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贤与中国文化之元单纯世界上任何一种哲学或者文化都有它得以推衍的逻辑起点,由这个起点开始,人的精神力量与自然界的物质力量不断相互碰撞、借助,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合力,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这个起点就是文化元。既然是文化之元,它就不是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字母之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重点评述了唐宋时期字母之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字母之学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重点评述了唐宋时期字母之学的研究成果,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谈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言说基础.中国现代文化转型对中国现代诗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现代的文化思潮、文化思想,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而且直接规定着它的精神和气质;另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化转型的格局、思维方式及其复杂性在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中也清晰可辨.  相似文献   

5.
在全世界一百余个国家已经废除死刑的情况下,在世界刑罚逐步走向轻刑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死刑何去何从?文章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尤其是从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角度,谈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阻碍中国死刑废除的因素。加强法律文化建设,转变国人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努力消除普通民众中存在的复仇意识,提高公民尊重权利,特别是尊重生命权的法律意识,才能够为中国由逐步限制死刑到最终废除死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夏承焘早年从事词的考据之学,中年以后转入词的批评之学.他的考据成果如<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唐宋词论丛>等著作,代表了20 世纪人谱牒之学、白石词乐之学与声韵之学的最高成就.他的批评成果如<月轮山词论丛>和<词学论札>所收录的相关文章,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考据之学到批评之学,体现了夏承焘在研究方法上由"词内看词"到"词外看词"的重要转变.他的"词内看词,,表现为对词的字、句、声、韵、调、体式、版本等的校勘和考订;他的"词外看词"则表现为诗词之比较、词文之对读、词作与词论之互参,以及由作者的时代、环境、遭遇、个性、政治倾向、生活态度、文学观念,考察作品的思想、情感、表现形式与风格等等."词内看词"与"词外看词"各有优点和局限,夏承焘的过人之处是能把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的第一身份,首先是基督教徒。这也似乎注定了,他始终游离于中西文化的边缘,而以一名审视者的身份出现和在现代文学上扮演角色。并且,他不仅仅对于儒教文化以至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都是个人化的现代性解读。西方文化是属于价值根基层面的,而中国文化的接受与欣赏只属于,也只能属于他的审美情趣层面。  相似文献   

8.
日本中国学研究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事实"和"理论"、"问题"和"主义"之间,日本学者更倾心于"事实"和"问题";二是在研究中能够突破学科壁垒,会通多门,更多通人和通研。此外,"读书会"这种"共同研究"的方式对于人才培养、成果产出亦具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国外关于中国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众多的研究中,日本学界关于中国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但是关于日本的中国和中国文化研究的命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通过从古至今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演变的分析,可以将日本的中国研究以明治维新为分水岭,分别命名为"汉学"和"中国学"。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两个层面来讨论与指陈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一是外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世界与人类的动态平衡、和谐发展引起的需要;一是内在的需要,可以说是为了解决现代西方思想内在矛盾的多元性引起的需要.关于前一需要,拟从亨廷顿的观点说起,而后一需要则从当代数种西方思想的根本形态说起.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文化如要成功应对这两项挑战也需要自身的提升和创造,即实现自我的世界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归隐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迂回的入世."经济之学"即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无疑深受其熏染,即使在归隐期内,也不忘解决现实问题,为国为民分忧解难.他批判封建教育,主张经世实学.郭嵩焘二十余年隐居期间,执掌城南书院、创办思贤讲舍、倡议恢复湘水校经堂.郭氏从事的具有新式大学雏形的学校教育活动,实实在在地走着教育救国的经世道路.  相似文献   

12.
九莲山帐书文化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帐书上的符箓发展至今有复文、云篆、灵符、符图4种类型。帐书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现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感情的积淀,"旧传统新发展"是其渊源特征,于儒释道三教合流中凸显出其道教文化的本质属性,由古代巫师道士专属发展至今已为普通民众所掌握,且题材宽泛,形式多样。九莲山人生活在一个有倾诉、有寄托的空间里,帐书不仅能帮助人们释放精神压力,还有助于建构一个结构合理、自我调适能力强的生活共同体,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绛珠“还泪”的文化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绛珠“还泪”的情节构成了《红楼梦》的总体框架,使作品具有了超现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重复合机制,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极大地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报应的模式,讴歌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情感文化,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中国的婚姻文化。  相似文献   

14.
语言科学是整个人类文化研究的带头科学。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和指导思想的经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部内容,而经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正是语言文字的考证和训释。当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危机的时侯,首当其冲的也是阐释封建文化之“道”的利“器”——传统小学。在除旧布新、新旧纠缠的文化震荡之中,从传统小学到现代语言学的文化断层也在历史地形成,这在三十年代曾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和研讨。而在随之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从空间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属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东方文化;从时间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属于现代工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古代农业文化;从性质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属于先进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封建社会文化,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两种文化是各自独立的异质文化体系,但是,在当代中国,两种异质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渗透和融合,共同创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深,内涵丰富。文章分析阐述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成就和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楚文化的内涵与构建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字作为一种块状意音文字,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本文通过对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中国古代畜牧经济、农业经济、战争、兵器、祭祀、婚俗等方面窥视中国古代文化对汉字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体学是古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传统文体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文体"概念不仅突出文学存在的形式性相,更具有文学本体的深层意蕴.同时,古代文体学与传统文化关联紧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9.
一、何谓传统?传统何住? 我们正在以急切的心情追求现代化,焦虑、徬徨困扰着我们,于是有对文化传统的热烈争执。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其实质是在现代化中寻求立足点。争论激烈证明立足点已失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然感升腾而起,于是有寻根意识蔚为热潮。寻根不等于复旧。根不等于旧文化——不管“文化”指日用器物,还是指艺术作品、生活方式、各项制度和规范,乃至指价值观。传统真有那么可恶吗?关键在于对“传统”作何理解。综览各家所论,反传统者大体上把“传统”看作已模式化的东西,简言之,把传统等同于文化,有时直截了  相似文献   

20.
从京房之死与京房之学的关系看,汉代京房易学这类学术确有通过神权强化先秦儒家所讲的。道”的权威以约束君权的意义。先秦儒家学术与汉代京房这类学术同样将“道”置于君权之上,同样与君权有矛盾的一面,但两者的历史命运却又不同。这表明汉人这类学术的衰落是有其自身内在原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