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的问题关系到马克思学说的基本意义。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成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开启当代哲学问题的基本视域。在这个视域中,人们必须真正进入对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的思考。惟有通过这样的思考,一个向来被“对象世界”所遮蔽的“生活世界”才可能呈现出来。由于这个世界的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以之为前提的哲学革命才能被认识清楚,并进而能够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导向一种新类型的知识,而这种“真正的知识”应当通过建立“生活世界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去获得。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当代境况可以哲学的终结来标示。在海德格尔看来,由于以往的哲学已完成在现今的各门科学之中,一个技术的世界确立起来。这是“遗忘存在”的历史命运。但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哲学是完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的,从而人类的绝大部分被归结为抽象劳动。这是人的感性存在之异化的历史命运。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起自社会权力之被发现。对社会权力的形成和演变所做的存在论阐明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内容。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哲学终结之后的一条新存在论之路,它开启了真正的历史存在论。  相似文献   

3.
论异化劳动学说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并不外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恰恰相反 ,没有异化劳动学说就没有历史唯物主义 ,异化劳动学说源自对国民经济学前提的追问 ,即追问私有财产的人学本质 ,这一追问不仅导向政治经济学批判 ,而且引发本体论上的革命 ,即摆脱传统的形而上学之束缚 ,通向现象学的人学 ,成为对人的生存论本质的探讨。正是这一探讨达成了关于人的历史的感性活动之创生社会关系的基本洞见。这一基本洞见凝结为作为人的生存之历史性的“实践”概念 ,从而完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旨趣是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介,从而切中物质生活本身,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批判。批判之结果是揭示出现代生活的形而上学性,并将这种形而上学性解蔽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面异化。全面异化的社会关系本身就体现为一种颠倒与悖论,因此新旧矛盾的交织始终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如影随形。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定的、暂时的社会形态,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结晶体。这是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通达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乃是历史存在论的学说。  相似文献   

5.
历史之为原则,或者说历史性成为存在论的基本视域,意味着根据意识与历史意识在哲学基础中的相互融合,这是一个经过奥古斯丁、维柯等关键环节,而后在黑格尔哲学中首次真正完成的漫长过程。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原则的决定性差别在于,世界历史的根据及其历史性是建基于思辨思维还是建基于感性活动。在本文当中,对这一差别的指证是特别依循主体性问题得到贯彻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思辨主体性”与“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别是马克思与黑格尔上述历史原则之差别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6.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彻底地体现了这一本性。正是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自己哲学内容,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把自己的哲学标注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也把作为人学的哲学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有不少人以存在论或生存论为坐标来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由此说明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属于现代哲学。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广松涉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隐含着先验永恒的人性论,海德格尔的“整体性的因缘关联”实际上就是人因“所用”、“所向”、“所为”并通过“用具”所构建的“实践关联关系的场”,在此基础上,广松涉批判地改造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并代之以实践关联关系的“场”的概念。这种批判性的改造使他的思想比较接近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然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仅与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论,而且还与广松涉的社会历史生成论存在明显的不同,不能把他们不加区分地混淆为同一种哲学世界观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性是事物在历史中现实地存在的特性。黑格尔力图从本体论角度探究历史性,但并未给予历史性以立足的现实根基。他以理性辩证法理解历史性,流于逻辑牺牲历史的结局。马克思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历史哲学唯心主义本质的根源在于割裂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马克思不再沿袭对历史思辨探讨的路径,而是将历史纳入存在论之中,从现实出发理解历史。历史是人与自然在感性活动中都被改变的过程,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个人。生产物质生活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感性需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感性意识不是现成地被给予,而是由劳动生产出来。正是马克思确立了真实的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还开启了存在论新视域,成为真正深入到历史本质之中的思想学说。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认为,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从社会劳动概念人手.而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只能表达"原始人社会"的劳动,不能全面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解表明了他并未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存在论革命.因而并未从存在论的高度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