变的"转来"包括表示领有状态的复原、表示客观状态的复原和表示心理状态的转变三种情况。表示动作完成的"转来"通常带有周遍意义,暗示动作V遍及特定范围内的所有事物。  相似文献   

10.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32(1):117-121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11.
"NP+V1+V2+他"格式中"他"的句内回指情况证明,对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而言,管辖范围不能规定为必须包含有形的"可及主语","他"的回指并不需要隔一个有形的非约束NP才能找到先行语.划定管辖范围不能解决回指问题.本文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形式语法的次范畴化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句内回指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来/去"位于动词之前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具体义动作动词之前时是位移动词,在短时性动作动词之前时是助动词;在动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时是连词;在"到+处所宾语"与动词之间时是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根据我长期以来学习汉语的经验和观察身边的同学学习汉语的实际情况,发现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错频率最高的就是复合趋向补语语法,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印尼语不存在复合趋向补语。本文针对印尼留学生使用复合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总结出了偏误的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对学习汉语的  相似文献   

14.
持续体标记的形成,是一个动词进行系列语法化的过程。本文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重点考察了汉语南北方言表持续体标记的本字和南北差异的成因,认为造成持续体标记南北不同的原因是:动词“到”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问(两汉)早于动词“着”虚化作动词趋向补语的时间(魏晋南北朝),因此体标记“到”早于“着”产生,而南方方言代表了较早的汉语方言层次。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V+P+NP"与"P+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进行研究。发现"V+P+NP"结构中的P典型性有强有弱,语言距离向动词靠近,同时P也使得动词的有界性增强。"P+NP+V"结构与述宾结构语义等同,但由于介词的作用,二者对信息有程度不同的凸显,并且有些述宾结构具有熟语性,而它们是不可类推的。  相似文献   

16.
对及物施动句中"从 NP方所"及其相关句式的系统研究,对"从 NP方所"语义功能的分析、句中动词再分类的研究,以及"从 NP方所"与句中动词关系的探讨,可以解决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十分复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众多学者从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词汇语义逻辑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趋向补语意义形态的产生因素、规律和机制问题,能为提升教学方法设计的科学性提供一条逻辑路径。动词与趋向补语的组合有严整的语义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表现为在语义关系一致性原则下,一方面选择限制机制在宏观上使趋向补语呈现出一致性和悖谬性两种意义形态;另一方面相同语义特征的有无在微观上具体决定着趋向补语的意义形态。  相似文献   

18.
对英语存在句实义主语确定性限制的习得问题的研究表明:受试者对于存在句的实义主语能否为确定性NP的判断能力仍较差,这种能力似乎未随在校时间的增长而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言语产出中存在句的实义主语为确定性NP的频率较低,不同年级学习者的产出频率接近;受试者似乎不太接受由the限定的NP作存在句的实义主语,但倾向接受人名以及物主代词、专有名词所有格所限定的NP作存在句的实义主语。  相似文献   

19.
《歧路灯》句中助词“哩”及其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歧路灯》句中"哩"可以作结构助词,动词补语以及构词成分,句中"哩"来源于表场所的"里"。  相似文献   

20.
刘庆元  吴满华 《云梦学刊》2005,26(3):122-124
传统意义上的存现句研究仅仅集中在句内结构研究,包括名词短语的确指性和动词的一致等问题。存现句在语篇构建中的启、承、转、合等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存现句置入语篇中,才能更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