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本质最先进思想和精神的扬弃和重生,也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意识的内在标识,亦是坚定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史少博 《学术界》2023,(3):146-153
“文化”是属人的概念,即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任何国家都有着自己国家独特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不断成长起来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焕发出无限活力的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新时代文化;是文化自信持续提高的文化;是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文化繁荣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论述为认识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什么”维度上,从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力量等分析文化自信的内在构成和外在表现等;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的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维度上,主要有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提高文化自信主体的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党对自身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新认识。党领导人民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上实现的,领导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党的文化使命。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化自信来自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主体性。共产党人的“心学”既有对传统心学的改造和转化,更有对传统心学的创新和发展,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是对德治和法治紧密结合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是创造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厚实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主体,共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内容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繁荣为文化自信提供了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重大思想解放。中国具体实际不仅包含由政治经济因素所构筑的客观条件,而且也包含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构筑的文化心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摆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判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达到了新高度,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结合”内具的思想解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根脉”的高度,通过“结合”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有机统一,重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体两翼”的动力机制;二是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视野、更加深厚的历史纵深出发,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传承发展深入把握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显著优势,拓宽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三是中华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及其积淀下来的宝贵智慧滋养,为深化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也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提供了无比坚定的自信源泉。  相似文献   

8.
史丹妮 《理论界》2023,(9):71-7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千年来中华文明的精髓,它不仅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基础,而且在新时代也显示了它独特的价值意蕴。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新要求和新目标,但最根本的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脉与思想根基。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激发民族团结奋斗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坚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主题进行笔谈,本期推出三位湖湘学者的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强调指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最近突出强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那么还要不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方针呢?其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我认为,所谓“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传统文化予以辩证的扬弃。如果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为毫无…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自信之源.树立文化自信要在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三个重要维度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样化的视域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必须秉持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教育中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在交流互鉴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万光侠  夏锋 《东岳论丛》2019,40(5):67-76
新时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既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更是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阐发与弘扬文化精髓,加强中华文化话语体系的创新研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注重实践养成,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渗透,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换是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需要.要重点转换那些反映人际关系一般规律、彰显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转换的关键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原有三个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一定要与文化自觉、文化自强联系起来。文化自信必须以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强力为支撑。文化自信必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恢复文化自信应是传承发展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5.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文化自信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进行笔谈,本期推出上海师范大学四位学者的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脊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反思与重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亦是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的源泉,是今日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切实地融入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国民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我们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吸纳西方优秀文明,建设当代中国的网络文化,使中华网络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来源与精神支柱,厘清革命文化何以自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赓续发展的核心枢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指向,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源头,并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到增进和坚定。把握革命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具有回溯历史、关照现实、启迪未来的价值尺度和意义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2021,(5)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拥有五千多年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和突出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这是继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的价值判断,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文化使命的清醒认识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规律性把握,内蕴深刻的认识论、方法论思想,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的创新理论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革命性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贯通;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自信思想基础,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赖以立足的实践场域;在深化践行“双创”思想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