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钟嵘及其《诗品》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批评的专著。但是,至今人们对钟嵘的生卒年代和《诗品》的酝酿、写作起止年代,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加以考索,略作钩沉,以求教于方家。 钟蝾生年考 《梁书》、《南史》《钟嵘传》皆云,嵘,齐永明中为国子生,明《周易》。卫将军王俭领祭酒,颇赏接之。 钟嵘既然为齐永明时的国子生,那么,齐代的国学立于何年?学生入学的年龄是如何规定的?王俭领国学祭酒又在何年?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生年不详,大约卒于天监末年(公元518年)前后。他生活的这个时代,正是形式主义文学风靡一时的时代。他几乎对晋、宋、齐、梁在诗歌领域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都——进行过批判。他的《诗品》这本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钟嵘标明《诗品》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辨彰清浊,掎摭利病”,通过分品以显优  相似文献   

3.
锺氏《诗品》流传至今,已逾千载。其中鱼鲁错乱、讹误衍生,在所不免。欲读而研之,阐其意蕴,校正辞句,弄清原文,实为第一要义。否则征引发挥,望文生意,不免谬失千里。 《诗品》之校,予曾见黄丕烈校《退翁书院钞本》、郑文焯校《津逮秘书》本、朱希祖校明刊本、日本近藤元粹《萤雪轩丛书》本、高松亨明著《锺嵘诗品校勘》,南朝鲜车柱环著《锺嵘诗品校证》、《锺嵘诗品校证补》,法国陈庆浩著《锺嵘诗品集校》及各丛书刊行之校本。或筚路蓝缕,以迪后学之思;或博取前人,多有发明之处。旁搜远讨,精义纷呈,均有功于锺品。然所采与绍虞师列二十四种版本相去不远,且多录字句异同而少断语。车柱环先生虽傍证博引、资料繁富,间有校证,然似理校过多,推论虽精而证据失之不足,亦有令人婉叹处。予不揣翦陋,遍觅善本于海内,访吴越、历齐鲁、诣京师、入中  相似文献   

4.
六十六、元友让 元结之子,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全唐诗》收诗一首,载第二百五十八卷,第2881——2882页。 六十七、王季友(约公元766年前后在世)洛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传于世。《全唐诗》收诗十一首,载第二百五十九卷,第2888——2891页。  相似文献   

5.
通检钟嵘《诗品》,“兴”字出现九处,而从诗学范围来谈的则有七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斡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着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诗品序》)“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且辄书.内元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诗品》卷上)“其源出于王粲.其体华艳.兴  不奇。”(《诗品》卷中)“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  相似文献   

6.
现存《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等文献详载钟嵘生平三件大事,即上书齐明帝、上书梁武帝、撰写《诗品》。可见,此三事在其生平行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通过结合相关史料考释钟嵘两次上书的始末原委,方能看出事件背后其竭力维护士族群体利益的思想。这是由南朝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同时,由于齐梁之际,五言诗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本,故钟嵘撰写《诗品》表面上是为了给年轻的士族子弟在五言诗创作上提供“准的可依”,然究其真实动机,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占有这种文化资本,进而维护士族在文化领域的优越性。只是与两次上书相比,钟嵘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在《诗品》中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然殊途同归,二者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苏籀(生卒年不详),字仲滋,宋代眉山人,苏辙之孙,苏迟之子。《栾城遗言》谓:“籀年有十四,待先祖颖昌首尾九年。”据此推算(按:苏辙晚年居住颖昌是在公元1102至1112年之间),苏籀约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前后;至南宋绍兴中后期(1140年以后),当朝中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得势之际,苏籀还在世,有活动。  相似文献   

8.
在“诗必柱下之旨意,赋乃漆园之义疏”的东晋文坛上,郭璞以“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写出了“挺拔而为俊”的十四首五言《游仙诗》,打破了当时“溺乎玄风”的颓局,发扬了中断了的“建安风骨”.郭璞的《游仙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到两晋时代,实是带有转变性质的.因此锺嵘《诗品》称郭璞为“中兴第一”.  相似文献   

9.
潘祥辉 《云梦学刊》2004,25(2):58-59
唐李延寿的《南史》是记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历史的一部纪传体史书。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广参了《南史》的众多版本、相关历史著作以及前人的校勘成果,成为目前所见到的最具学术价值的本子。尽管如此,《南史》在校点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现对《南史》校点上的遗漏之处进行探究及补充。  相似文献   

