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代中,在北京积极追随鲁迅,创办革命文学团体莽原社、出版《莽原》周刊,后来又和鲁迅冲突,另办狂飙社、出版《狂飙》周刊的高长虹,是我省最早和鲁迅接触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2.
高长虹象他所发动的“狂飙”运动一样,飘然闯入文坛,更直插鲁迅的生涯中,给鲁迅的生活与思想以值得注意的影响;然后又飘然而逝,消逝得无影无踪,一时间连他本人也“谜”也似的不知所终了。然而,他的足迹和他的“事业”,都因为与鲁迅曾经相连而在文学史上留下印痕,值得我们追寻、理解和研究。一狂飙社是否确有一个成形的组织,还可讨论,但是,这个以“狂飙”命名的文学流派确实存在过。那群苦闷的、探索的、不满现实的青年作家们,也的确想要前进,想要奋斗,想要反抗旧社会,希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家阎宗临同志,又名已然,有时亦署作己燃(1904——1978)。青年时期笃好文学。一九二四年夏,由山西崞县中学华业后,靠一位老师资助的十多元旅费,独自从家乡五台跑到北京,希望在文学上获得深造的机会。那时他正二十岁。就在那年冬,他认识了鲁迅先生。他和鲁迅先生的相识,与当时文学社团之一的狂飙社有关。狂飙社的核心人物之一高长  相似文献   

4.
1937年因“王公度案”株连受害的崔真吾,生前与鲁迅有较多的交往,现略为介绍。崔真吾,浙江鄞县人,原在南宁第一高级中学任教。1924年由上海沪江大学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读书。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厦大学生在鲁迅的影响下,组织了两个文学团体——“泱泱社”和“鼓浪社”。崔真吾是“泱泱社”的中坚分子。 1928年崔真吾从厦大毕业,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任教。当时,鲁迅也已由广州转到上海。他们同住在景方里。鲁迅初到上海,扶植柔石、冯雪峰等人创办了美术与文学团体“朝花社”。崔真吾就是“朝花社”的重要成员。 1930年,崔真吾曾一度离开上海,到广东合浦(今属广西),广西南宁工作。1931年旋回上海,出版诗集《忘川之水》,这是经过鲁迅的编选和校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鲁迅又成为学界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其因导源某些人对鲁迅的挑战。首先,一群自称“是喝狼奶长大的”“新生代”作家在《北京文学》(1998年第10期)发表了由朱文发起并整理的《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在问及鲁迅时,韩东说:“鲁迅是一块老石头。”“他的反动性也不证自明。”朱文则狂傲地说:“让鲁迅到一边歇一歇吧。”这之后,葛红兵连续发表了《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芙蓉》1999年第6期)和《为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写一份悼词》(《芙蓉》2000年第1期)两篇文章,鲁迅成了他首…  相似文献   

6.
《文学杂志》是1933年4月在北京创刊的北平“左联”的机关刊物。它的编辑和出版,自始至终得到鲁迅的热情关怀、支持和帮助。现收入《鲁迅书信集》下卷“附录”中的鲁迅致王志之的一封残简(以下简称残简),就是鲁迅指导《文学杂志》编辑工作的一个生动例证。包子衍同志在《关于〈鲁迅书信集〉中几封书信写怍时间的考订》(载《破与立》1977年第6期)一文中对残简内容作了不少考证,但他没有注意到残简其实是为《文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而写的,以至误认为残简写于1934年5月22日。王志之,曾用名王思远,当时是北平“左联”成员,《文学杂志》编者之一。残简最初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现代中国伟大文豪,不仅有振聋发聩的小说,石破天惊的杂文,他的散文诗也在中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是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散文诗集《野草》收编了他的23篇作品,《雪》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欣赏《雪》,首先要领会作品中所创造出来的新颖、动人的意象。《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北京曾经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就在这里举起。但是革命高潮过后,统一战线便开始分化,革命陈营内部“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而封建军阀一朝得逞,疯狂镇压革命运动,北京倒成了…  相似文献   

8.
论"语丝"时期的鲁迅杂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创作于1924年至三十年代以前的杂文,分别编入《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计一百四十多篇。这些杂文大都发表于《语丝》、《莽原》、《京报副刊》,其中又以发表在《语丝》上的居多,鲁迅又恰在1929年底写了《我和语丝的始终》,其中说:“同我关系较为长久的,要算《语丝》了。”所以我们可将鲁迅这一阶段的杂文,称为语丝时期的杂文。这一阶段,他创作了各种体式的杂文作品,对杂文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辛勤探索。这些作品,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完美的艺术形式,迷人的艺术魅力,显示了鲁迅作为…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 2 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 ,无论是他的文学观念、批评实践还是艺术创作都打上了中外文化交融的烙印。鲁迅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多元的 ,但他主要接受的是俄国文学 ,在俄国文学中 ,契诃夫又是他“顶喜欢的作者”。① 鲁迅与契诃夫文学从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到美学追求都有着深刻的相通之处 ,契诃夫作品中所体现的“忧郁情怀”正是鲁迅在自身创作中注意借鉴并加以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忧郁情怀”自始至终充溢在《呐喊》、《彷徨》、《野草》之中 ,成为鲁迅作品中的基调。契诃夫成熟时期的作品 ,叙事元素都是日常事 ,却饱含…  相似文献   

10.
鲁迅于1908年发表在《河南月刊》上的长篇论文《摩罗诗力说》无疑为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文学观.简言之,这一文学观对中国传统社会中旧有的“不撄人心”崇尚“和乐”的文学观进行了无情抨击,并试图通过对“摩罗诗人”创作经历及作品的论述,为中国文坛树立起由“天才”型作家创导的富于斗争精神和不妥协性的“撄人心”的新时代文学观.  相似文献   

