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健品市场被称为各领风骚三两年. 太阳神、三株、延生护宝……多少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先后倒下.而"太太"似乎已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上的一棵常青树,在险情迭出的保健品市场中奇迹般地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2.
高群 《管理与财富》2004,(12):22-23
商海沉浮,风云变幻。 曾经的"飞龙"在天,终难逃"龙"搁浅滩之厄运,用姜伟自己话说"来之迅乎,去之飘乎";成也标王败也标王的王卓胜,当年笑谈间一掷万金,今天一蹶不振;"三株"的吴炳新创造了中国保健品年销量达100亿的奇迹,然而一桩人命案却让"三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传媒     
还记得有一种产品叫“三株口服液”吗?据说在鼎盛时期,它的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那时有关它的广告宣传也呈铺天盖地之势,城市里的现代传播媒体自不必说,就是走到中国任何一个最偏远的乡村,也会见到它的广告。我在中国最西北的小镇霍尔果斯的民房后墙上,在云南和越南交界处荒僻的山村土丘上,都见到过用白灰写就的“三株口服液”的大字广告。1996年三株的销售额已超过80亿元。可到1998年就出了“常德事件”:全国媒体炒作湖南常德一老汉,“服8瓶三株竟要了一个老命……”一时间沸沸扬扬,三株当年的销售额跌到20亿元以下…  相似文献   

4.
98经典动作回眸研发并推出了三株赐慧宝和三株保腾康,与广西大学联合开发了绿色食品龙脉海洋螺旋藻饮料等系列产品,“刮骨疗毒”式地调整了组织结构,改革了经营机制,改造了市场网络。吴炳新谈99商机1999年中央提倡扩大内销开拓农村市场,并采取了降息、扩大基建投资等措施,这对保健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极为有利。而  相似文献   

5.
杨杨 《管理与财富》2002,(11):44-48
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不断接受着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刷,其艰难的创业之旅有着太多的无奈.面对着一次次的危机,三株的吴炳新向众人公布了自己的"十五大检讨",飞龙的姜伟开始了痛苦的反思,大将风度的段永基掉下过辛酸的眼泪…….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具备西方国家企业家的那份成熟和操守,但我们希望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漫漫长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深刻地自省,进而抖落掉身上的尘埃.  相似文献   

6.
曾经炒得沸沸扬扬的“八瓶三株喝死一老汉”案,终以三株的胜诉而告终。付出的代价是:十几万人下岗,公司直接经济损失40多亿元,国家税收损失6亿元,以致于在新闻恳谈会上“三株老总当众落泪”,其情其景,令人感慨万千。冷静之余,人们呼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呼吁新闻媒体应谨慎介入。但对企业界而言,则应当反省一下自身“危机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所谓“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前,公共关系部门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后,能主动、及时控制甚至操纵危机。管理危机对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  相似文献   

7.
人会感冒,企业也会感冒,君不见“巨人”跌倒,“飞龙”卧坡,“三株”隐退,“亚细亚”缩水,细察之均患疾于不经意之青萍之末,岂不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商场如战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商场,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各路豪杰登台亮相,各领一段风骚,铸就几人欢喜几人哭。很不幸,在中国每天有数百万的企业诞生同时也有数百万的企业死亡怪圈下,三株成了让人遗憾的失败者,尽管其辉煌时曾在一个行业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李伟 《经理人》2012,(2):6-6
李途纯的陨落,当引起企业界的警惕和反思。从“央视标王”,到“10年10000亿”愿景,再到今天的破产清算。太子奶为自己超乎自身资源能力的战略目标付出了代价。而令人扼腕之处在于,它并不是唯一一家。飞鹤、春都、三株、五谷道场、太阳神,这些“火箭式”成长的企业都在昙花一现后轰然倒塌。  相似文献   

10.
审视中国民营企业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到九十年代后期,其工业总产值已占据了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竞争的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受到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双重压力,在夹缝中生存,在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营企业本身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著名企业,比如沈阳飞龙、巨人、三株的相继失败,引发了人们对企业经营陷阱、企业战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不少知名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困境,如飞龙、三株、巨人、太阳神、爱多等。民营企业的困境暴露了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有财务混乱、资金匮乏、投资失误、营销策略失误、新产品开发不力、社会环境因素等,还有企业家本身素质的问题。在这些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企业的股权结构单一。股权结构单一,指单个投资主体占有企业绝大部分股份,或虽然单个投资主体不占有大部分股份,但股份集中在极少数的投资主体,而实  相似文献   

