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杭生 《学术交流》2006,(8):131-132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2006年年会选择以“科学发展、共享和谐”为主题,突出了时代的要求,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提出,一方面表明,社会学及其各个分支都能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已经在一些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解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前所未有的实际问题和社会政策、战略问题;二是要求中国社会学能够从社会学的视角,对中国社会前所…  相似文献   

2.
编者随笔     
《社会》2002,(10)
“社会学是什么 ?”这是每一位初识社会学的人经常的发问 ;因而也有了英格尔斯《Whatissociology?》一文 ,其实 ,社会学除了深奥、繁复的理论 ,更是在我们身边无处无在地实践着。本期推出的主题报告便有了“生活中的社会学”这一主题。从消费、儿童玩具、旅游、身处的办公室 ,到与人接触的中的“面子”都有所涉及。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这就是我们所处生活中的社会学。笔者曾在2年前与《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一文中提及的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有所接触。在其《社会的麦当劳化》(乔治·里芡尔 ,199…  相似文献   

3.
去年底,广东社会学学会在广州举行“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邬梦兆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与会代表就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新时期用人机制与社会发展”课题的提出(一)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社会形成了用人机制。与会者指出,这是古今中外都研究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逐步深化。党的十四大以前,人事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下放管理权限、搞活人事管理、切实转变人事部门的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学词汇中,英文Community 常常译成“社区”,俄文通常译作“共同体”.莫斯科俄语出版社出版的《俄英词典》上俄文的第一个英文解释就是Community.Community 这一词是西方社会使用得较为普遍的一个社会学概念,内容偏重于社会地域共同体。在苏联社会学论文集或文献中,所见到的“共同体”这一词,通常在词前都加上一个定语,因此,严格地说,他们没有把共同体作为一个单独的社会学概念。例如,用于社会地域研究的社会共同体叫社会地域共同体;用于民族、族类研究的民族、族类共同体、语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文化分布区共同体等等,在共同体前都加上一个定语使用。但苏联社会学文献上对社会共同体的概念的表述与西方社会学“社区”的概念颇为接近,他们认为:1.社会共同体是个人群体和社会系统功能作为社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现代化已是一股全球性潮流,已成为无数学者热切关注和潜心研究的时代主题。然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社会现代化这一问题,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对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归纳和评价的基础上,立足社会学的视野,尝试性地揭示了社会现代化这一概念所蕴含的全部意义: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学技术发展为纽带,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涉及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组织管理、生活方式、人类活动空间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性、全球性、长期性和整体性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梁漱溟老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正是中国社会学的主题所在。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中国社会学家留下了一定数量的著作。本刊从本期起特辟“中外社会学(家)著作选介”。本文旨在从一个侧面了解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著名社会学家陈序经教授的著作不少,但最使后人引起争议的只有一本,就是他那本由商务印书馆(1934年1月)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出路》(以下简称《出路》)。《出路》问世至今,岁月已流逝60来个春秋,然而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贯串全书的全盘西化论…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学研究走了个“之”字形,取消研究近三十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为社会学恢复了名誉,这也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实践日益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社会学,社会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复杂纷纭的,社会结构、社会团体、人际关系、家庭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犯罪问题等等,及其  相似文献   

8.
袁方 《社会》1996,(11)
上海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社会》杂志,自1981年创刊以来,坚持至今已有15周年了。这是杂志社全体同仁艰苦奋斗取得的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学界的注目。中国社会学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于1979年3月恢复重建的,至今已17年了,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社会》杂志为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建、发展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费孝通教授从社会学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考虑,曾提出要做好“五脏六腑”工作。“五脏”指学科必须有5个部分:学会、研究机构、学系、刊物杂志、图书资料中心。“六腑”指社会学专业和系…  相似文献   

