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16年3月,关于拜伦同姐姐奥古斯塔乱伦的说法,又旋风似的席卷了整个伦敦社交界。文学史家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说那不过是种种阴谋导致的无耻诽谤。但法国著名作家安·莫洛亚,经精心研究则肯定了这种说法,当代著名哲学史家罗素,也分明赞同这种观点。 争论还将继续下去。可姐弟俩真挚而又强烈的爱情,却是大家公认的;也是拜伦从来不加掩饰的。因此,肉体生活的有无大可不必多问,倒是造成这种恋情的原因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你飘然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宛如纯洁美丽的精灵,/宛如昙花一现的梦幻。 绝望的忧伤把我苦苦熬煎,/喧嚣的浮华使我惶恐不安,/但你温柔的声音在我耳际久久萦绕,/我还常常梦见你那可爱的面庞。 岁月飘逝。一阵狂风暴雨/驱散了往日的种种梦想,/于是我忘记了你那温柔的声音,/和你那天仙似的容颜。  相似文献   

3.
关于普希金自由思想与贡斯当的关系是一个目前极少论及的问题。贡斯当对普希金的影响有两条途径:直接途径即普希金对贡斯当以及斯达尔夫人著作的直接阅读,间接途径即通过以恰达耶夫为代表的中介作用领会贡斯当的自由思想。普希金与贡斯当在宪政思想和对极权的批判方面达成共鸣,因之,他的自由思想独立于时代的政治仇恨,而与现代自由理念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4.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从野蛮的内陆的封建农奴制走向海洋文明社会的。在古代的俄国的文学中,就已经出现对海洋的生动描写,但海洋形象大量出现还是在18世纪和19世纪,这与俄国地理环境的巨变密切相关,也是与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潮出现相关的。普希金的许多作品都描写或涉及了大海。普希金创作中的海洋形象和意义,与一个文学思潮和两个著名历史个性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文学思潮就是兴起于19世纪初期席卷欧洲大陆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而两个历史个性,一个是彼得大帝,另一个是拿破仑一世。普希金海洋主题和形象塑造对俄国文学的影响深远。普希金描绘海洋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这些诗歌作品的艺术形式上,也同样彰显在普希金可贵的人生价值观上,他歌颂自由,讴歌善良,同情下层民众,祈盼人民的解放,追求历史的进步。他的作品的思想主题与人类千百年来主流的价值观是相吻合的,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普希金和果戈理这两位俄国文学家的名字早为中国人民所熟知。还在本世纪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我国就有了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的中译本(题名《俄国情史》,一名《花心蝶梦录》),接着在1907年肯年的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介绍了普式庚(即普希金)的生平和作品,并指出:“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独立”。鲁迅还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来  相似文献   

6.
我的好友,你不能把我和弥尔顿相提并论。(诚然,有些优秀的诗人。而我们却埋没了他们。)弥尔顿的《失乐园》,就其整体而论,算是一种沉闷的玩意。不过它的头两部却是世间少见的精致的诗——至少从洪荒时期以来不曾有过——因为我并不怀疑亚伯尔(Abel)是一位典雅的田园诗人(a fine pastoral:oet),而该隐(Cain)是一位非常好战的诗人(a fine bloocly oet)之类的说法。可是,我们,现在,甚至是我们(也就是说你和  相似文献   

7.
俄国出版了许多研究普希金的新作品,其中“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普希金生平)披露厂一些有关普希金的鲜为人知的事情,下面我就根据这篇文章介绍的一些内容,谈一谈普希金对波兰起义的看法和态度。1830年11月,在波罗金诺战役一周年之际,俄军中的波兰士兵,在彼得·维索茨基领导下举行起义,并得到波兰人民支持,起义军曾发展到数百万人,在波兰建立独立政权,由于领导起义的贵族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和其他一些进步措施,脱离人民,肥力年9月起义失败。波兰人民再次沦为沙俄的奴隶。这次起义从波兰国内来看,虽是“一次保守革命…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是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普希金的一生以及诗歌创作与其奶娘阿丽娜·罗迪奥诺夫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撰写本文就是想让读者朋友了解普希金与其奶娘阿丽娜.罗迪奥诺夫娜之间的真挚友情,以及奶娘对诗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欧洲,普希金是司各特在历史小说方面的最伟大的后继者之一。他在这方面的师承关系,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雅库波维奇在其论文《〈上尉的女儿〉和司各特小说》(1939)里,把普希金唯一完成的这部历史小说,看作是他创作中的司各特时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完全肯定了司各特对普希金的影响。而彼得罗夫的《普希金的历史小说》(1953)一书则认为,普希金虽然接受了司各特某些重要的艺术原则,但他历史小说的结构原则来源于俄国历史。他说《上尉的女儿》这部“小说中历史与虚构的诗意结合,正好表现在农民起义环境里贵族家庭命运这个情节中。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在英国兴起的时代,也是英国诗歌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个时代足以诗人拜伦为其卓越代表的。拜伦一生只活到三十六岁(1788——1824),然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却创作出了为数  相似文献   

