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促进男女平等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男女平等国策的实质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实现和保障广大妇女的权益,使占人口半数的女性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尽快发展,进入世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行列.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将妇女发展提到重要位置.同时,重视性别差异存在,提倡对女性给予关爱,强调女性在发展中的作用.运用云南妇女发展的事实例证,阐明了只有营造性别平等,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劳动、推动社会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共产党为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产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回顾百年来我国妇女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经济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妇女解放和平等发展的认同以及对妇女特殊权益的重视等是妇女社会保障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新时代妇女社会保障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与就业相关且缺乏性别视角等问题,使得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劣势的妇女所能享受的保障不够充分,削弱了社会保障的社会再分配作用,影响了妇女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此,要采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缩小社会保障性别差距等举措,保障妇女生育和劳动权益,促进她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两性平等、和谐、同步发展是与求学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鲜活的社会实践。研究发现,妇女在教育民生方面其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均比性别差异表现得更为显著,在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与男性存在较大差距,在享受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较大。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与提升妇女自身发展水平、解决社会建设滞后问题,以及消除城乡发展差别、区域发展差距、性别发展差异等具有密切关系。保障和改善妇女民生亟待制定和实施支持妇女与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出现的新问题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就业性别差异与歧视、职业性别差异与歧视、收入性别差异与待遇歧视、女性特殊劳动保护与歧视。妇女劳动权益受损的解决对策为:健全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运用行政力量,约束企业行为;营造性别平等氛围,强化社会监督;提高妇女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经济地位研究关注社会资源占有和收益的性别差异,注重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所依赖的不同资源。按照是否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标准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高教育劳动群体和低教育劳动群体,由分析两类群体人员经济地位获得的不同路径——对高教育群体经济地位提升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对低教育群体经济地位提升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其在单位中所处的“结构”,进而进一步探究不同劳动力市场所需资源的性别差异更有意义。研究发现,低教育群体显著的性别差异来自于女性群体受到更多的结构性限制——管理职务对女性的排斥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大龄女性的歧视;高教育群体趋向于性别平等,原因在于影响该群体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教育、年资和培训经历趋向于收益率的性别平等化。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别治理是指以促进妇女发展、实现性别平等与公正为目标的全球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论述摘编》,特别是其中的第八专题集中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性别治理的多维实践和推动全球性别治理的“中国主张”。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合作的努力,是中国参与全球性别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国在全球性别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正在由“积极参与”迈向“主动引领”。全球性别治理的“中国主张”包括:保障妇女权益,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以及重视联合国妇女署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重要内容。为推动中国更好地参与并引领全球性别治理,共建共享美好世界,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对全球性别治理的认识”和“国家总体外交和全球性别治理的关系”两个方面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简讯     
2008年3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联合举办的“女性·社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性别研究中心课题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报告会分四个不同的课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农民工流动对儿童的影响,流动背景下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和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藏妇女的传统“沉寂”与现代化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国内研究成果多以历史研究方法,论述藏族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中的角色与作用,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理论研究深度。通过对于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女权主义发展介绍,分析研究了作为“无区别群体”的藏族妇女形象历史表述,关注于藏族妇女在妇女中与民族中的“双重边缘”性,强调性别平等与民族平等间的双向关系。西藏妇女研究,需要将其纳入政治经济分析框架,进行多学科研究成果借鉴,需要关注妇女的性别角色及其族群身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实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男人“休产假”与性别平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的性别角色和两性分工导致的不平等分担责任是妇女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障碍,也使男性承担了过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男人“休产假”的法理基础在于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和建立男女两性平等伙伴关系。妇女争取权利平等需要男性的参与,国家应通过立法形式确保男子对其子女和家庭负责。男人“休产假”是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了一个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自己性别并产生对抗的名词,“男权社会”。然而,本文所用的“男权社会”并非人们所想像的男性绝对掌权的社会,它所要剖析的是从父系社会开始就形成的,并对男性和女性都产生影响包括痛苦的影响的价值体系。本文通过西方两位实权在握的参政妇女对决策和发动现代战争的作用,深刻反思了在男权社会的价值体系中孕育出来的女性参政。提出参政妇女要关注妇女命运才是真正意义的妇女参政;并提出在现阶段,为了改变妇女的整体命运,追寻平等的理想,妇女运动为妇女争取普遍的权利比为少数不能关注妇女命运的女性争取权力更具实际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不少古代爱情戏张扬了女人的性欲,而已有的文学研究中却常常忽视古代妇女的身体生理状况。古代医学文献有“花癫”的记载和对女人生理状况的分析。文学与历史互相印证传统文化中非人性的冰冷。性梦和离魂这些个体经历折射出古代妇女总体生存形态中某些长期被漠视的性状况。爱情文学研究可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对女性性欲给予理性解剖。  相似文献   

12.
