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负面作用有二:其一,抑制了封建国家政府行政行为潜力的充分发挥;其二,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从而导致封建统治自盛转衰,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期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伴着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纵观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着重解决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他又划时代地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司马迁曾高度称赞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是“世异变,成功大”.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二世而亡,是由暴政所致,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身无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战胜  相似文献   

3.
历代王朝对权力的监督与检察都十分看重。唐末五代混战之后建立的赵宋王朝,对中央和地方监察体制、对官吏们监察的形式和内容尤为重视。宋代之所以十分重视监察制度,是想借以强化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自战国时期以来,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各个方面也有所变化与发展。文中在介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梳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演进之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晗先生对明史的研究硕果累累,其成果侧重于对朱元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尤其是对朱元璋加强中央绝对权威、对知识分子思想控制、巩固军权及评价朱元璋方面,更为细致入微。其成果对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许多方面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 ,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废除贵族世袭做官的特权 ,防止了世袭贵族势力的再生 ,有利于肃清吏治 ,遏制买官卖官现象的蔓延等等方面。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在唐宋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明清时期的科考内容与实际需要之间的背离 ,则早在唐宋就已经存在。学界所认为科举制度在唐宋所起的是积极作用而在明清所起的是负面影响的传统定论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朝产生以来,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科举制在云南发展较晚,直到元代才开始实施,到明清时,才在云南真正推行开来并获得较大的发展。科举制一经实践,便对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社会风气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法、术、势思想的具体分析,指出韩非之术是驭臣之术,韩非之法是僵死之法、刻薄寡恩之法。这种法术思想与专制主义有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如果鼓吹和倡导韩非的法术思想,只会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害  相似文献   

9.
回族与科举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基本上是在科举制下进行的。儒家文化基于其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优势,通过科举在回族中普及汉语,促成回族内部由思想的儒化以至习俗的汉化,将儒家文化深植于回族的文化生活之中。同时,回族人民积极追求"儒与回相表里,因一以贯之"的思想境界,力求使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在理论上相互适应,从而确立儒家文化在回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一九八四年九月四日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奥崎裕司教授在我校历史系访问时之讲稿。自一九八三年以来,我国历史学界对明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有了新的开拓。如商传同志《试论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见《明史研究》论从第二辑);郭厚安同志《关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问题》(见《西北师院学报》第四期)等文,分别作出了新的论断。奥崎裕司教授的讲演与我国学者的论述,在主要论点上有相互接近或相互补充之处。为了有助于这项讨论的进一步发展,爱征得作者同意,请王一凡先生译出,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1.
墨家的专制主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年前,笔者曾撰文指出:“封建专制主义完全是由韩非集其大成的法家学说”,而不是孔孟之道。(见本刊1980年第4期,又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3期)。近年读《墨子》,始觉法家亦非始作俑者,我国专制主义思想其实导源于墨家。可是,墨家学说古称“役夫之道”、“贱人之所为”,近世更被不少学者誉为代表劳动人民,何以会宣扬并奉行专制主义,颇令人难以置信。然细绎原文,似又不容置疑,以是略陈管见,敬祈读者教正。一墨子指出:“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  相似文献   

12.
王府文官制度的设立与完善,是朱元璋等明初诸帝,在实行"分封建国"的政治背景下,力图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藩王控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朱元璋通过对王府文官的倚重、保障其政治前途等一系列措施,在加强对王府文官有效控制的同时,也极大促动了王府文官"忠君"大于"事王"的基本政治取向的形成,并在靖难之变中较为突出地展现出来。不过,由于明初藩王势力的相对过大,使王府文官系统对藩王的约束还主要停留于规谏层面,而未能形成更为完善的制衡与制约机制,因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藩王势力对皇权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诸子百家之不同,不在于是否主张专制,因为他们都是肯定专制的专制主义论者;也不在于主张在何种历史条件下应该专制,因为他们都认为专制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是应该的,他们都是永恒的超历史的专制主义论者。他们的不同只在于主张怎样的专制:是王道的、开明的、仁慈的专制主义,还是霸道的、野蛮的、邪恶的专制主义?因此,中国专制主义便可以归结为两大混合类型:以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永恒且开明专制主义”与以韩非和法家为代表的“永恒且邪恶专制主义”。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评析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以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兴于隋,盛于唐宋,废于清末。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西方现行文官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文章对科举制的弊端和镜鉴价值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清中叶后逐渐失去生机的科举考试,伴随着文体的僵化,文风日趋浮华。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科举改革未能实现制度自身调整,只能以立停方式宣告终结。然立停并非废除,纳科举于学堂,使抡才与培才合一的设计,非但难以达到中西兼容之目的,反而造成学堂的诸多弊端,导致朝野对新教育的不满。科举制是清王朝维护纲常的重要载体,具有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清末学堂教育与取材选官则较多强调“办事”能力,忽视“做人”品质的培养。立停科举后,于此未能找到有效接续方式,伦理社会失去道德支撑,秩序失范,在思想文化活跃的同时乱象纷呈,留下了难解的世纪命题。  相似文献   

16.
科举制与唐代社会阶层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大分裂造成社会底层坞壁的普遍产生,以及新的胡族统治者自身的部族制度残余,从两个方面起作用,共同造成扎根于乡村民间社会的豪强大族垄断地方的局面,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国家不得不与之妥协,获得他们的合作,以巩固政权,重建地方统治体系。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王朝对大族的依赖程度较以往时代要高。而这与儒家理想的中央“大一统”政治理念相违背。实际上,当时中国面临着建立分层权力结构或中央集权体制的十字路口。要贯彻中央集权的正统观念,就必须千方百计抑制地方势力,贯彻一元化的政治统治。这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  相似文献   

17.
科举制在其"历史存在"的绝大多数时段内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科举制的合理性包含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两个层面;而科举制的合法性则主要来自其合理性及其合利益性与合道德性.清末中西文明冲突带来了科举制的合理性危机,而这种合理性危机又导致了其合法性危机的出现.在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受严重危机的近代境遇下,科举制由于其巨大历史惯性未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换而终被废止.探讨科举制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是为科举制平反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理性评价科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举,即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人才。中国的科举制肇始于隋朝,确立于唐代,至清朝末年废止,历时达1300年。 一般认为,隋炀帝大业年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到了唐代,科举制度得到迅速发展。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由礼部每年定期举行,是生徒和乡贡参加的科举考试;制科是皇帝不定期下诏举行的,旨在选拔“非常之才”的考试。宋代的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覆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巨大系统,科举制度的推行是与这个系统相互配合得较为良好的一个环节。它已完全超越了选官本身的意义,而成为集中体现中国优良文化传统的标志:它调动了宗法制的积极性,并将之推广到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面向全体公民的开放性;它倡导了追求礼法的价值观念,成为凝聚人心的坚韧纽带,有效地实现了主流价值观念的普及;它强化了社会分层的等级意识,建立起了一种社会相对和谐的稳定秩序。山东临朐冯氏家族的发展史给了我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1983年,美国前人事总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介绍西方文官制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他所讲的中国创始的文官制度,即指中国古代科举制。科举制就是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今天,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纳。但它在自己的故乡反而显得陌生。因此,尽管我国以往对古代科举制有过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