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初诗坛推崇白居易,一般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或讽喻诗为宋初文士所重视,但从选本批评角度去考察白居易在宋初的被接受情况却并非如此。《文苑英华》录选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为所录诗人之最,选录最多的是他的杂律诗。宋初崇白之风日炽,但诗风流于浅俗。馆阁文臣顺应诗潮,欲以范本形式加强创作引导,而白居易杂律诗的群体性参与、雅俗相融等特点符合范本条件,故而能为馆阁文臣所重。这显示出馆阁文臣对诗歌创作的规范意图,由此也看出馆阁文臣弱化诗之讽喻功能、题材倾向日常生活以及追求典雅秀丽诗风的诗学意识。《文苑英华》对白诗的选录可以说是白体诗派的一次诗学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张丽华撰录说献疑——向章培恒先生请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培恒先生据徐陵《玉台新咏序》考证《玉台新咏》一书的撰录者很可能是张丽华。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尚需考虑不同角度的异读,而异读的结果将导致对《玉台新咏》由"一位妃子"撰录说法的怀疑。《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玉台新咏》"徐瑗撰",误书的可能性很大,把它作为怀疑乃至否定《隋书·经籍志》关于《玉台新咏》"徐陵撰"记载的证据,其否证力不足。刘克庄等人"徐陵所序"之说,其意思与肯定徐陵为《玉台新咏》的编者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诗品》与《文选》是粱代文坛“折衷派”文学的代表.两部著作对诗人诗作的评价具有诸多共性.首先,在于“文质并重”思想下都对文采有所重视;其次,在褒扬五言诗表象下都对四言诗有所推崇.刘勰、钟嵘和萧统“三人对文学的观点比较接近”,单就诗歌而论,后二者的关系更为密切.《诗品》与《文选》在评价和选录诗人方面的共性如此之多,绝非偶然.这些共性展示了粱代折衷诗学思想正向的传递与延续.两部著作在对作家作品认同、诗歌题材划分方面的差异,又展现出梁代折衷诗学思想自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金乾伟 《兰州学刊》2012,(10):90-94
新世纪以来,《玉台新咏》研究编撰者直指为女性的成果一改传统定论,这就为女性视角切入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支撑和空间可能。中古时期,以宫教为编撰目的带有女性化或者女性特质的诗集《玉台新咏》选录了一些女性诗人作品,细腻表现女性孤苦酸楚相思、向往美满婚姻的爱情诗章,更有大量寄寓女性题材感慨人生身世的诗作,由女性主义视角观之,诗什无非是满足"四德"规驯女性的男权体现。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撰录"真相考辨--兼与章培恒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荣 《中州学刊》2004,(6):92-94
章培恒先生认为,《玉台新咏》为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所撰录,《玉台新咏序》中所载内容并非假托,且已明确指出该书为一"美丽妃子"所编,因此,《玉台新咏》的题署明显为后人伪造.事实上,《玉台新咏》一书编于梁代,但序言写于陈代太建六年(574)徐陵70岁以后;徐陵在序言中假托"丽人",有多处叙述与本人身世遭遇暗合.因此,撰录与序言不应割裂,均应是徐陵所为.  相似文献   

6.
王晓鹃 《兰州学刊》2009,(7):172-175
《古文苑》一书,世传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据说是唐人旧藏古文章。我们将《古文苑》辑录《木兰诗》与《乐府诗集》《文苑英华》所录《木兰诗》对比研究,发现《古文苑》所录《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订郭茂倩的生平和《乐府诗集》的成书时间,最终认为《古文苑》编成应该在北宋仁宗嘉祜年间以后。  相似文献   

7.
徐陵的《玉台新咏》被认为集宫体文学之大成,其实并非如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集类·玉台新咏提要》就曾指出:“虽皆取绮罗脂粉之词,而去古未远,犹有讲于温柔敦厚之遗,未可概以淫艳斥之。其中如曹植弃妇篇、庾信七夕诗,今本集皆失,据此可补阙失……其有资考证...  相似文献   

