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旨在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通过介绍梭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分析其对人们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影响,来展现梭罗的思想魅力和他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梭罗思想的剖析,让读者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带给人们的真正启示———我们的生活应过得更加简单、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梭罗是一位具有丰富生态思想的作家与哲学家。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不仅充分阐释了其自然生态思想,更体现了其社会生态思想与精神生态思想。在自然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并重新构造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关系;在社会生态方面,梭罗批判了工业文明的负面作用并且倡导文明与自然相互平衡的发展模式;在精神生态方面,梭罗反对人们利益至上的生活态度,主张提高人的精神追求。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现实语境下,《瓦尔登湖》体现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和环保运动迅速兴起,美国掀起了研究梭罗自然思想的热潮,从而激活了“绿色梭罗”的形象,使之成为了美国最优秀、最有影响的作家和环境主义先驱。100多年前选择在美国独立日这天走进瓦尔登湖的梭罗,倡导人们到自然中建立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去寻找它那神秘的狂喜和崇高的启示。文章基于生态批评话语,在解读梭罗留给世人的这部“绿色圣经”——《瓦尔登湖》的同时,通过对他的自然生态观视域下的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考量,希图指引人们寻回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4.
一 从广义来看,生态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等四个子系统的巨大系统.从狭义来看,生态是指人所处的环境状态,而环境主要是指人生活必须依赖的自然环境,即自然生态.大多数学者认为,德国生物学家海廓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他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也有人认为,生态学是美国作家梭罗1858年提出的.梭罗在其名著<瓦尔登湖>中披露,他曾经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湖畔居住两年,亲身体验心灵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5.
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本文通过对其《瓦尔登湖》等作品的分析来探讨梭罗的生态思想及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6.
亨利·大卫·梭罗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之一,他满怀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呵护之心,在瓦尔登湖畔独立劳动、生活了26个月时间,留下了世界生态学研究历史中的重要著作《瓦尔登湖》,其中闪现的独特的生态审美意识,包容友爱的生态道德,崇简抑奢的生态消费观,对于启迪当代人的生态良知、培养生态责任意识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会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梭罗的超验主义经典之作《瓦尔登湖》为例,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文学思潮注释与翻译、典故注释与翻译和修辞注释与翻译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汉译过程中添加注释的必要性,指出梭罗对各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旁征博引赋予了《瓦尔登湖》独特的文学魅力,但中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间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在其汉译过程中只有适当地添加注释,才能再现原作的深邃意境和梭罗所倡导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8.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著名超验主义作家、自然主义者、环境主义运动的倡导者。《瓦尔登湖》作为生态文学的经典凝结了梭罗一生的人生哲学和生态智慧,体现了他丰富的生态思想,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分别从浪漫的生态观、超验的生态观和整体和谐的生态观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作者超前的生态人文精神和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学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文学思潮之一.这种针对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文学思潮,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美国的生态文学从梭罗时代开始,就一直以其数量众多影响广泛而处于整个欧美生态文学的领先地位.弗罗斯特对梭罗崇拜有加,称梭罗的<瓦尔登湖>为"圣书"(sacred book).他继承并发展了梭罗的生态观,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刻独到的认识.他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对人类的诗意生存寄托了无限希望.挖掘梳理弗罗斯特思想和创作中的生态智慧,不仅有助于理解弗罗斯特其人其文,而且有助于认识和思考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很多中国学者都认为中国儒家文化对梭罗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作品体现出与儒家思想的深度契合。然而有西方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儒家思想对梭罗的影响非常有限。要厘清这一问题,就需要进入中英文的具体语境进行考察。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共有十处引用了《四书》,分析《四书》原文和英语引文的内涵和目的,就会发现梭罗毫无例外地抛弃了这些儒家语录原文所携带的儒家思想,而是将其改头换面,用来表达他所主张的个人主义。《瓦尔登湖》的英语引文和《四书》原文的涵义和目的经常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中国学者往往将梭罗的英语引文默认为《四书》原文,利用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脑补了很多《瓦尔登湖》中并不存在的思想,与只能凭借英语引文的西方学者相比,其结论必然大相径庭。一旦将《四书》引文置于《瓦尔登湖》的英文语境,就会发现梭罗对中国儒家语录的引用,并非为了表达对儒家文化的亲近或认同,而是为了利用中国《四书》古典、异国的情调来达到点缀、修辞和美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梭罗来到瓦尔登湖,除了崇高的精神目的,亦存在逃避个人困境的隐秘动因。对世俗营生方式的严重不适应、失败的人际关系以及种种不幸的人生遭际,使得梭罗陷入严重的困顿之中。为了逃避困境,钟情自然的梭罗独自来到瓦尔登湖,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他希望能通过时空切换的方式,借助大自然的伟力,治疗内心的痛苦。恢复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瓦尔登湖》修辞特色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罗以他对自然的沉思为主题,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融入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那个时代物质主义的批判,使得该书极具生态意义。作品在语言风格上也独具特色,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字的优美和思想的深度,其中梭罗用大量的譬喻来描述湖畔的自然风光,运用拟人手法来传递自然思想,运用似非而是的隽语来揭露社会流俗,更有意味深长的双关,发人深思。无论在思想价值还是文学价值上,《瓦尔登湖》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梭罗在其短暂的一生中,通过他所著的《瓦尔登湖》为人类创造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他不为物质所困,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向往。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孩童般纯真的浪漫,一种外在简朴、内心丰富的生活方式。在梭罗看来,人作为大自然的普通一员,只有在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才能拥有真正完整的生命内涵。  相似文献   

14.
瓦尔登湖畔的圣贤:梭罗与孔孟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生前一直很少为人所知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读者才真正开始对他关注和推崇 ;梭罗简单而馥郁的一生 ,尤其是他在瓦尔登湖进行简化生活 ,回归自然的人生实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向往 ,在他的身上不仅洋溢着美国精神 ,还闪烁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异彩 ,他的精神源泉可以追溯到孔子、颜回那里 ;梭罗、瓦尔登湖和孔孟之道的奇妙相融 ,很象是一个神话 ,一个美丽的传说 ,它将在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上永远流传  相似文献   

15.
散文名著《瓦尔登湖》是美国著名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其篇章结构和人生哲学层面洋溢着的和谐之美,对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瓦尔登湖》叙述了亨利·梭罗本人的一段简朴而又崭新的生活经历,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其中所描绘的自然以及林中生活有很重要的美学价值,即自然美和与梭罗生活哲学相结合的境界美。文章通过分别探究《瓦尔登湖》的自然美和境界美,以及东方人的观点和其老师爱默生对他作品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挖掘和探讨作品的美学价值及其渊源。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美国哲学家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的独特之处,即表现为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温柔”的“人际关系”。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实践以及他的绿色经典文本《瓦尔登湖》,便是这一人与自然关系论的集中体现。梭罗的“人际关系”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善待和珍爱一切生命的行为原则;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境界。梭罗的人与自然关系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