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学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科学而及时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群体性突发事件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科学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关键在于信息对称、理清关系;处置果断、快速;重在治本,铲除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系列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频发,暴露了我国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基层治理模式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在深刻反思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把各地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经验汇聚成制度化成果,从地方治理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性路径.走向现代公共治理是有效应对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的公共理性之路.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多元社会主体制度化参与公共治理过程,并在完善公共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地方公共治理、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官民合作治理、社区公民治理"四者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的"大治理"模式,是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公共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贵州"瓮安事件"、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转型社会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运行的大问题.很显然,认识和把握现代化进程中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规律和种类,对减轻转型社会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对执政党的执政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冲击和震荡是非常有必要和紧迫的.为此,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特别关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成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预警工作则是治理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针对山东T市农村的实际情况,调研发现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工作非常态化,政府排查力度不够、农民反映问题难、农村社会控制弱化等因素阻碍着预警工作常态化开展。为有效转变预警工作状态,使预警工作保持常态化,须以信息运行为核心,拓宽民众利益诉求渠道,协调各种力量参与预警工作,确保及时发出预警提示,减少或避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勇 《兰州学刊》2004,(3):208-209
导致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经济、政治两大方面的根本原因 ,要从根本上避免群体性突发事件 ,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事前防范机制 ,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建立规范系统的保障机制 ,构筑理性化的社会沟通和缓冲机制 ,树立群众观点 ,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农村社会内部矛盾经过长期积淀而成,具有群体性、利益性、维权性、积累性、突发性、组织性、非理性和过渡性等特点.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影响农村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努力探索解决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究竟属于何种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对我国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人员构成、表现形式以及动机和后果等可以作为其性质判断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参与主体可分为四大类:直接利益相关者、报复社会者、跟风者和观望者,每一类别都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群体动力学理论能有效诠释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据动力学路径,应把握不同力场形成时机,消除社会场形成条件、利用心理场中的瓦解力,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部分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采取比较极端甚至不正常的方式,对各层次各类型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进一步看,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舆情常常具有自身特点并经常发生变化。从舆情角度看待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发现事件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新视角。认识和把握好舆情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调控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俭 《新疆社科论坛》2010,(3):54-57,73
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力;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不当。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存在偏差;公共权力运行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不健全。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立健全公共利益表达机制;加强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导致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对于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的研究成果,基于定性模拟技术理论,对群体性事件演化轨迹进行了定性模拟,从不同的初始条件出发,得到了比较接近社会实际情况的模拟结果.且研究结果表明,诱因事件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会导致次生事件的发生,政府对网络传播互动、谣言或不实信息产生与传播的控制和舆论引导能有效干预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发生在民族地区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是当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重点,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民族地区基层公务员是其中的关键,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公务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政治思想素质,即正确对待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转变观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道德素质,即摒弃官僚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防腐抗变;能力素质,即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果断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说法,是强调了事件本身具有的社会特点。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并且,其对抗程度也有不断激烈的趋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并不是随意发生的,它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之中,反映出部分民众受具体社会事项刺激,通常采取比较极端或不正常的方式,对具体的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因此,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在利益方面显现了“非一致”与“非和谐”的结果,是舆情状况的非正常表露或极端的外化形式。要预防和正确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就要在理论上认清它的基本含义、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帮助我们在现实中对有关事件加以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幅度上升,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功能,对于有效地化解这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者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正确定位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是有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前提。领导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公共利益的守护者、突发事件的预警者及突发事件处理的决策者、控制者、责任者、沟通者。领导者要履行好这些角色,就需要认真领会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领导者角色期望,进行角色学习,提高角色认知,强化角色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这一问题,文章从分析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入手,从经济、政治、法治、农民自身等多方面深入分析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实施民生工程,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监测与应急机制等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雪沣  胡东 《北方论丛》2006,(3):154-156
关于人民,我国宪法学界一直将其政治性理解成与敌人相对应的阶级性、身份性。事实上,人民的概念应具有独立于意识形态的宪政含义,其政治性是从主权意义上取得语境的制度性和从把公民作为概念存在的对应范畴的抽象性。人民概念的宪政意义就在于人民由政治性的主权形态通过产生、制约国家权力,向法律性的权利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8.
对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问题的具体体现。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公安机关认真研究和准确掌握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规律以及对策,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种类是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前提 根据目前对发生在吉林省群体性事件的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可将群体性事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1.群体性事件 凡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不带有任何政治目的的,为了谋求部分人或集体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当前河南省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社会行为失范、弱势群体扩大、群体性事件较多、就业不充分、公共卫生问题突出。原因在于:社会转型、体制缺陷、利益失衡、经济滞后。构建和谐河南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调整利益分配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促进充分就业,加快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昭国 《天府新论》2012,(4):137-141
时下,由人民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也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从学界众多的研究成果看,多是从泛政治意义上的负面态度认识群体性事件,普遍强调其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特征。回顾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无论是对其定性、发生原因的探寻,还是处置的措施,都极具辩证性和包容性。反思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只有在宽容和法理之间尽力寻求一种平衡,才更有利于化解群体性事件,更有利于社会管理,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