8.
《文苑英华》是宋朝时编纂的一部诗文总集,其中十分之九是唐代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及宋人对唐代众多诗人的接受情况。《文苑英华》所录王维诗歌大多为奉和应制诗,而最能代表其诗歌特色的山水田园诗所收甚少,特别是为后世广为称赞的《辋川集》一首未收。王维诗歌不仅影响了中晚唐众多诗人,亦对宋诗风格之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其山水田园诗的冲淡自然之风、浑然天成之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唐雯 《北方论丛》2005,(6):107-111
<文苑英华>是宋初所编撰的"四大书"之一,分析<文苑英华>诏制部分各篇所题作者与出处,并结合唐宋文献记载,可以考索出该部分可能的材料来源,并进一步了解弄清<英华>编撰过程中对各种材料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詠》这部诞生于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的五部诗歌总集之一。我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往往以封建道德为尺度,即所谓“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若于伦理无关系,纵是新奇不足传。”由于《玉台新詠》是“宫体诗”、“艳诗”的结集,所以,历代评价都不高,除了由它保全的古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常被人们提及外,其余诗篇则几乎鲜为人知。但是,现代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人学,它的美学意义在于尊重人的价值、描写人的七情六欲、表现人的喜怒哀乐。从这个观点出发重新审视与考察《玉台新詠》,使对《玉台新詠》的探索跳出以往围绕其倡导者萧纲与“宫体”的局限,走出那种“因人废文、因事废文”的旧有模式,我们将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陈恩维 《学术探索》2009,(5):138-144
模拟是梁陈宫体诗人实现"新变"的策略。梁代宫体诗人通过对乐府古辞的模拟,解构了旧体古辞,建构了宫体;通过对永明诗人的新体诗、赋咏古题诗以及新声乐府民歌的模拟,发展和完善了永明体,使之进一步向近体诗发展;而《玉台新咏》的编撰,则通过选目实现了宫体诗的自大其体。陈代宫体诗人的拟作旧题新作,完成了宫体诗的"新变",但最终滑入了色情的泥沼。  相似文献   

12.
周必大与《文苑英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敏 《兰州学刊》2005,20(6):243-245
为了修正已往校勘的疏漏和保存更多的文献,南宋丞相周必大在致仕后重新校勘、刻印了北宋著名的官方类书<文苑英华>.周必大的<文忠集>和同时代的其他文献证明:他不仅是<文苑英华>重刊的组织者,还亲自做了该书的校勘工作,并给予合作者以充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张蕾 《殷都学刊》2004,(1):87-92
《续玉台新咏》是《玉台新咏》的一种续集 ,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关注。本文从续编与原编的关系、南北诗风的融合、编者的批评观等方面解读此集 ,纠正了某些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14.
伏漫戈 《兰州学刊》2011,(3):133-138
元代众多著名文人曾以西安及其周边的风景、人物、事件为题材赋诗撰文,这些诗文,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艺术精湛,其中,关注重大历史事件为其显著特点。这九位作家为元代诗坛早期、晚期的代表人物。元代描写西安及其周边的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诗作保存完好,收录于别集、选集、总集之中,便于检索,不仅是研究元代文学的重要资料,而且是了解西安及其周边的人文、生态、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朱学东 《云梦学刊》2001,22(1):47-51
杜甫生活在具有浓厚浪漫气息的盛唐诗坛,生前不为时人所重,诗名不彰,与之交往唱和的众多著名诗人竟无人称赞他的诗歌;传至中唐,受到了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和韩愈等人大力推崇,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块无法逾越的丰碑;传至晚唐,诗人学习杜诗和批评杜诗,纪念、凭吊并神化杜甫,从而把杜甫推向诗歌的神坛.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17.
王宏林 《殷都学刊》2008,29(4):67-70
王安石晚年创作在宋代即深受推崇,但两宋所论各有侧重。北宋人强调其风格的深婉不迫,南宋人则特意强调绝句这种体裁的典范意义。严羽《沧浪诗话》以“王荆公体”来代指王安石晚年绝句,乃是立足于南宋习论。“王荆公体”的诗学渊源主要是老杜和晚唐诸家,由此导致严羽认为“王荆公体”不如唐人,这也体现出严羽诗论“宗唐贬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唐宋诗歌辉煌成就的掩映下,元代诗歌历来不被重视,关于元诗的研究寥寥无几,且难见全貌,但事实是,元代诗家众多,篇什浩瀚,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全面考察元代诗歌的发展进程可把它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元初由于诗人身份与心态的复杂性使诗歌创作融会了宋金诗歌的特色,呈现出“庞以蔚”的丰富性;大德、延祐间是元诗发展的高峰,“雅正”是其主旋律,内容多“治世之音”,风格尚雍容平正;延祐后,诗风丕变,以张扬个体性情为出发点,突破了“雅正”的拘囿,形成了多样化的诗歌风格,其中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功不可没。元诗对唐宋诗歌的继承与对明代诗歌的影响清晰可见,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