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新 《文史哲》2012,(5):108-121
对于宋代的乡村建制,学界多认同乡在宋代已从县之下的一级组织演化为单纯的地域概念,乡政与乡级行政组织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从有到无的转变,被都、保体系所取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两宋时代,乡与乡政一直存在,都、保体系的建立与变动也未实现对乡村社会的组织重构,自然村落仍是实际上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认清这一点,对于把握两宋乡村社会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乡镇国库的探讨王忠鑫,曹晓红一、分税制下建立乡镇国库的必要性1、建立乡镇国库,是适应改革、完善财政体制的需要;只有建立与财政体制相配套的乡镇国库,才能明确地划清乡镇国税与地说的收入,明确县(市)、乡两级的时权。如果没有国库,乡镇的财政收入全部...  相似文献   

3.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国际借鉴与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石.应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努力推进国库管理制度创新,健全国库管理法规制度,建立财政预算管理配套改革相互作用的机制,加强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国库支付动态监控体系和国库监督制约机制.近年来,福建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体系,规范两个程序,引入一个监督。坚持公共财政建设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需要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转变理财思路、扶持政策和理财手段,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积极启动财税库银联网工作;尽快修订完善与改革配套的相关制度;完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机制;积极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快建设国库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5.
国库制度改革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库工作是预算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库制度是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要求以法律形式规范各个部门的支出权限和程序,以法律形式强化政府支出制度,科学规范我国政府部门之间的财政关系。委托国库制下形成的现行国库管理体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要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我们必须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为深化国库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为新制度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我国财税体制曾进行过几次重大的改革,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以往改革的重点大多是在财政收入方面,而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运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按照建设公共财政框架的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解决当前支出管理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乡财政是随着乡政府的建立而在农村乡一级建立的财政机构,是国家财政的基层组织和乡政府的职能部门,其实质是依据国家权力、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负责农村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工具。总的看,近年来的乡财政建设有成绩,也存在问题,今后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现在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财政,如何充分发挥乡财政的职能作用,这是农村现实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乡财政的自身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农村分配关系的顺畅。因此,本文提出“重新构造乡财政”的命题,并着重就其目标、原则及具体设想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雷 《理论界》2001,(1):20-21
我国加入WTO后 ,金融对外开放将进入崭新阶段 ,金融业将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融合 ,这种新形势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内审监管体制 ,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对于强化内控机制 ,促进合法、合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一、建立科学的组织体系 ,保持农村合作金融内审的独立性。农村合作金融内审组织体系 ,是按照“监督同级 ,下查一级”原则组成的垂直领导 ,相对独立、关系明确的职能部门。具体包括内审机构设置 ,组织及隶属关系 ,主要工作职能。科学的内审组织体系是农…  相似文献   

9.
中共一大前,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中央局与各地党小组。一大后,中共逐步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地方组织体系,以区委统辖地委、部委、支部、小组等各级组织。五大后,省委则成为中共在地方的一级管理机构,下设县委、市委等各级党组织。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既与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扩大直接相关,也是中共对于建立适合于革命要求的严密性组织的探索。从借用外来概念到依托固有行政区划,中国共产党组织不断进行调整,从而适应革命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加强国库柜面监管,不仅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国家预算计划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当前国库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国库柜面监管,建立完善的国库监管法规;执行严格的国库管理制度;实施先进的国库会计核算办法;造就高素质的国库会计核算队伍。  相似文献   

11.
国库现金管理是国库制度一个重要部分,是政府理财的标志。我国国库制度在不断成熟和完善,但随着政府存款余额的日趋上升,国库现金管理问题却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将具体介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发展历程、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完善国库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吴文武1994年来,我国开始了系列的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其中人民银行基层机构的职能转换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就是其中重要的两项内容。而国库部门既作为人民银行的一个职能部门,又作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利益分配的结合部,如何适应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指示,我省农村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正在稳步开展,但是,在政社分设工作中,各地对乡一级经济组织的认识不一致,有些方面分歧意见比较大。由于对乡经济组织的性质、职能、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乡政府不管经济工作,全乡的经济工作全部由乡经济组织去承担;另一种是党、政、企名义上分开了,实际上并没有分开,还是乡党委书记统管一切,乡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没有发挥。这显然是不符合政社分设这一改革精神的。为此,我们就建立乡经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村 “乡政村治” 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格局的稳定与完善徐勇(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政经分开的“乡政村治”格局(即国家的基层政权建立在乡镇一级,乡镇以下实行村民自治)。在“乡政村治”格局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宜黄县、乡(镇)国库试点情况的调查本课题调查组1988年;在借鉴宜车县乡(镇)国库经验的基础上,各乡(镇)已设立三所(财政所、税务所、农行营业所),初步具备设立乡(镇)国库条件的宜黄县,在地、县财、税、行领导的支持和有关业务部门的配合下,经县政府...  相似文献   

16.
乡是我国政权组织机构中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乡级经济直接反映农村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生活水准,是规划农村产业部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建立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加快小康进程的客观依据和经济基础。所以,进行经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银行柜面服务工作熊艺林,熊欣鸣,熊欣静银行会计、国库和储蓄一线柜面是银行的“窗口”地带,与各开户单位和储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金融服务的主战场。面对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面对金融运行机制的转换,应如何切实提高柜面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增...  相似文献   

18.
"乡"是古代乡村政治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级组织,在文献记载和研究著述中往往"乡里"并称.早在西周文献和金文中"乡"字就出现了,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乡及与乡有关的人物事项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变过程,乡的性质、治理范围、作用功能等也发生着大小盈缩的变化.这些变化较为明显地表现在称谓的变化之中,本文拟在现有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乡"为中心,以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关"乡"的名称、称谓为重点,对乡的缘起和演变作-个初步的疏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一些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委托人(慈善资产捐赠者)和代理人(慈善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慈善组织一系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行为,致使其公信力丧失。因此,改变信息不对称状况,是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重要前提。为此,借鉴美国做法,可以通过慈善组织去行政化、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及构建信用评级体系等途径,提高慈善组织信息透明度,提升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金融调控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调控职能、方式和效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金融调控的法律机制尚不完善,从而导致金融规范缺乏连贯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影响调控的效能。要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坚持运用法律手段,完善法律对金融调控职能内涵及实现途径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