9.
一、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青年问题青少年问题是目前日本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围绕青少年出现的学校内暴力和家庭内暴力、偷窃等不良行为,以及家庭解体、教育荒废和升学战等等。这在社会学上可称为“病理现象”。对于各个生活领域中产生的问题和病理现象,如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加以认识,不能用科学方法去验证,那么就丝毫无助于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考虑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从社会学角度进行的青年问题研究中两个古典研究的特征。其一是W.怀特的《街角社会》(1943);另一个是曼海姆的《现代的诊断》(1943)一书中的“现代社会中的青年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杂志步履艰难地但又胜利地走过足足十五个年头了。值此佳期,谨表祝贺。《社会》这个国内第一份社会学杂志,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社会学这门学科在解放初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伪科学”,在五十年代,老一辈的社会学家几乎都被打成“右派”,这片学术园地一片荒芜。直到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号用吹响了,“忽如一夜春风来,于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召开了社会学座谈会,宣告了这门学科的新生。上海在某些方面也许是能得风气之先的。1981年前后,上海大学文学院(当时是复旦大学分校)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会学…  相似文献   

11.
确实,不能说最近翻译出版这本书不是恰逢其时。它收集了1974年8月在多伦多召开的第八届世界社会学大会上有关社会学危机的报告和论文。T.博托莫雷是当时发生的争论的调解人,他在事后争得6位作者的同意,决定发表他们为这场讨论准备的论文。该书的主题是讨论社会学的现状,讨论围绕F.费拉罗蒂提出的“社会学是处于危机之中吗?”这一问题展开。虽然社会学处于危机之中是一种普遍接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社会学工作者,从重点研究婚姻家庭问题进而重点以社会学的观点研究性科学已经整整10年了。这几年,有些人看到我有几本著作被誉为“奠基之作”,1994年又获得了国际性学大奖,都说我很成功。其实,个中甘苦,正好象是哑巴吃黄连(吃蜜糖?吃辣椒?)只有自己肚子里明白。强大的不朽的推动力我之所以走上了这条研究道路,还是从《社会》编辑部的工作开始的。1985年初,编辑部的同志在一起研究在这新的一年使杂志的内容怎样推陈出新,有的同志建议从性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报道一些问题。为了扩大影响,决定向全社会公开举办《现代社…  相似文献   

13.
人,无不是社会的人。即使是狼孩、猴孩,一旦重回人间,还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人,就应该懂点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同文、史、哲一样,同为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社会学在有些国家的大学里为公共谋,在有些国家的中学里是必修课,还有的象荷兰等国家在小学里也开社会学知识课。社会学理论是一个体系,是分层次的,母学科下有子学科,子学科下还有子学科。可是,不论是哪个层次的理论,理论总归是理论。理论就应当有自己的位五。理论高于具体规定有些人喜欢在社会学著作中,用这样的口气:根据什么部门的什么规定,我提出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和社会学有一个特点,这就是:人们在日益广阔地向外在空间开拓的同时,不断深入地开拓内在空间。所谓内在空间,其中的一个方面是指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发展着一个重要分支,即关于自我和个性的社会学,对自我和个性的深入探究,不能不接触到这样一个现实的科学问题:人的内在世界是否具有生物界限?这个意思换成通俗的话,就是:八十岁学吹打真是可能的吗?如果从个体来说确存在着智力和体力的年龄制约性的话,那么,对于群体和社会,是否同样内含着一个生物学的世代周期问题呢?也许提及这一点是毫无新鲜感可言的了,但是,困难的是,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群体和社会,究竟是生命周期制约性大呢,还是社会周期的制约性大?社会周期能否塑造和重建人的生命周期?这是近几年来世界性的尖端课题。这一度被人们作为生物社会学的伪科学课题而搁在一边的问题,随着人的自身生产以及创造性儿童培养等现实任务而被重新提到了科学的讲坛上。可以说,这个看似玄虚的问题,却构成了几乎所有社会工作的一个理论基础。离休的年龄档子是否必要,应该定在那一点为宜;青年婚龄究竟以多大为好,从而不至于造成早婚影响人口计划,又不至于过晚结婚造成“性饥饿”和“老姑娘”;社会应该不应该容纳和鼓励“天性特别”乃至具有某种生物性的特异功能的“天才”,还是把他们看作离规的怪人……。当然,当一大批数量达到人口的几分之一的人们由于历史过程中的社会原因,而使正常的生物性的人生周期和就学就业创造等社会性的人生周期发生脱节的时候,更应该冷静地考虑:社会为了弥补这一点,应当采取怎样合乎科学的措施来帮助这些人们“重建”他们的人生周期?个人为了弥补这一点,又该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呢?徐茂昌写的。“‘老三届’:人生周期和历史周期”一文,试图用三个个案来提出这一问题,他的理论构思是蕴含在形象化的叙述之中的。粗粗读过恐怕未必看得出这一点,所以,我们写了这一段稍嫌长了点的按语加以挑明,并用一篇译文加以匹配,以期适当地深化一下这个课题,引起大家的兴趣。幕开了,敬请大家一起把戏唱下去吧。  相似文献   

