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为579元, 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一、贫困人口纯收入的三分之二来源于家庭经营第一产业。贫困人口纯收入中,来源于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的收入为396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68.4%, 所占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8个百分点。89.4%的贫困农户是农业户或农业兼业户。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为115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1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1个百分点。二、贫困人口收入的货币化程度低。2004年贫困人口人均现金纯收入25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4.4%, 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贫困人口收入的货币化程度比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低3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1999年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执行的第六年 ,据全国农村贫困监测的调查结果显示 :5 92个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1 999年达到 1 34 7元 ,这一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 0 9% ,其中现金纯收入 839元 ,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5 4 6 % ;生产经营性支出在上年下降 4 6 %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降幅达 5 8% ;一、国定贫困县农民收入特点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缓。1 999年 ,国定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 34 7元 ,仅比上年增加 2 9 3元 ,增长 2 2 % ,增幅比上年下降 4 3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 ,比上年实际增长3 8%。2 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淮安市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565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淮安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4.3%,农民收入过低势必会影响到淮安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拟通过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淮安市农民收入的特点、制约因素,提出使淮安农民快速增收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 (一) 在农村经济“两个转化”的过程中,县的经济地位很重要。县在国家行政建制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介环节,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联结点,县以农村经济为依托,又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所以,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一个地区、一个省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安徽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2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农业总产值(以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平均增长33%,安徽增长44.2%。安徽农民人均收入过去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巳比较接近了,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982年270.1元,1983年309.8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272.9元);安徽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西省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1992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7.01元,比1978年增加525.4元,增长5.2倍,平均每年增加37.53元,年均递增13.9%。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西省农民收入增量明显偏低,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年扩大。尽快缩小山西省农民收入与全国的差距,加速山西  相似文献   

6.
一、农民收入现状 2003年,大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13元,比上年增加373元,增长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且9%的增幅  相似文献   

7.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主要情况是: 一、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最大来源。2004年农民家庭生产经营纯收入人均1746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是上年的4倍。家庭生产经营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生产经营纯收入大量增加。其中,农民家庭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1398元,比上年增长17%;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纯收入人均348元,比上年增长0.6%。  相似文献   

8.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3% 根据对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扶贫重点县)贫困监测调查(下同),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2元,比上年增加176元,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3%。增加额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1%,增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一)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1 6.3%。2004年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5年、2017年、2019年三年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乡相对贫困的差异,并对城乡社会保障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政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镇的相对贫困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险、医疗报销、社会救助等政策对缓解城乡相对贫困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社会保障制度在城镇和农村的减贫效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镇社保的减贫效应达到11%,而农村社保的减贫效应仅为2%.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保障水平低抑制了社会保障政策减贫效应的发挥.未来国家需要在多维度上进行社会政策改革,才能逐步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肇庆市德庆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加大投入,扎实有效推进老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该县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位居山区县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6931元,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1至9月,该县实现GDP45.96亿元,位  相似文献   

11.
经过41年来的发展,甘孜州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0年,全州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实现48601万元,粮食总产量20.25万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0405万元,财政收入6634万元,分别比解放初期增长了4.8倍、2.6倍、12倍、300倍。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建有毛纺、采矿、黄金等行业的厂矿企业300多家,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0年的0.5%上升到35%。1990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20元,是解放  相似文献   

1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四川农民收入增幅明显趋缓,与全国的差距不断扩大。1993年,四川农民纯收入人均698.27元,比1978年增长4.6倍,年均增长11.9%。分阶段看,1978年至1985年,年均增长13.9%,1985年至1990年年均增长12.1%,1990年以后年均增长7.6%,呈明显减缓趋势。如果扣除价格因素,1990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增长,个别年份还是下降。与全国的差距由1978年的低16.87元(低12.7%)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滨海县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02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1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4%,实现农民人均劳务收入804元,占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4.2%。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仅增长2%,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则增长了12%,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为何——  相似文献   

15.
一、技术装备“老化”,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辽宁大中型企业大部分是在“一五”时期改造与建设的。从“一五”时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上没有进行改造。虽然“六五”和“七五”期间,筹集了500多亿的资金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但是现在,技术装备属于三、四十年代水平的占30%,五、六十年代水平的占60%,七十年代及以上水平的只占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7.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7个百分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占18.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同汉族先进地区比较起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规模和速度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仅据1949—1980年的统计,全国工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少数民族地区仅为7.6%。1981年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工农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6%,五个自治区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只有全国的59%。显然,这种状况,与根本改  相似文献   

17.
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2003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人均为2669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过去20年江苏省东海县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民纯收入的构成中,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体的家庭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占了主要部分.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农产业在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偏低.从而提出今后该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利用资源优势,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同时,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地域因素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1年河南省和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域因素显著地影响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同时也证明,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农村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4.8%。 一、农民收入增长主要靠外出务工。2002年,农民务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43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6元,增长11.6%,务工收入增加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务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增加。2002年,外出打工时间半年以上的劳动力比上年增加12.2%,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