11.
与过去几年相比,去年我省作家经过艰苦地努力,奉献出一批比较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按发表顺序排列):乔典运的《满票》(《奔流》1985年第3期),张一弓的《流星在寻找失去的轨迹》(《莽原》1985年第3期),田中禾的《五月》(《山西文学》1985年第5期),齐岸青的《执火者》(《上海文学》1985年第7期),张宇的《活鬼》(《莽原》1985年第4期)等等。确是喧闹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文学活动和战斗光芒,从1918年起重新开始辉煌地展开,这已经有不少同志作过了细致的论述和分析。但是对于他在“五四”前夕,特别是参加新文化革命阵营以前的思想情况和具体行动,由于这几年间鲁迅先生极少、甚至几乎没有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在所有关于鲁迅传记中涉及这段史实时往往简单略过。近几年笔者参加天马电影制片厂“鲁迅组”工作,在创作组叶以群、陈白尘等同志、特别是导演陈鲤庭同志的具体指导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对鲁迅先生早期史实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和探索。其间承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中华书局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作协上海分会资料室、北京、绍兴和上海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许多同志的热情帮助,先后阅读了它们所保存的《临时政府公报》、《文教》、《教育部编纂处月刊》、《教育公报》、《教育部行政纪要》、《通俗教育丛刊》、《通俗教育研究会报告书》和其他有关书刊,从中发现了很多有关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期间的文献和纪载。知道了早在“五四”以前的1915-1917年间,鲁迅先生就对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在文坛上泛滥的一股反动的文学逆流——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等展开了斗争。这些史实和材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颇有启发和帮助,因此特作简要介绍,以供“鲁迅研究”工作同志们和广大读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14.
蹇先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贡献的作家。他是在“五四”中期唱着乡音步入文坛的。一九三五年,鲁迅先生就将蹇先艾早年的短篇作品选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在《序》里称赞道:“蹇先艾的作品是简朴的”,“很少文饰,也足够写出他心曲的哀愁”,将他与王鲁彦、许钦文、裴文中等并列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蹇先艾一直遵循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用  相似文献   

15.
卓人月现存文集有四种,分别为《蕊渊集》《蟾台集》《蕊渊集蟾台集》《卓珂月先生全集》,四者皆为传经堂刻本,其中又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初修板重印本《卓珂月先生全集》为最优。卓人月的文学创作理论以文心与性情为核心,又将理性涵纳在内,注重作文“风世”“教化”的社会功能,并将之落实于对时局的针砭与反思上。在文学审美上,奇幻瑰丽与奇思清丽并存,婉媚风流与豪情慷慨并重,为当时文坛注入了活水,可以作为研究明清江南地区家族文学甚至复社文学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6.
<正> 著名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王任叔(巴人),是在鲁迅影响下登上文坛的,是1938年《鲁迅全集》的主要编辑者,“鲁迅风”杂文的倡导者;在战斗的一生中对鲁迅有深刻的理解与深入的研究,生前发表研究鲁迅的文章数十篇,鲁迅研究专著有《论鲁迅的杂文》、《鲁迅的小说》。他在鲁迅思想研究方面的独特建树、至今尚未进入鲁迅研究者的视野,这不能不是学术界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7.
叶绍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以“为人生”的鲜明特色,以对现实主义的真诚追求而饮誉文坛。 鲁迅先生则以他的《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承认鲁迅、叶绍钧二人皆以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著称,并非等于说,二人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贡献是比肩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可以发现:鲁迅一开始创作就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叶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作家刘绍棠在吉林、河北、湖北等地的参观访问中,都大声疾呼创作“乡土文学”.在一九八一年《北京文学》等一期上他又发表《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一文,“响亮地提出建立北京的乡土文学的主张”,号召北京地区的文学评论家“应当重视北京文学创作中的农产品”.他说:“我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大话题,就是对世界,我们要建立中国的国土文学;在国内,我们要建立各地的乡土文学.我们必须在文学创作中,保持和发扬我们的中国气派与地方特色.各国之间,各地之间,文学创作可以互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的。他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优秀传统,而且大胆地汲取了外国小说的创作经验,从而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铸成了自己独特、新颖的民族风格。鲁迅小说这一风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当然首先要归结到他的善于“取法于国外”。鲁迅一贯主张“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以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学宝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在谈到《狂人日记》成因时曾说过:“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受了俄国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和启发,但它绝无模仿或照搬的痕迹。鲁迅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  相似文献   

20.
王礼锡与陆晶清是爱国诗人.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陆晶清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她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科,当时鲁迅给她们讲中国小说史.她与鲁迅课外联系较多,经常向鲁迅请教,也得到鲁迅的关心.1926年陆晶清还和石评梅编过《世界日报》,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陆晶清敬仰孙中山,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鼓舞着她奋斗.陆晶清在主编《河北国民日报》副刊时认识了王礼锡.王礼锡于1930年赴日本东京,陆晶清1931年赴日本与王礼锡在日本结婚.婚后三个月回上海.她协助王礼锡编辑《中国社会史论战》,她与王礼锡一起,与丁玲、冯雪峰、郑伯奇、戈公振、陈望道等发起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她的《唐代女诗人》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空白.后又出版了诗集《低诉》和散文集《素笺》、《流浪集》.王礼锡出版有诗集《市声草》、《今日中国》,他曾见过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巴比塞.陆晶清现已是86岁的老人了,是“五四”时期女作家,在大陆上硕果仅存的,只有冰心和她二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