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李纲这个历史人物,我研究得还很不够,谈不上对他进行系统的深入的评价。我写《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李纲》一文(《江汉学报》1963年第10期),只是提出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来评价像李纲这样的历史人物的问題,以此求教和引起讨论。王瑞明先生在《历史研究的方法》一文(《江汉学报》1963年第12期)中对我提出了许多问題,帮助我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題,值得感谢。但是在李纲对待农民起义的立場有无转变、李纲爱国思想的实  相似文献   

2.
作为湖北省历史学会的成员,我有机会参加了第一届年会上对《论李纲》①一文的讨论,最近又拜读了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江汉学报》1963年第7期)和王瑞明先生《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的文稿(发表于本刊这一期——编者)。二文都是讨论如何评价李纲的问题的。读后,想把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也提出来,参加讨论;并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发表意见,以便通过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在历史研究工作中贯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历史观点,如何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汉学报》今年第5期的学术报道中,报道有湖北省历史学会年会上对李纲的评价问题的讨论情况。报道介绍了《论李纲》一文的主耍论点,以及与会者的讨论意见。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是历史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做出很多成绩。由于观点和方法的差异,由于史料的掌握与分析、认识的侧重与深浅等的差异,在史学工作者队伍中对同一历史人物会作出不同或者不尽相同的评价,这是并不奇怪的;所以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经过讨论,达到共同的认识。达正是党的百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历史系中国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的同志们,阅读《江汉学报》今年第10期王瑞明《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李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李纲》两文后,座谈了如下的问题。一、怎样估价李纲抗金的立场大家都同意李纲是两宋之际抗金斗争的英雄和抗战派中较杰出的人物之一。但认为他并未超越他的本阶级的立场。首先,从李纲的思想来看。王瑞明先生认为“‘以宗社为心,以生灵为意’,是李纲与投降派最大的分歧之点,从此所展开的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不能简单理解为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或势力集团的斗争”,“李纲的中心思想是‘以生灵  相似文献   

5.
评价历史人物应有哪一些“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对李纲这个历史人物进行了一些探讨,疑难颇多,曾写出《论李纲》一稿,向湖北省历史学会第一届年会求援,蒙同志热烈讨论端正了我不少认识。但有一些问题,迄未圆满解决。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江汉学报》1963年7期)对我有不少帮助。但有一些意见,不能苟同,特草此文,求教大方。敬贤先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想法》一文,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商榷的,尤其在史实的阐述方面,有不少失真之处。从对李纲的分析来立论,由于史实失真,论史结合不免出现了破绽。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出实行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今后党和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回顾我党几次工作重点转移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决议》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以提高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自觉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写这篇稿子的经过说几句话。 马克思在其名著《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的一开头就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中国也有一句著名的谚语:“天下事无独有偶。”这似乎成了一条历史规律。关于说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谬论,在本世纪就发生过两  相似文献   

8.
<正> 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我国美学界有很大争论,现在把我个人的看法说一说,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建国以来关于美学对象的争论我国关于美学对象的讨论,是由苏联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的,因此,在回顾我国对美学的对象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苏联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情况。最早在苏联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文艺理论和美学教授铎尼克。一九四○年他为苏联《百科全书》写了一篇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文(一九四一年由焦敏之翻译过来,发表在重庆《中苏文化杂志》上,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二年在我国两次出单行本,题名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美学是关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哲学,苏联美学界把这一提法视为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提法,大多数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遵循此说。一九五一年,《苏维埃艺术报》对美学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的一代名臣。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建国以来被说成是“守旧派”、“顽固派”。“四人帮”统治时期,司马光更被诬之为“复辟派”、“复辟狂”。近年来,史学界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将1980年以来司马光研究中提出的新观点,简述如下。关于《资治通鉴》以前,史学界一致肯定《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但对司马光的政治及史学思想,大多持否定甚或冠之以“反动”的态度。在1982年10月郑州举行的宋史讨论年会上,许多史学家仍然认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内容丰富、有很大价值的历史巨著。书中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是,《资治通鉴》这部书有强烈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关系的讨论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那就是,在马克思后期著作中,特别是在作为他一生恩想结晶的《资本论》中,也有关于“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的说法。这一点几乎成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与齐鲁文化栾昌大新时期以来,《金瓶梅》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在关键性问题上,已取得令人信服的共识。这就是,不论《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何许人也,他肯定是感悟齐鲁大地生活,吮吸齐鲁文化乳汁的一位先贤。许多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认为,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第一次提出来的。 对这一原理持异议的人们认为,这表明恩格斯在晚年“改变了观点”,意味着唯物史观的“破产”,导致了唯物主义历史学说内部结构的破坏”,“犯了二元论的错误”。 即使在肯定这一原理的人们中间,也不承认它是唯物史观本身固有的组成部分。直到1968年,苏联学者T·A·巴加图利亚还认为:“两种生产”原理是“恩格斯由于利用当时科学的新成果”,对他和马克思原来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这一规律的适用  相似文献   

13.
《党史研究》1982年第5期刊登了《关于毛泽东思想提出的历史过程》一文,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思想从酝酿到提出,最后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七大新党章的全部过程。无疑,这是一篇极为有价值的文章。但拜读之后,觉得对张闻天同志在这方面的论述也应提及。联想到党史界有人曾说,1943年7月,在讨论毛泽东思想时,  相似文献   

14.
1924年,前苏联哲学家德波林在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后,写下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其中,德波林已经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历史性,这使他的思想超越了原来的哲学唯物主义构架,可是这篇论文后来在他出版的《哲学与政治》文集中被全部删除。本文讨论了这一删除事件及其历史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概念,认为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曾经肯定地谈到了人道主义。说当时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已是现实的,社会的、历史发展的人,和他后来所讲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直观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致的。认为早期的马克思就超越了费尔巴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这种观点,其实国外早就有人在提倡,在宣传。我认为,《手稿》对于人的认识,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这大有讨论的必要。一、从马克思当时的思想和以后的自我评价来看  相似文献   

16.
1扬巴蒂斯塔·维科(1668—1777年)生于意大利的那卜勒斯。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关于历史发展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学家(包括马克思)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各民族诸多色彩纷呈的历史事件背后是否有着某种可以把握的共同性?维科的主要著作《关于各民族的共同性的新科学》(以下简称《新科学》)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站在中国历史发展前列、站在世界历史高度的伟人。我们纪念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就是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沿着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和探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一)必须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 关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早就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民族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是几年来学术界热烈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1961年,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深入和发展。各地举行的讨论会、报告会和报刊杂志(包括某些高校的学报)继续就这一问题展开反复的讨论、研究。现将一年来讨论中的若干问题和意见分歧,扼要归纳如下。一古典文学中究竟有没有(能不能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去年以前,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肯定和否定两种不同的看法。周扬、郭沫若等同志认为古典文学中是有两结合的。周扬同志认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经验的科学概括”,又说: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总是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方法的不同程度的结合”。(分别见《新民歌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及《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为什么说是再考察?近几年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现在好象已暂告结束。这次讨论给人留下的突出感觉似乎它是在沿着一个圆周进行,它的起点就是它的终点,从对“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表述的怀疑开始,以对这一表述的再次肯定结束。我在阅读有关的讨论文章时,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