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老帛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个世纪 70年代 ,在《黄老帛书》出土之后的几年内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及其成员的研究工作起到了范式作用 ,在帛书文字的考释、文本的考源和思想的梳理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据于此 ,80年代的《黄老帛书》研究工作持续展开 ,在上述诸方面均有突破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90年代 ,在黄老学研究视野内 ,《黄老帛书》为更多的学者所关注。文本开始被尝试译成现代汉语 ;本源性探讨方面的多种观点得以整合 ;思想的开掘则在定位与定性原则的指导下显示出宏观性的特征 ,而在一体性的微观方向上的把握尚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2.
论《帛书周易》邓球柏本文是我多年来研究《帛书周易》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将其汇集起来公之于世,以求教于大雅方家。一论“火水相射”与“水火不相射”《帛书周易·系辞》有这样四句话:“天地定立(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酹(薄)。”今本《说卦传》作:...  相似文献   

3.
(键下键上,帛书第一卦,键宫第一卦。通行本第一卦,乾下乾上。京房八纯卦象天。)键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校○键,通行本作乾。键,疑一本作(扌乾),(扌乾)即建字。《集韵》:“建、(扌乾),覆也。或作(扌乾)。”乾,疑是(扌乾)之省写。《乐记》“建(?)”,《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先儒有以为“元亨”上面古《易》无卦名“乾”字,但有卦画(?),费直《易》亦然,郑玄开始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于“元亨”上加卦名“乾”字。据帛书,知郑玄加卦名“乾”字之说未安。至于是不是郑玄改卦名“键”字为“乾”字、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限于资料,无法判定。但据帛书,知“乾下乾上”字为后人注文。○亨,帛书讹作享。据通行本与帛书《无孟》、《屯》、《林》、《勒》、《隋》诸卦合校。  相似文献   

4.
《周易》自战国晚期以来,即被尊崇为圣人经典,西汉立于官学,诸子传习,颇不乏人,《汉志》著录竟达十三家之多,可见一时之盛。然而汉代的《周易》究竟是什么样子,除去几面残阙不全的熹平石经之外,却羌无据证。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汉初写本的真面目。前年,《文物》公布了帛书整理小组的《六十四卦》释文,以及张政烺先生的“跋”文,已故于豪亮先生的专论《帛书〈周易〉》,经文内容,历历在目,专家高论,沾溉殊多,捧读之余,也愿意把读后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写出来,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邓球柏同志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卦爻辞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注释和翻译,历时三年,五易其稿,著成《帛书周易校释》一书,于1987年公开出版.1989年重印.《帛书周易校释》有一篇很有学术价值的《前言》.这篇  相似文献   

6.
《秦汉帛书音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考古界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湖北云梦睡虎地相继发掘了三批秦汉之际的竹简和帛书。这些竹简和帛书中极其丰富的通假异文为研究上古汉语音韵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引起了音韵学界的重视。一九八○年周祖谟先生宣读了论文《汉代竹书和帛书中的通假字与古音的考订》,首次以长沙马王堆的帛书和临沂银雀山的竹简中的通假字为材料,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现象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一九八三年赵诚提交了题为《临沂汉简的通假字》的论文,对这些出土材料的分批研究进行了初步尝试。除此以  相似文献   

7.
《黄老帛书》的法治思想建立在对“法”之为尺度的认识之上 ,称”法度者 ,正之至也” ,并总是将法与度量之器相提并论 ;强调法之用在于纠偏正行和辨断是非。在法的实施阶段 ,帛书要求立法者 ,即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自觉接受法的制约 ,不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而当他们充当司法者时则应按照“精公无私”的原则执法。上述规定体现着帛书作者对法的公平性价值的追求。但这一追求在将法工具化并进一步诉诸刑的过程中迷失了 ,此倾向亦为战国中后期黄老学家所继承。  相似文献   

8.
我阅读过的《老子》校注本,约有二三百种之多。这些注释都因注者出发点不同而看法多异。宗《王弼注》者重玄学,宗《河上公注》者主鍊养。甚而至于章节不同、文句错简,孰是孰非,难以定论。1973年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了甲乙本《帛书老子》,我们终于见到了秦末汉初的古抄本。这两种本子,虽在地下历时两千余年,破损太多,但其残余部分,还是给我们以很大的帮助,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
帛书《易经》今古文字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帛书《易经》文字有用今文者,有用古文者,亦复有同一字今古文混用者。这表明先秦典籍流传到西汉以后,确实存在以今文定章句、明通假而改古文为今文的情况。但这种改易大抵以弟子能够读懂为依归,今古文并不判若水火,更无是非之分。汉哀帝之前的学派争执完全反映在今文一系内部齐学与鲁学之间。  相似文献   

