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的评价体系凸显“成果导向”、“能力指标”和“学生中心”,这对工程类学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的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工程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分析得出,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应当从促进就业质量、培养职业生涯适应力、提升核心能力和知识,符合工程学科特点等方面去改善提升。结合对认证体系和就业现状的分析,文章从三方面:以“能力指标”为出发点分析如何训练11项核心能力指标;以“国际视野”为立足点研究工程类交换生的跨文化适应、职业探索的行为;以“成果导向”为结合点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和职业期望管理,来探索工程教育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课程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慧芳 《学术论坛》2006,(6):198-201
文章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看法,阐述了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并提出了积极探索、办出特色、切实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路及方法,以求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制度对于工程教育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中存在差异性和可能存在的矛盾,即特色专业建设的个性化与专业认证的规范化;特色专业建设的灵活性与专业认证的稳定性;特色专业建设的多样性与专业认证的统一性。因此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高校工程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选取惠州学院五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的样本,调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国内就业是主流,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专业能力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实践对择业、工作或学习的影响不大。在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扩招数量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校扩招的历史渊源和扩招现实状况的分析,认为扩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资源,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减少资金外流,有利于弥补高校资金短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但是,扩招后新生质量有所下降,教育资源配置滞后,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毕业生就业难度大。为此,提出应该采取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调整专业、适度扩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等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以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对不同学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有利于提升办学质量。对不同学制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分析可从初次就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和半年内的离职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非参数检验法对某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五年制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与三年制专科毕业生无显著性差别。结果表明:五年制专科毕业生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专业技能较强等优势,可适当扩大五年制专科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我国建设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在与国外相关专业进行无缝对接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探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促使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1948名2014届大四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差异。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与理想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薪酬水平、就业单位性质、就业满意度、人职匹配度、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校际差异与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9.
工程教育认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流新工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人才定位、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地方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毕业生就业逐渐呈现出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指导专业化、就业服务网络化、就业关系合同化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必须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更新毕业生就业观念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整体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面临对就业指导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从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合理、就业指导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等困境,完善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必须清晰界定就业指导教育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教育体制,合理配备师资,建立就业指导教育导师库,重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师生关系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导师指导作用不足、师生关系情感缺失、师生关系从属化和师生关系雇佣化等师生关系问题,利用团队理论并依据相应原则组建研究生师生团队,通过建构良好的团队氛围,发挥团队成员之间协作伙伴关系的作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师生共赢。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煤炭形势新常态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河北工程大学矿业与测绘工程以采矿实训基地为平台,以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为支撑,以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为纽带,提出了“物理实训-虚拟仿真-工程实践”三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分别针对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优化,建立“课程-实训-案例”交叉课程安排标准,努力提高学生对矿井三维空间知识体系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大工程”理念的认识,增强学生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将为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ESP课程需求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对ESP的需求分析,前提是对需求的调查;即通过对ESP课程需求进行调查,而后针对于用人单位的对媒体类院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基于媒体类院校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英语的需求角度来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可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ESP课程设置和开展,为以后高校开展ESP课程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创新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企业实践环节,以信息媒体为宣传平台,以校内文化熏陶和校外企业实践为主要环节,夯实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奖助育人的着力点,形成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以“一类平台+两个环节+三大着力点”为支撑的教育工作新模式,推进工程硕士思政教育与企业实践的融合创新,填补工程硕士在企业实践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空白。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互补,更是职业性导向的强烈需求。当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阻碍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职业性为导向,明确专业学位教育定位,打造高质量的师资、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并进行职业资格认证,以此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以来,虽然我国冶金行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对冶金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针对我国代表性高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旨在发现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对冶金工程专业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