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含作者的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布思80多岁时完成的一篇重要遗作。在本文中,布思重新思考了四十多年前提出的“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他回顾和重申了当初提出这一概念的前三种原因,然后重点阐述了当今显得更为重要的第四种原因:“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与我们日常角色扮演之间的关联。布思考察了罗伯特·弗罗斯特和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角色扮演:他们在创作自己最为优秀的诗歌时,如何“抹去”有血有肉的“自我”中较坏的部分。布思认为,了解这一点会使我们更为欣赏诗歌的艺术价值。此外,布思以自己对普拉斯作品的阅读为例,说明读者也像作者写作时一样,在阅读时扮演着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2.
在叙事学研究中,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不能画等号,这一认识已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同,但是,两者间的伦理关系却很少有人涉及.对真实作者进行细分,旨在说明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间存在着互相渗透、动态变化的伦理关系.真实作者对隐含作者负有一定的道义责任,而隐含作者则起着审查真实作者情感的作用.将内在情感经验外在化,表达对生命的理解是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伦理关系的终极反映;而两者之间复杂的意识和情感距离是决定文学作品修辞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韦恩·布斯提出的"隐含作者"虽然在修辞叙事理论中颇具影响,细究起来却是个存在诸多含混因而效用不明的概念.其内涵界定笼统多余,对叙事流程的逻辑定位亦是自相矛盾,难以统一.它片面强调作者在文本中的控制性力量,将修辞的功效绝对化,忽视了读者作为阅读主体的能动作用,因而并不具有凸显文本价值观念,区分作者思想意识的实际阅读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创作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隐含作者是读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叙事诗的视角变化和叙事表层结构并不清晰,其原因在于个人化叙事特点和传统叙事诗创作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文学批评家W·C.布斯的《小说修辞学》自1987年被译介过来,至今已20多年,其中布斯提出的隐含作者概念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基于此概念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文章针对这段时间里中国学者关于隐含作者的研究进行了宏观扫描和微观透视,认为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不仅彰显了中国学者的个性丰采,并且与世界文学产生了对话和交流,它从一个侧面丰富并推进着中西文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文本的边界,指出有大量伴随文本会进入符号文本,实际上一旦离开文学范围,进入多媒介符号文本的讨论,文本的边界就变动不居:某些成分散在四周,也有不少成分成为文本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建议把这种现象称为“全文本”.而文本的边界划定,直接影响隐含作者的产生:不仅是小说和电影可以有隐含作者,所有的符号文本,普遍都有一个隐含作者体现其意义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代表作《蝴蝶梦》是一部隐含作者价值观问题比较复杂的畅销小说,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对这部小说的多种阐释。本文试图通过作者在小说中采用的修辞,该篇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等方面入手,探讨《蝴蝶梦》的隐含作者价值观及其衍生的人物和小说类型对隐含作者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辛格的<汽车>是一篇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其叙述语言简练、生动,叙述结构传统、清晰,但结局却令读者大惑不解.在读者想急于知道小说人物的最终结局时,作者却戛然而止,完成了其叙述任务,并没有给人物盖棺定论.作者只是给出几个人物的一段生活经历,剩下的让读者来评判.实际上,这篇小说的隐含作者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命运的神秘感和宿命论,二是犹太人的情欲世界.  相似文献   

9.
"隐含作者"新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恩·C.布思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他在后来的<隐含作者的复活:为何要操心?>一文中又旧事重提,再次论及"隐含作者"的存在.纵观其理论,我们发现:不管是他最初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还是后来再次论证的"隐含作者"的存在,其实都隐含着某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作者认为,"隐含作者"的确是存在的,但"隐含作者"存在的形式既是与真实作者互动的,也是与社会环境等共生的.本文以埃文斯、普拉斯以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持人近日攻击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例,探讨了"隐含作者"的真实内涵以及在其他叙事形式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自传性作品的真实性一直是人们关注与探讨的论题,卢梭《忏悔录》作为自传文学的代表,其真实性引发了持续的争议。从叙事角度看,厘清"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经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和"追忆事件时的叙述视角",有助于对作品真实性建立严密而公正的评判标准。就卢梭《忏悔录》的真实性来看,不管陈述的是事件还是感受,只要这些事件、感受是"当时"的,其陈述就是坦率和真诚的,符合文本"隐含作者"的规范,保证了叙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能将"隐含作者"对"经历事件"的叙述看成是"真实作者"带有"自辩"性质的"事件追忆"。但《忏悔录》中也存在违背"隐含作者"规范的不可靠叙述,这对其真实性又构成了一种反讽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1.
市场需求约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开拓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庞晓光 《学术界》2012,(3):92-99,279,282
《学术界》2012年第1期“学术批评”栏目刊登了李涛博士、邬志辉教授的文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虽然文中诸多钩章棘句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耐下心来阅读几遍之后还是能够领会作者要传达的主旨.作者提出与李醒民教授截然相反的命题:“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我以为,作者并没有理解李醒民教授倡言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深意.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期望澄清思想,正本清源,与两位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在思想的砥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感情潮"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婚外恋"、"包二奶"、"同居"、"网恋"和"网婚"等有关家德的问题(亦即通常说的"感情潮"),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感情潮",有其特定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它的泛滥不是偶然的,也有其复杂的原因,性的形上意义是解读其成因的关键;它所带来的影响,使家德受到冲击,法律面临尴尬.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竭力钩沉五十年来隐含作者概念在西方学界的嬗变.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隐合作者的诞生语境以及布思本人在这一概念上的阐述盲点;在描述语境和阐释语境下西方学者围绕"隐含作者"概念的争论;隐合作者的各种衍生概念及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驳斥了部分西方学者关于"隐含作者退场"的论调.文章认为,不管西方学界围绕隐含作者的争论如何演变、如何复杂,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它始终都有存在的必要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然而由于本身的依附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并非真正“独立”。本文对其“独立性”展开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杰 《学术探索》2003,(6):23-2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历程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顿悟”、“体证”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教讲"顿悟成佛",儒家讲"体认天理",道家讲"与道合一",儒、释、道三家在修行理论上都注重"顿悟"、"体证"。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作为三家最后标的之"佛"、"天"、"道"多有相似相通之处,都是一个既无方所、无质碍而又恒常遍在,既无形无象而又可为"天地根"的"本体"、"大全"。"本体"的非实体性,导致常规的认识方法,诸如分析、推理、归纳、综合等,都很难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而"直观体证"则是人类在长期思维实践过程中,试图以一种突发、跳跃的方式去对"本体"进行直接确认和整体把握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缺乏严密的逻辑分析和科学论证,它认识或把握对象具有推测性,因而只是一种或然性思维,而非必然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之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全面贯彻,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实事求是的实践观理解。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基础,来反思和透视实事求是。先分别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各环节“实事”、“是”、“求”各自的真实内涵,弄清了实事求是的实践本质;接着又借用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说明了实事求是的实践思维方式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最后,提出了实事求是的三条基本实践原则,科学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9.
"合法性"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中的很多概念是特定历史和语境的产物,却演变为普世性标准,"合法性"就是这样一个概念.流行中的"合法性"掩蔽了国家的实然与应然状态,忽略了实现合法性政治的合法化过程,并将很多与合法性无关的政治问题归结为合法性问题.这种状况决定了需要在认识论上重新审视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