10.
湘潭大学邓球柏同志的《帛书周易校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是对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系统探讨的第一部专著。由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参加帛书的整理工作,《校释》的问世自然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幸承作者惠赠一册,披读既竟,于获益之余还产生了不少感想。 《周易》的研究热,现在表露得越来越清楚了。看看近日的新书目,和《周易》有关系的书真是不胜枚举。这么多书,想读也读不过来。《周易》本来是儒经之首,历代  相似文献   

11.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文字上的一些细微而又关键的差异,使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帛书《老子》中的三段文字重新进行了解释。所得的解释与目前流行的解释很不相同,甚至是完全相反。新解释消除了《老子》释义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使得《老子》一个章节中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且各章之间、各段之间、各句之间也不再互相矛盾。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帛书《黄帝四经》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四篇佚书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属于黄老学派的观点,而四篇佚书所具有的思想特点如采各家之长、人主依"道"为治的主旨、天地人一体的整体思维,有与黄老相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且这种特点对后期各种思想或学说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帛书《老子》出土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在涉及对帛书《老子》的评价方面,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偏于褒,有的偏于贬。因此,实事求是地评价帛书《老子》,是当前老学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给二千年来的《老子》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对帛书《老子》韵律方面的探索,可以促进对帛书《老子》综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战国以来,对《老子》的研究著述之多,流传之广泛,是仅次于《诗经》的第二部书。有的着眼于政治哲学思想方面,有的重在训释和校勘,因此难免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研究帛书《老子》的韵律,通过韵段的划分,可以正确分章析句,顺利解决一些长期争议不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78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后,已有不少文章进行了研究,许多好的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子》大有裨益。但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实际的论述文章。对这些论述提出异议,进行商榷,对于重新评价帛书《老子》,运用文化遗产,为四化服务,是有必要的。下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指出:从《易》学与儒学的关系来看,先秦儒学可分为人学与天人之学两个时期;孔子《易》学在楚地有多种传派,帛书《易》学为别派之一种;帛书《易》学偏重术数的倾向,应是其幸免于秦大的原因;帛书《五行》篇仁、义、礼、智、圣与帛书《周易》五行说天、地、民、神、时均与思、孟五行相合,不仅是马王堆帛书研究、而且也是把握儒学与《周易》两者关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在《左传》学史上,《左传》作为文章的属性长期被遮蔽。帛书《春秋事语》的出土进一步例证了《左传》作为文章的性质及价值,《左传》得以成为“文章之祖”,其文章性质是第一位的因素。在《左传》文章学发展史上,吕祖谦《左氏博议》不仅第一次以文章形式呈现《左传》,而且更是典型的时文教材,此与作为“教科书”性质的《春秋事语》一脉相承。正如帛书《春秋事语》内蕴“事”“理”,《左传》的“事”“理”成为《左传》文章学蔚为大观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楚帛书·甲篇》出土以来,解读者众多。但因文字缺失多,意义的阐释差异大。本文拟对其重新识读,以期为研究楚创世神话文化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帛书本《老子》各单元甚或每章内都存在着"从形而上之道的认识到形而下之德的修行"的逻辑规律。这种从上到下(从知到行)、再从下到上的状态形成一种"波浪"状的递进结构(以下简称"波浪式结构"),说明《老子》是一本有逻辑思维一贯性、有内在中心思想或者说有"基本精神"的书,是一本完整的个人著作而非许多个人的箴言集。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三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帛书《老子》写本两种。一种字近篆体,人们称之为甲本;一本字为隶体,人们称之为乙本。两种帛书《老子》和今通行本相比较,文字上颇不一致,但其内容却基本相同。尽管根据帛书,可以对老子思想作某些小的修正,但这种文字上的差异,并不会动摇人们对老子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认识。帛书《老子》的重大价值在于这两个写本中大量假借字的使用和异体字的并存,在文字训诂方面给人们以新的启示。下面拟就帛书本中的假借字、异体字,同源通用字等作一些探讨。在讨论之前,先作两点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