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媒体市场化、信息商品化、线人职业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因缺少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和新闻线人的保护制度,导致新闻线人在身份界定、收入报酬、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美国"亵渎<古兰经>事件"和隐匿33年的"深喉"露面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线人类别进行界定,以便明确不同类别线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媒体保障线人正当权益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理论滞后于国际精神同辈,滞后于传媒发展.经营管理缺乏企业理念.传媒成为以政治目标为主、兼顾经济利益的组织.媒介结构和体制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不适应,面临新媒体和全球化的多重冲击与压力,中国新闻传播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武器,对传统的新闻理论进行历史性检讨,建构新时期新闻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经典"的建构是事关新闻学科能否与其他学科展开平等对话的基础性问题.在对"新闻经典"之建构进行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闻作品成为经典的可能性远大于新闻学著作,而"新闻性"与"经典性"的逻辑冲突又使"新闻经典"的建构面临一系列尴尬.新闻经典的要素包括新闻性、作品的时空穿透力、作品的跨学科影响力.中外名记者名编辑的代表作或作品集,领袖人物、其他学科名人的新闻著作等,最有可能成为"新闻经典".  相似文献   

4.
网络新媒介的出现,使地方新闻更有可能成为全国、甚至国际关注的热点,地方新闻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成为新闻竞争的重要内容.以往不能够或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发布的地方新闻越来越难以控制,新闻的价值正在成为最有力的评判者,新闻传媒"把关人"的角色正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与媒介"民生新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和民生新闻栏目火爆,都无法掩饰民生新闻"市民化"、低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要避免在激烈的新闻恶战中迷失方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借鉴公共新闻理念报道题材的选择要突出公共服务性;强化平民意识的同时,要突出舆论导向和人文关怀主旨.  相似文献   

6.
新闻真实性的谈论和探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与论域.本文以"华南虎"照片的真伪之辩为基点,引入一个新闻真实性研究的全新视角,探讨新闻真实性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英语的功能语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对新闻英语的次语体--广播新闻英语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加深对新闻英语文体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对其次语体文体特征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了解.研究应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语篇分析"模式,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使用几个方面对在BBC新闻网上传播的有关2003年上半年发生在中国及其它地区的SARS疫情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深入讨论和分析了广播新闻英语所独有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愈发追求经济利润的市场化进程中,新闻的价值观也正在向利润观靠拢.本文以香港艺人梁朝伟、刘嘉玲举办"千万豪华婚礼"新闻为例,解读"炫富"新闻中的媒体逻辑,剖析其生成原因,揭示其对社会价值干扰的弊害.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表现形式问题是新闻业界一直关注的话题。借用其他领域专业术语"包装"看新闻表现形式上的一些微观发展革新,可知"包装"现象的出现是新闻传媒外部生存环境变化和媒介自身发展的结果,本质上是对新闻信息资源的一种合理有效的开发。并以此从宏观上对当前国内媒体在传播技术手法、报道思维方式、需求适应走向等方面的新情况、新特点作出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10.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夯实基层新闻舆论主阵地,是关涉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阵地建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核心观念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困境突围的方向,即在新闻传播规律的遵循中满足用户需求,提高传播效力;在"正确舆论观念"的贯彻中提升新闻舆论引导力;在全面"党性原则"理念的坚守中加强新闻舆论影响力;在"人民中心"观念的深入践行中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新闻学学科提出了新的诉求,新闻学史、论、业务"三大块"的传统结构正遭遇挑战,体系重构不可避免.重构要有新境界,应该看到,在新的学科体系下,新闻史的相对弱化将是新闻学科发展壮_大的必然结果;新闻理论外在注入形式亦将为内部生成形式所取代并与新闻实务融为一体;而新闻实务必将成为新闻学科的主干,并以"文本"中心和"管理"中心为其两翼.在新旧体系的交替过程中,新闻史研究要突出问题意识,注重对现当代重大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新闻理论研究要强调"脱俗"和"内生",强化理性思考和规律意识,与新闻实务密切结合;而新闻实务的研究则尤其要重视概念的明晰和方法的创新以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立台"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立台"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需要形成新闻节目链;2.需要打造品牌新闻栏目;3.需要培养新闻节目名主持人;4.新闻直播应该成为常态;5.需要创新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不是简单的"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播报,而是一个"泛新闻"的概念,呈现出平民化、故事化、娱乐化、人文化的特点。新闻采编课程应在保持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举例、知识点、活动课的点滴渗透与融入的方法,进行切合"泛新闻"理论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11)
拿报料奖交罚款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一条新闻热线。新闻一经采用,对报料者会进行奖励。一天刚上班,我就接到一个报料电话,说有个人随地乱吐痰,被城管人员当场开罚单,但那人却拒不交罚款。我立即前往采访。果然,两名城管人员正拦住一个中年男人,手中拿着一张罚单。了解事情的经过后,我准备立即赶回台里发稿。刚走了两步。中年男人一把拉住我说:"记者同志,你快把报料的奖金发给我吧。"我解释说:"报料奖金只发给打电话提供新闻线索的人,而不是发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反"客里空"的理论与实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新闻观和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建国后的头7年,新闻事业承续延安时期的传统,其主流是实事求是的,党和党的报刊对"客里空"十分警惕;1957年至1976年这20年的新闻则把"客里空"表现到极致,在这一阶段,"客里空"成了一种政治需要,一种整人的手段,一种愚民的宣传;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客里空"幽灵依旧在徘徊,但在这个历史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实事求是的,党对新闻的要求也是实事求是的,"客里空"在大的气候方面,没有大行其道、肆无忌惮、横行霸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自从其在中国电视界发端起,就是广受业界及理论界关注的对象.在前期的轰动性传播效益及热点理论关注度后.电视民生新闻已遭遇理论指向、实践价值、社会传播效益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问题.克服现存的"失住"、"失范"、"失责"问题,寻找恰当的与当下社会的"和谐共生"方式,或许是电视民生新闻摆脱"相对成熟"华丽外衣,走向真正成熟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9.
晚近市场导向新闻学的驱力,使得思索"好新闻"的意涵不再仅是依恃新闻价值的判断,其中还涉及所谓"编业合一",本研究以深度访谈法,访谈《联合报》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指出在自我定位上、新闻专业意理上、对于市场导向新闻学的看法上,新进地方新闻从业人员认为,市场导向新闻学并非是由单一媒体所引起,市场导向新闻学像一个漩涡,它牵动了诸多新闻定义,包括过去传统强调人、事、时、地、物的新闻写法已不再适用,"故事张力"成为市场导向新闻学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开民智"是梁启超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开民智"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代报人加强新闻的社会教育功能开了先河,但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未能通过报刊实现培养"新民"的最终社会教育目标,反而加大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知沟".本文试图以"知沟"理论分析梁启超"开民智"的新闻思想的功过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