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明代密疏的传递与进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疏是明代臣民上呈给皇帝的一种秘密上行文书。与普通题奏本相比,密疏有快捷、不经内阁票拟、直达御前开拆、皇帝亲批、高度保密等特点。由于它在明代没有正式公开的地位,因此它的传递和进呈与普通题奏本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保证密疏能否快捷、保密、直达御前的关键。它有四种上呈渠道,即通过通政司转呈,会极门直呈,个人利用觐见皇帝时直呈,以及从宫门门隙转递等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绍强 《齐鲁学刊》2004,(4):156-160
明初官营工商业控制了绝大部分战略物资的生产,以此作为支撑王朝运转的物质基础。明中后期私营工商业日益发展并取代官营工商业后,明廷也逐渐由控制实物向征收货币转化。  相似文献   

3.
陈宝良 《中州学刊》2002,(1):116-120
本文从中央、地方乃至军事系统等方面,对明代的幕官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察,藉此证明明代同样具有一套完整的幕官制度;指出明代幕官制度在明代政治制度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幕官的衰败而导致以私人佐治为特色的幕宾制的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40-145
内官本为服侍帝王而产生,活动范围限于宫墙之内,历代帝王严禁内、外官相互勾结。相对于前代,明代内官活动范围较为广泛,与文官、士庶等社会群体的交往也更为密切。从内官墓志的撰写可以窥见明代内官与文官等若即若离的复杂社会关系。内官墓志因传主身份的特殊,其传主多集中于上层宦官,内容围绕该传主的生平履历展开,较其他文献记载全面具体。有关撰者与传主的关系,墓志中较为隐晦,很难断定二者关系究竟如何。明代内官墓志的流传亦较为有限,多集中在文集与传记资料汇编中,然数量很少,今人所见多依靠考古发现的出土墓志。明代内官墓志的特点与内官本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刘斌 《晋阳学刊》2005,(6):79-83
六部架阁官制度始创于宋代。该制度运作的显著特征是精英化与馆阁化,体现于六部架阁官的选任与仕途发展。六部架阁官制度主要运行于社会文化趋于内向的南宋,它既提高了行政效率,防止了胥吏擅权乱政,又为统治集团输送了层出不穷的才俊。因此,研究六部架阁官制度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官政治。  相似文献   

6.
万历二十四年六月,明神宗万历皇帝派出宦官往各处采矿,此后增派税使,统称“矿监税使”或“矿监税监”,简称“矿税”。奏请开矿课税的“原奏官”随之而起,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凡矿监税使派出,必由原奏官而起;凡矿监税使所到之处,必携原奏官同往。原奏官成为万历时期矿监税使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矿监税使和原奏官清一色的“京官”身份,委官和参随则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7.
刁春婷 《理论界》2008,(9):116-117
明代州县官是一州一县的最高统治者,州是政府和州县官阶层,在传中国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州县官收入入手,对傣禄、职田、家伙银、常例、耗银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研究明代吏治以及州县社会作用是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经历了稿本、阁本、定本的发展过程,后世研究者常从阁本或定本系统入手分析《总目》思想,往往忽略稿本系统。对于明人别集提要而言,稿本系统中的明代文学观有着与定本《总目》不甚相同的观点,这些观念背后隐藏着清人对明代文学的态度问题。从学术史角度看,稿本系统内部出现的微妙变化,主要是官方思想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时亮  郭培贵 《北方论丛》2015,(3):103-112
明代内阁阁臣是辅助皇帝决策的人员, 地位尊崇. 阁臣的地域和户类分布都比较广泛, 为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 以便提高最高决策层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并将各边远落后地区, 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人才纳入国家统治集团核心以增强明廷的凝聚力、 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统一都有积极的意义. 但阁臣在各省直间的分布又不平衡, 相对集中于经济、 文化发达和科举实力雄厚的南方各省; 在年龄构成上, 阁臣的中进士、 入阁年龄及在阁年限等都符合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说明明代阁臣队伍的年龄结构和活力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罗勇 《学术探索》2013,(3):89-98
云南是明代土官的主要分布区。明代云南土官有选用和世袭两类。选用土官为汉人,世袭士官是土酋。土酋袭职的次序有父子、兄弟、妻子、女婿、叔侄,甚至得到明朝许可后头目也可以袭职。在云南土酋袭职方式的基础上,借鉴明代武职袭职程序,形成了云南土官袭职的基本程序,即应袭土官提出申请,头目保举,官员勘合,且应袭者符合年龄条件后可袭职。为避免争袭,应袭土官要接受儒学教育,在职士官要编制宗支图谱。云南土官赴京袭职,是明初形成的惯例。但路途遥远和土官贫富不均使正统时期出现纳粮就地勘合袭职。而勘合官员腐败等弊端,导致了嘉靖初年芒部、武定、寻甸等处土官叛乱。平定叛乱后,在总结弊端的基础上,嘉靖九年(1530)制定《土官袭职条例》。此后加强对土官的约束,每三年考核一次,通过考核才能连任,对违法乱纪、不服从勘合的土官实行改流。随着嘉靖时期灾荒增多、财政不足,嘉靖十五年(1536)开始实行纳粮折银袭职。而勘合官员索贿、不作为等行为影响了三宣六慰地区土官对明朝的向背,隆庆至万历初年木邦、陇川、潞江、蛮莫等土官叛附缅甸。为增强明朝对土官的凝聚力,万历初年放宽土官袭职条件,不纳粮也可以就地勘合袭职。  相似文献   