15.
旧中国的社会学团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2年,由社会学家余天休发起组织的“中国社会学会”在华北成立。这是自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出现的第一个社会学团体。学会出版了《社会学杂志》(双月刊)。由于当时国内社会学者甚少,参加者寥寥无几,成立不久就无形消散。这是中国社会学家致力于组织专业性学会的第一次努力,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尚未具备,因而半途夭折了。事隔数年以后,随着一批留学欧美国家的中国社会学者陆续学成归来,社会学著作在国内的出版逐年增加,社会学也逐渐由少数大学的科目,推广到一般大学课程,由大学选教科目进而为专设学系,在大学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这样,组织社会学团体的想法在南方一批社会学教授中间开始酝酿起来。直到192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是年9月6日,社会学家吴景超博士访美回国来到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孙本文为吴洗尘,遍邀上海各大学及在沪的社会学教授聚会,借此机会共同商议有无组织社会学学术团体的可能。席间,有孙本文、吴景超、吴泽霖、应成一和钱振亚等人提议组织一个地区性的社会学协会,结果获得全体赞成,决定成立“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社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读者:在这封信里,我想就一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作一些介绍,并借此机会,就社会学的性质及其社会职能作一些补充阐述。这个有争议的社会学概念,就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一词,根据吴泽霖先生早年的一本著作《社会约制》所说,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的。吴泽霖主张把这个词翻译为“社会约制”,其理由是“控制”带有以上临下的意思,似乎只有在位者才可以控制平民,长者才可以控制幼小,男子才可以控制妇女等等,他认为这是不全面的.从广义的方面看,“Social control”应  相似文献   

17.
独身并不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独身之所以被很郑重其事地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或社会现象来研究,是因为在研究者看来独身这一个人生存方式有悖于人类的“共生”生存方式,改变了个人的行为方式,改变了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形态。但是独身究竟会给社会带来何种影响呢? 一、独身会不会带来对社会具有灾难性的结局? 在发展中国家研究社会学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大展“拿来主义”之长。在独身作为一种“浪潮”出现于西方世界之初,确也有过一番“研究”,因为这毕竟与人们的常识不相一致。日常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信息     
张世文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撰文,认为科学的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五个部门。一是“社会生理学”,就是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二是“社会病理学”,就是社会结构及功能所发生的种种病态的研究,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社会问题或社会失调的研究。三是“社会医学”,关于社会病态的治疗及预防的研究。四是历史社会学,研究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及人类对社会生活的说明与认识的有系统的发展史。五是社会学方法论。这五部分组成了“科学的社会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考试社会学”是介于考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种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探究考试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揭示考试活动与社会其它现象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开展“考试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考试社会学”的专门研究,目前在国内尚未有闻,当属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根据对“考试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对象、目的和任务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考试社会学”专著的基本理论框架,可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考试社会学概述。探讨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范围和任务等,揭示该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概要,阐明考试社会学与相近学科的区别和联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社会学讲授有其长远的传统。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有两个重要方面:1.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各个流派都很注意具体的“人的测量”。2.社会学家们的高度责任意识,要求参与解决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抱着一种“社会医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