11.
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诗歌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这颗“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被历史的烟尘所蒙蔽,反而越来越灿烂、耀眼,甚至耀眼得让人不敢走近。时至今日,普希金塑像、纪念馆在俄罗斯大地蜂拥而起,普希金已经被神化,被当作了俄罗斯文化英雄的象征,人们只可顶礼膜拜,奉献出虔诚的崇敬与赞美。于是,凡人反而觉得高普希金越来越远了。所幸的是,在关于普希金的送神运动中,我们读到了张铁夫先生等著的《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得以走近普希金,走近作为伟人与凡人的普希金,走进普希金动人但有时也不乏不谐和音…  相似文献   

12.
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从一八二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在吉希尼奥夫开始写作,到一八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最后完成,共历时七年四个月十七天。普希金的思想和他的诗歌都随着时代和社会一起发展,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每一章新的都比前一章更生动、更成熟。”赫尔岑坯特别指出:“一八二五年以后发表的《奥涅金》,一章比一章更深刻。”因此,它被评论家誉为最高级人民性的作品和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加尼巴尔·伊勃拉基姆 (1697—98—1781) 普希金的外曾祖父。 加尼巴尔原是统治埃塞俄比亚的公爵的最心爱的小儿子。在俄土战争期间,他的兄长出自忌恨,背着父亲,秘密地把他作为人质交给了敌人。 直到风烛残年之时,他回忆起当年他被捆起来抓走,推上土耳其战船的情景,还禁不住悲伤掉泪。他所钟爱的姐姐拉加妮的那段回忆使他尤为感动。拉加妮为着救他,想用自己的珍贵物品从土耳其人手里赎回他。因自己的想法落空,她投海自尽了。  相似文献   

14.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和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是十九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我国早就出版了它们的传记和诗选,但对于他们的政治观、社会观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存在某些误解①。拜伦生前虽比雪莱名声大,他们死后三十年(即1850年),后者却一直更受西方评论家的重视,评论他的专著很多②。关于雪莱的政治观甚至在其生前就有人评论过,认为他是改革家、预言家;而关于拜伦的文章均不是关于他的政治观、思想进步意义的,更没有“伟大的革命家”的提法。陈秋帆在其所译的日本鹤见祐辅著的《拜伦传》的前言里说,作者“冲淡了、歪曲了,甚至抹煞了拜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拜伦在中国清末民初的译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从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的"豪侠式拜伦"到鲁迅的"摩罗式拜伦","符号化"是拜伦形象最典型的特征。"拜伦在中国"与"军国民主义"的时代要求和译者主体性操控密切相关,体现了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的政治审美化和审美的政治化。"中国的拜伦"作为"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甚至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和象征性色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希金的第一部汉译作品是《上尉的女儿》 ,译本题作《俄国情史》 ,系据日文转译 ,译者为戢翼。这是一部归化式译作 ,书名、人名、人称、体裁、字数均与原作有较大的出入。不过 ,责任主要不在中译者 ,而在日译者。日译本本身就是一个缩写本 ,上述问题都是日译本所存在的。戢译《俄国情史》虽是一部很不完善的译作 ,但它开了翻译普希金作品和俄国文学名著的先河 ,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普希金和俄罗斯文学的研究,考察了文学勃兴的原因。作者强调文学勃兴与社会、时代的关系,论述了社会和时代的变革唤起民族意识和民主思想的觉醒,及其给文学带来的繁荣;强调吸收外来文化对激活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外国文化中有用的异质部分给静止不动的亚洲式的落后文化注入的新血液;强调作家的时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总结了普希金和俄国优秀作家群的价值取向以及为肇兴文学提供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拜伦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杰出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有不少关于女性的评论,他既洞察和同情妇女的苦难,对妇女受到男性自我中心的歧视而被排挤到边缘的命运有一定理解,渴望女性的精神慰籍,同时又对她们抱有很深的偏见,轻视嘲笑女性,本质上仍然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厌女"传统的继承者.拜伦女性观的形成与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及周围的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9.
20.
普希金文学理论传入中国60多年了。60多年来,普希金文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界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人民性、民族性理论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三是对中国文学理论中典型人物复杂性格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