11.
明代池盐产地分布于北直隶以及山西、陕西、湖广三省,至少有52个盐池得到了开发。如果以县、所计算,则至少有22处池盐产地。与元代相比,明代池盐产地增加了14处,增长幅度为175%;盐池增加44个,增长幅度为550%。可见,明代池盐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恢复了唐代的规模。明代池盐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明朝建立以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秩序较为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杨少涵 《理论界》2008,(6):119-120
关于未发已发这一宋明理学中的老问题,王阳明继承了宋儒关于未发的本体与境界两种理解,并以良知或致良知这一核心概念为纽结,详细地对与未发已发相关的中、和、未发之中、已发之和等概念进行了分疏解析,对未发已发的关于做了很多细微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将未发已发的理解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13.
吴宁 《兰州学刊》2012,(4):14-19
以往的研究对阳明未发已发内涵及其关系阐释的不够,而这一观念无论在阳明早年还是晚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未发已发观念虽然也随阳明思想推进而发生改变,但始终与本体和工夫相关。文章集中从未发已发本体和工夫、动静、体用等角度展开,揭示了未发已发关系在阳明心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元朝实现了对西藏的统一后,推行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体制,在元朝对西藏统治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西藏特点的“多封众建,尚用僧徒”的政策,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明朝从西藏地区的特点出发制定了管理西藏的政策,其中藏传佛教在明代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保证了西藏的稳定与祖国的统一,而且加强了明朝中央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黄敏 《社会科学家》2004,(6):142-145
有明一代,惠州人才出现了一个超越以往的高峰期,呈现出数量多、质量高、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色。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惠州经济发展、文化兴旺、官吏重教兴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9):125-132
为加强地方管理,明代设置了镇守内官。在镇守内官周围,迅速集聚了一些办事人员,包括参随、家人、军伴、书算等。他们原有各自的职役,临时跟随镇守内官办事,一则为内官提供生活上的各项服务,一则在镇守内官的指令下执行某些公务。由此,这些跟随人员共同构成了镇守内官势力的组成部分,对明代地方社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朝弘治年间 ,随着贵州政治经济的发展 ,书院在贵州境内陆续建立起来。书院教育的出现 ,既满足了贵州社会各阶层的教育需求 ,又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书院的蓬勃发展 ,推动了贵州教育事业的进步 ,促进了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代赌博极为盛行,赌博种类繁多.明初严刑禁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明中晚期后,由于律例的混乱、对赌博处罚偏轻和统治阶级自身的破坏等原因,赌博更加泛滥.  相似文献   

19.
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反腐败的斗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批批腐败分子被惩处。但是,在党内和国家机关中还是存在不少的腐败现象,有些方面还在滋长和蔓延。遏制腐败的关键是加强以法治官和以德治官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进纳官是国家政治权力分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一制度虽常遭有识之士的深刻批判与彻底否定,但在从汉至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却始终可以觅到其污浊的身影.宋代的进纳补官制度承前启后,独具时代特色,宋代进纳官制度的根本属性,实为官钱交易长期存在,负面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