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一篇一篇写下来,不知不觉到该收尾的时候了。 也许我的语调太轻松、太俏皮,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命好,祖上给我留了产业,嫁了一个好老公,又有一个乖巧可爱的女儿。有人在留言里写道:“你那是命里有,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有几个“功成名就”的长辈常会拿他们的人生经历教导我。在长篇大论的开头,总有这么一句:“当年,我刚工作的时候,条件很艰苦……”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困难-努力-成功”。二十年后,我做了老师,发现自己也会故作深沉地向学生讲述我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3.
在950万人走向考场这天,药家鑫走向了刑场。 也曾经历过高考的药家鑫,据说原本是个“好学生”。媒体称:老师们依然记得药家鑫的样子,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  相似文献   

4.
聊的无奈     
朱铭著 《中外书摘》2011,(10):62-63
我当政协委员的时候,提了一个重新开通运河的提案,大家都赞成,但是我没有钱,只好“穷聊”沿河各地的领导个个点头称是,都说:“好啊,好啊!”接着的意思就是“拿钱来!”这样大的工程,没有钱怎么行?  相似文献   

5.
见到袁桂君的时候,他掏出两样东西:一根香烟,一张名片。 烟是好烟。“我不领津贴,他们就送盒烟给我。”名片上则写着:“上海市浦东新区江临天下居民委员会主任、业主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现代交际》2004,(6):10-11
“小鞋”实录一:张姐是齐琪到新单位后认识的第一个同事,见齐琪第一面就夸她“眼晴好漂亮”,还带齐琪熟悉环境,和她一起去餐厅吃饭。张姐的关心和善解人意让初来乍到的齐琪非常感动,很快就和张姐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几天公司让齐琪他们部门做一个广告策划,齐琪几个晚上没睡觉,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陪伴是金     
相声大师侯耀文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尽管他是一位出场费不菲的大明星,他在北京的玫瑰园拥有豪华别墅,他有过“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如此跌宕起伏的感情经历,他却仍然让人惋惜:在他最需要被亲人帮助和关爱的时候,他所有的亲人都不在身边,这真是个“亲人缺席,亲人罹难”的不幸事件!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男人,32岁的时候妻子得了重病,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候,她紧紧握着丈夫的手说:“你一定要照顾好我们8岁的儿子,把他养大成人……”男人含泪点头答应了妻子。  相似文献   

9.
你什么时候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当爸爸妈妈打电话来问:“什么时候回来?”我会说:“下个星期天吧。”“等工作没那么忙的时候吧!”“迟些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回来。”  相似文献   

10.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快宝……”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世上不光妈妈好,老师更好。老师像园丁一样培育我们这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1.
肖保根 《老年世界》2006,(23):35-35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年轻人尚且有忘事的时候,何况老人呢?存款后不用本子登记,是很多老人的通病,殊不知,偷一下这样的懒,就会损失很多“银子”。  相似文献   

12.
胡适拒名     
时下,很多文章都谈到胡适好名。不但写过《胡适太好名“白活”30年》这样的犯浑文章,而且还就胡适是否好名与陈鲁民、苏育生、陈仓等先生“打过笔仗”。太史公司马迁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世人谁不好名呢?胡适是有些好名,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不好名,甚至还拒名?  相似文献   

13.
徐庆友 《老年世界》2013,(10):22-23
1945年,我十三岁,在巴林左旗林东镇启文小学念五年级。暑假的一天吃早饭的时候,父亲很严肃地对哥哥和我说:“庆来、庆友,你们俩这几天不要上街。日本投降了,街面上很乱。别惹事,在家待着,听见了吗?”父亲一双眼睛紧盯着我们,看得我们直点头,他似乎才放心下来。父亲吃完饭匆忙上柜去了,我家在林东街有个比较大的店面,叫“恒兴德”,经营布匹绸缎的买卖,父亲是大掌柜,怕买卖出事,所以这几天净在柜上守着。  相似文献   

14.
和杨颉联络上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在一起,便一起找到杨颉的咖啡馆“Yes No”,一个隐匿于巴士站牌后面的小小的房间。  相似文献   

15.
传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在镇江金山寺,俯视长江中往来的船只,就好奇地问高僧法磐:“江中船来船往,穿梭如织,你可知一天要来往多少条吗?”法磐淡淡地说:“两条。”乾隆不解地问:“为何只有两条?”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除此之外,无其它也。”好一个法磐,一语概之!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相似文献   

16.
玉晗 《老人天地》2013,(2):45-45
人常说,进入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亦有“夕阳无限好”的赞颂。所以,在这个时候,咱老年人最好不要再去事事斤斤计较了。我们该是和命运、生活及周围人“和解”的时候了。当然,这种“和解”也不是不要原则、缺少批评的“好好先生”。  相似文献   

17.
儿子最近又换了大房子,那天他电话通知我时,我很高兴地问:“你什么时候装修?”儿子一句:这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只好淡淡地说了声.买了就好,很尴尬地放下电话。过了几天,我得知儿子想买车,就问:“你们不是有一辆车吗,怎么还要买车?”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每当在中国境内境外遇到男女同胞微笑地询问我“你定居在哪儿”的时候,我都傻笑着答不上来。几次“练”下来,终地找到一个颇为合适的应答,就是“我是一个国际非盲流”。  相似文献   

19.
朱小明 《职业》2010,(4):42-43
很多人在接受面试的时候,经常被问及“你为什么会离开上一家公司?”这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却很难回答得好,答案很多,我大概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杨澜 《中外书摘》2000,(1):12-14
杨澜:每一次冒险都会带来一些新的收获,所以我们不妨从你第一次进入大峡谷开始。那是1973年的时候,从这个地图上来看的话,你也是从派曲进入的,然后走到白马狗熊这个地方。你还记得第一次进去的时候,这个大峡谷给你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