受传统文化习俗、我国目前社会养老机构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仍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研究表明,在老年人家庭照料中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化趋势显著。这对于已逐渐走出家庭的现代女性来说,面临着强烈的角色冲突和较大的照料压力。家庭照料的女性化趋势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审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时,应关注到人口老化与妇女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脏话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边缘性语言,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所不在。大部分脏话具有浓厚的性意识指向,直接以男女性器官或性行为为对象,尤以女性为甚。脏话的性意识指向背后是复杂的男女两性社会权力、地位关系,也体现出两性性心理的差异、变化。分析脏话的性意识,不仅能展现一定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两性性心理,而且能剖析出脏话中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为禁止脏话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对于北美妇女学专业总体特征的概述。妇女学专业发源于60年代末的女权主义运动并在北美的大多数大学中得到发展,目前已达到上百个。除了具有传统的高教专业的特点之外,这些多学科交叉性的专业以其勇于揭示和论证妇女在各个知识领域以及社会实践中的贡献,置疑既定的知识体系,呼吁女性的平等权力和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而独具特点。赋予这些专业以生命活力的种种思考反映着女权运动的各种倾向。寻求性别平等、视性别为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阶层、强调性别之间的差别,根据这种差异性,女性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它的融入将促进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国近十年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现状的回顾,指出了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有重教育轻实务,重思考轻研究,重男轻女,缺乏对基本概念的讨论的一致认识.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应注重实务研究、本土化发展研究和关注女性群体的需要,真正将社会工作推向本土化和专业化.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女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贫困人口性别差异广泛存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贫困人口的女性现象。女性贫困治理是全球减贫战略的重要内容,基于女性生计能力的减贫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女性生计能力提升是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点,可行能力理论、性别红利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可以构成我国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的理论基础。当前,农村女性生计能力减贫面临着家庭内部性别不平等、文化水平性别差异、公共空间社会排斥等社会环境的约束。提升农村女性生计能力,不仅是女性发展的核心,也是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更决定着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引致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发生变迁.但由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等非正式因素的影响,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与农村工业化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对我国31省市统计资料的因子分析表明,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是不同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不同因子的作用力度和方向不一致,共同决定了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具体路径.我国31省市农村工业化水平聚类结果与其对应的农村妇女社会地位指标变量均值的比较,既体现出不同农村工业化水平地区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特点,又以历史的脉络演绎我国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轨迹和规律性,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妇女社会地位变迁的时滞性和非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灾害对女性冲击最大,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但相关专业服务少见且集中于灾后重建阶段,大大削弱了社工专业“助人之助”之特性。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妇女灾害社会工作模型是一个全过程动态均衡的服务过程。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目前灾害社会工作缺乏对妇女全生命与全过程的细致服务。就“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女权活动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这也是衡量服务成效的重要指标。就“危机—转机”而言,灾害期间妇女面临生计机会丧失、救济资源缺乏、性骚扰、性暴力与社会排斥等,但也可能使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受到更多关注。就“心理—社区”而言,社会工作者需要从社区层面唤醒妇女集体意识,它是资源匮乏国家与地区应对灾害的不可或缺的服务方法。就“脆弱性—恢复力”而言,灾害提高了妇女群体的脆弱性,恢复力有可能抵消妇女群体脆弱性。尽管这一理论模型还存在概念重叠、内涵宽泛、操作复杂与多学科交叉不足等局限,但它为灾害社会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范式整合与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19.
女性学学科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女性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妇女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以女性群体需求和观点为主体的社区和国家水平的女性教育,为女性学学科化建设提供了适用性较强的科学信息。在一定的条件下,非学科化的女性教育必然会过渡为学科化的教育体系。欧美国家在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和转化过程中,形成了被较为广泛接受的体系和规范,但都没有超越女性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范畴。中国目前的女性教育实践尚缺乏充分的支持条件和社会氛围,导致女性学科化发展的滞后。目前,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资源,为女性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女性学的学科化对构建人类社会更加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 ,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树行性别意识、促进性别平等意义重大而深远。因此 ,迫切需要扫清学科化道路上的诸多障碍 ,设置专门机构 ,争取人力、财力支持 ,将女性学纳入我国教育体制 ,清理和总结以往女性研究成果 ,吸收、借鉴西方女性学优秀成果 ,将理论研究与妇女运动实际相结合 ,构建我国女性学科学体系 ,加快学科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