12.
温馨提示     
《经理人》2005,(1):109-109
近日,巨能钙含有害双氧水事件东窗事发后,舆论哗然。在销售陷于停滞的状态下,卫生部的通告像一根救命稻草, 被巨能钙牢牢抓在手心。通报指出,按照巨能钙的推荐食用量,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然而,在保健品行业远未健全的市场环境中,从脑黄金、三株口服液到巨能钙诸如此类,不知道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国人们本已脆弱的神经是否能承受得住如此高频率的轰炸。对此,你怎么看?  相似文献   

13.
<正> 读到贵刊2003年第6期“又见拔苗助长”篇,觉得作者观点过于保守,笔者不敢苟同,亦想对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代的商业竞争,可谓巨浪滔滔,惊险无比,稍有不慎便有灭顶之灾。“秦池”、“三株”、“爱多”等众明星星光不再,“脑白金”、“黄金搭档”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虽然如此,企业并没走入死胡同,海尔的“健康长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显规则与潜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美国《财富》周刊介绍,1970年跻身于“全球500强”之列的跨国公司到1982年有1/3销声匿迹了——不是被兼并就是四分五裂,一个跨国公司的平均生命周期是40~50年。在改革开放的20余年里,中国企业主动转换经营机制,学习国外先进思想和方法,加强企业管理,成功进入市场,闯出一条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之路。但是,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仍显稚嫩,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爱多、巨人、秦池、三株……曾经的辉煌慢慢没落了。通过剖析一些失败企业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其衰败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内部管…  相似文献   

15.
1999年体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莫过于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由极盛至极衰。曾勇夺甲A四连冠的大连万达足球队,在“99联赛”半个赛季之后仅名列倒数第二,巨大的反差和足坛失常表现,也同时给中国足协提出严峻的问题,毕竟这一现象的出现太出人意料了。由足球联想到企业,如果我们静下心,回顾近几年来中国几家著名企业的发展之路,也许会有所启示。三株集团的湖南事件几乎使三株陷于瘫痪,巨人集团投资珠海巨人大厦使巨人面临破产,郑州亚细亚的大面积推进计划最后成为竹篮打水,标王秦池的销声匿迹以及505集团日邮递销售出现零记录等等无不发人…  相似文献   

16.
错位     
官场对于"级别"是最在意的.不管什么事,把级别高下摆对了,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弄错了,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这里讲件真事儿.前几年,商业银行还没有股改的时候,"官商"的味道还很浓.我们这里商业银行市分行也都赶时髦,市委、市政府将"两办"改为办公厅,下面的科室改为处,所以各行也如法炮制,科室全都变成了处室,科长们凭空就变成"处长"了.虽说这个"处"级其实就是正科级,但走出去,口头叫着,名单写着,感觉还是"爽歪"了.不过,这样的级别"空涨"有时也会闹笑话.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诱惑,把握不住自我,陷入了各种"迷情"阵中.他们不仅迷失了自己,迷失了仕途,也"迷"丢了政府公信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部分党员干部"迷情"的表现 综观诸多落马贪官的事迹,不难发现,但凡落马的官员无一例外都是陷入各种"迷情"阵中,"迷"得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18.
时下,讲"套话"、办"套事"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所谓"套事",就是依葫芦画瓢、毫无创造性、不讲实效的一种工作形式. "套事"的弊端人所共知,缘何至今仍如此"瓜瓞绵绵"?缘何有的领导者甘做"套事"而无怨无悔?细究其因,无非有四:一是安全保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是废话、空话,却一贯正确,绝无差错.二是省力省脑.办事像古人做八股文一样,总爱"套股"-往上头"套",往本本"套",往旧模式"套".从众从上,从本从旧,省心省事,免得劳神.三是能力低下.有的领导者习惯了做"套事",不爱也不善于独立思考,长此以往,脑筋生锈,思维迟钝,胸无点墨,谈何真知灼见?四是胆小怕事.由于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只好"例行公事"了.  相似文献   

19.
看的诱惑     
人类的所有情感都可以用"看"来表示."一见钟情"得益于看,"眉目传情"要会看,"反目成仇"是看出了矛盾.还有"侧目而视"、"目眦尽裂"、"蔑视"、"藐视"、"盼"、"瞪"等等.人类看的方式很多,看的学问很大,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是离不开看的.看--是交流和沟通;看--使这个世界有了色彩.世间的许多美诞生于看的需要,如建筑、装潢、服饰、电影、书籍等等.看见了--更是一种缘分,世间的许多故事因看见而发生了……  相似文献   

20.
夏晓 《科学咨询》2006,(19):46-47
文章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提出新的认识与看法.指出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专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在现代人才培养中,不仅要"通才"与"专才"兼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说,重视"专才"的培养,更具有战略性意义.并从科学知识发展规律等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