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美国家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宁养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才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国内宁养机构已经收治了大量的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应。本文首先在客观分析我国宁养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对其自身的完善提出一系列合理建议。然后指出我国宁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阐明在我国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进程中宁养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并对政府政策的方向提出大致思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 ,在给我们带来繁荣的同时 ,一些消极的东西也随之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医学伦理的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医德医风传统  相似文献   

3.
市场服务是有条件、有代价、相互性的,市场服务的常规模式是基于自利追求的互利互惠模式;互利互惠构成市场服务的伦理常规,也是市场服务的伦理基础;市场服务伦理常规的客观基础是“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客观的相互依赖关系。市场服务中的道德特例是指那些能够主动地考虑被服务者的利益,在必要时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以维护和满足被服务者利益的行为,尤其意指市场服务中的无偿服务行为。伦理常规是市场服务系统的主要支柱,道德特例则不构成市场服务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医学伦理准则的法律化为伦理准则的实现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一般而言,由政府部门或者医学科研和医疗机构所设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均属于内设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或者民事主体地位。为了充分发挥伦理委员会制度的作用,我国应完善政府医学伦理审查机制,规范机构伦理委员会建设,保障伦理委员会的专业适格性和运作独立性,建立公正、严密的伦理审查程序,并为伦理审查的利害关系人提供适当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未来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提出转变医学及医学伦理观念 ,创新医学伦理学理论 ,以解决目前医疗改革中所面临的医疗保健困难 ,促进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与贯彻。  相似文献   

6.
叙事伦理与伦理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茂国 《云梦学刊》2011,32(4):81-84
西班牙当代著名导演兼编剧阿尔莫多瓦向以探索同性恋者、变性人、吸毒者、妓女等边缘人物的欲望景观为其基本旨趣,但在所谓的后现代欲望叙事的背后却深蕴着挥之不去的伦理关怀。具体表现为机智地使用电影叙事形式营造虚构世界中的伦理判断和价值形态;在以边缘性和极端化的话语形态所建构的后现代语境中对人物展开道德考量;以"偶然"的实现营构具体的属人的伦理价值回归,从而达至爱的伦理救赎目的。  相似文献   

7.
全球伦理与底线伦理产生的背景、精神实质、利益基础、对公民的培养目标以及在伦理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不应把全球伦理归结为底线伦理。把全球伦理归结为底线伦理现象的存在,是部分学者急功近利情绪在如何对待全球伦理实现问题上的表现,也是目前实现全球伦理极端困难的反映,不过,这一现象也表明:底线伦理是全球伦理的重要的思想资料、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行政伦理的双重维度--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行政伦理的本质在于追求行政过程的伦理价值及行政人员的道德完善,即行政的道德化诉求.而行政的道德化包括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两个层面,或者说,行政伦理包含着两个维度,即整体的制度规范维度与个体的自觉维度.这两个维度体现了行政主体活动的本体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外在性与内在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制度伦理具有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双重涵义;个体伦理包含规范伦理与心性伦理两方面内容.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相互作用,互为前提.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将为行政改革提供制度的伦理资源,加强个体伦理的建设将使提高行政效率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为人民服务”作为伦理命题和道德行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而且只有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同时 ,“为人民服务”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 ,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全球化决定了全球伦理产生的必然与可能 ,伦理全球化一直是中西伦理史家们探索的问题 ;在全球伦理的建设过程中 ,区域伦理同各民族国家一样 ,必然走向世界。二者的关系在于 :全球伦理以区域伦理为资源 ,区域伦理必然融入全球伦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白刚 《河北学刊》2007,27(1):12-17
在伦理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区别于传统德性伦理学的“制度伦理学”。在马克思制度伦理学的视野中,人不再是制度的附属物,而制度却是人的自由本质的表达和外化。资本主义制度在根本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表达,是对人的制度性否定,因而是一场“人的本质的灾难”。共产主义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制度,是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真实表达,是真正实现了制度正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新闻伦理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新闻伦理的异化.因此,要彻底改变新闻伦理的堕落局面,重构新闻媒体圣洁的精神之塔,必须建构一套系统的新闻伦理制度,确定新闻伦理新秩序,调节和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药店管理的某些对策 ,努力把药店办成药学服务的窗口 ,以服务质量和经营特色取胜 ,是办好药店的一个重要决策。不断完善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方法 ,才能使药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络开辟了人类新的时空隧道,掀起一场全人类信息化的思想"冲浪", 其中不乏新的机遇,也难免迷乱和冲突.加强网络信息伦理教育,提倡网民"自省"、"慎独" 以及完善网民信息行为的赏罚机制,能加强"信息乐园"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晏辉 《河北学刊》2007,27(3):39-42
资本与市场的发现及其广泛运用造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基于普遍交换之上的经济依赖性使人们愈来愈依赖于社会和所有的人,如若发展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多方面的需求,就得过一种公共性的生活。而公共生活则把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利己心等这些基本价值置于公共交往的核心位置,惟其人们自觉、自愿加入和退出公共生活领域的,交往者才是有责任的个体。公民伦理构成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文化基础,公共交往要求着同时也生成着公民伦理。公民伦理作为人们以公民身份交往时可以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乃是一种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它们是作为合作剩余而出现的,是通过反复博弈确立下来的,在确定的边界内具有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晏辉 《河北学刊》2007,27(2):47-52
资本与市场的发现及其广泛运用造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基于普遍交换之上的经济依赖性使人们愈来愈依赖于社会和所有的人,如若发展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多方面的需求,就得过一种公共性的生活。而公共生活则把自由、平等、所有权和利己心等这些基本价值置于公共交往的核心位置,惟其人们自觉、自愿加入和退出公共生活领域的,交往者才是有责任的个体。公民伦理构成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文化基础,公共交往要求着同时也生成着公民伦理。公民伦理作为人们以公民身份交往时可以相互提出的有效性要求,乃是一种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它们是作为合作剩余而出现的,是通过反复博弈确立下来的,在确定的边界内具有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聪明  李文利 《河北学刊》2006,26(4):220-224
中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人治向法治、身分等级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新旧两种社会体制并存,行政伦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实,并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首先发生?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表示疑问。《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可能是从社会学方面探索这一问题的典范。学习和借鉴本书的社会学分析方法,珍惜和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将国家文化精髓内化为全体国民的共同认知,并将其外化为国际符号,促进这种价值观念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内涵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中的伦理诉求及价值关怀.<莱茵报>时期,马克思针对当时德国极为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写作了一系列政论文章,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中内涵着丰富的伦理诉求和价值关怀,从而形成了马克思早期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框架.其出发点是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和道义支持;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哲学干预现实以实现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化;其主要内容为自由是人的本质,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具体体现为国家、省等级会议(法律)、行政当局的应尽义务.  相似文献   

20.
人性假设与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红 《河北学刊》2004,24(4):79-83
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形态是以人性本善的“礼”为核心 ,派生出了“以善抑恶”的善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德治精神的设定身份、分别等级、增进和谐的“亲和”性正义价值取向。而西方的经济文化形态则是以人性本恶的“法”为核心 ,演绎出了“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法正义制度伦理 ,它内含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进程看 ,一个社会中集团文化和经济文化只有平衡协调发展 ,使集团原则和经济原则处于均衡状态 ,把对个人利益动力的驱使放在尊重集团原则维持秩序的基础之上 ,才会使社会秩序文化真正繁荣起来。所以 ,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取向和基本理论 ,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崇恶制度伦理的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