10.
小引自1994年秋以来,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学术界展开了讨论。事情是这样开始的,1994年秋,在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陈尚君、汪涌豪H先生合作撰文《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节要)》,提出:《二十四诗品哟作者是明代嘉禾人怀悦。1995年3月16日,上海《文汇报》策8版,有篇报导,题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文中说:陈、汪二先生在们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件“指出:《二十四诗品刷真正作者应为明代景泰间嘉末人怀悦。”1995年9月,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年会上,陈、汪二先生又提出他们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11.
曹旭教授用了八年多的时间,用新的方法,从注、撰、译、编等多方面的角度,对“百代诗话之祖”,中国第一部诗歌评论著作《诗品》,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出版了《诗品集注》和《诗品研究》①两部著作,本文就其研究特点略作评说。一、“面向世界”和“集大成”《诗品》作为“诗话之伐山”(明毛晋语)、中国“诗话之源”(章学诚语),自问世以来,研究者代不乏其人。但真正的研究,应该是从清咸丰十年(1860)开雕的张锡瑜《钟记室诗平》三卷开始的。自1860年至本世纪末的一百多年间,中外学人写出的有关《诗品》的研究著作约…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化史的过程中,自传体的回忆录作品,有如恒河沙数!然而,思想文化价值高,艺术成就大的,要数法国卢梭的《忏悔录》和中国沈复的《浮生六记》.卢梭生于公元1712年,卒于1778年;沈复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1年),卒年不详,《浮生六记》中最后两记失传,第四记写成于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他们两人活动的年代相差五十来年.欧洲封建专制的法国与亚洲封建专制的中国相比,差异点大大超过了共同点;然而,两个国度的社会存在着的某些共同特点,对于这两部影响深远的自传体回忆录的产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西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考定《二十四诗品》为明末人据《诗家一指》所收明初人怀悦《二十四品》伪造,并托名司空图.由于《二十四诗品》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生要地位,且拥有一批声誉卓著的研究者,因而《辨伪》一串,如石破天惊,引起学术界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自 1 995年以来有人否认《二十四诗品》作者司空图的辨伪争论 ,认为陈尚君、汪涌豪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不是司空图 ,而是明人怀悦 ,《诗品》内容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 ,证据尚欠充足。张健指出《诗品》出自怀悦的“《诗家一指》是错误的” ,言之有据。但他说《二十四诗品》作者可能是元人虞集似乎无充足理由可以肯定 ,而虞侍所编的《虞侍书诗法》只收《二十四诗品》中的十六品。由此可见 ,元明有关《诗法》、《一指》之类的书 ,并非某作者所撰著 ,而是用以指导学诗的编集。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鸣集》所说的一段话 ,可证《二十四诗品》出自司空图之手  相似文献   

15.
南柯太宗传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约生活于唐代宗至宣宗(公元763—859年)时期。与白行简(公元775—826年)同时。贞元间举进士,曾任钟陵从事。喜采集怪异故事。据说他曾鼓励白行简写《李娃传》。所作传奇小说有《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卢江冯媪传》、《古岳渎经》、《燕女坟记》。前四篇尚存,《燕大坟记》  相似文献   

16.
郭璞和《游仙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晋初年诗人中,最为历来评论者所称道的无过于郭璞。他的诗中最著名的是《游仙诗》。这些诗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仅十四首;此外散见于锺嵘《诗品》、《北堂书钞》等书中的佚句也不算多,加起来大约也超不过二十首。除了《游仙诗》,他还有四言诗四首和某些四言诗和五言诗的佚句,数量更少,艺术价值也较差,因此不大为人们注意。所以今天我们来评价郭璞的诗歌,主要是探讨他的《游仙诗》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嵘今所录,止乎五言。”钟嵘明确地说他的《诗品》是专论五言诗的,从古至今的学者对此也是公认无疑的。可是我们细读全书,就不难发现,钟嵘虽标明了这条原则,但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往往又超越了这条原则。可见钟嵘评论诗歌的对象,并不完全局限于五言诗的范畴,而是兼及众体的。无征不信,试举下列九例为证。其一,钟嵘评夏侯湛的诗说:“孝若虽曰后进,见重安仁。”(《诗品》下)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案《周诗》现存,全为四言。其诗曰:“既殷斯虔,仰说洪恩。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  相似文献   

18.
一、明朝的天文世家贝琳,字宗器,号竹溪拙叟。祖失是浙江定海人,后迁居上元(今江苏江宁县)。生平不详。据史书记载,贝琳幼习儒学,兼通天官之学。在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年间,他曾在军队里服务。占候有功。大约在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因通天象、占候,被推荐入钦天监工作。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因灾异疏,陈述“弥变图治”六件事,被提升为钦天监监副。成化八年,改授南京铁天监监副。成化六年至十三年(公元1470~1482年)编写《七政推步》,公元1490年去世。从年轻时在军  相似文献   

19.
"自然"是中国人的长远追求,浸透于其人生、思想、美学和文学艺术等等方面。"自然"也是贯穿《二十四诗品》的一种美学精神,《二十四诗品》的尚"自然"有其特色和贡献。本文主要通过简析其中的《自然》《疏野》《实境》三品,对《二十四诗品》崇尚"自然"的基本情况、特色和贡献做简要的揭示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吏学指南》(又名《习吏幼学指南》),是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刊行的一部吏员手册。作者徐元瑞。元平江(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司礼监刻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收有此书,在《文渊阁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均有著条。除元、明刊本外,尚有日本刊本、朝鲜刊本。1969年,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明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本为府本,参酌其他诸本校勘,并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