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建 《江海纵横》2004,(5):36-36
读过王志清教授的几部著作,从没有像读他的新著《神啊,神!——生命的痛感》那样感动。近读此著,我的心情是那么的凝重,简直就是压抑,仿佛有巨石压胸,好久好久叹不出气来。  相似文献   

2.
张培成的画讲究“舒适与美感”,轻松、优雅、现代,让人想到马蒂斯把艺术比作“安乐椅”的名言。“舒适”感是说它们不沉重,没有悲剧性的痛感,没有正襟危坐的枯燥说教,不把黑暗、罪恶、丑陋、暴行抛向观者,也不让观者承受尖锐社会政治主题的重负,无论题材内容或形式表现,都让人感到一种休闲式的快慰,有意趣的舒适。  相似文献   

3.
卫生大扫除检查清理书包,小洋从书包里清出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橡皮。记得前些日子,接二连三地有孩子向我“报案”,说他们的橡皮找不到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认为这些喜欢丢三落四的孩子一定是放错地方了。现在可以看出都是小洋的“杰作”。我很生气但没有作声,拿着橡皮,  相似文献   

4.
魔鬼的陷阱     
《阅读与作文》2011,(1):58-59
18世纪,在西西里岛达管镇住着一位手工匠,他的名字叫阿尔伯尔多·格尔多尼。1753年5月3日,他在城堡的院子里走着走着,在妻子、扎涅基伯爵和许多其他目击者的视线中突然消失了。被惊呆的人们反应过来后,把周围所有的地方都挖遍了,但并没有找到能藏人的洞穴。  相似文献   

5.
海士心 《市民》2006,(5):65-67
在风光秀美的云南元阳多依树村,100多户人家的孩子,能上初中的女孩只有2人。孩子除了课本,没有其他儿童读物,不少学生甚至连最简单的橡皮、卷笔刀都没有。大多数游客见到这样的情景也许会感慨一番,少数有爱心的旅游者也会留下一些财物送给当地的小朋友,但一名叫安猪的网友却想到了更多:“能不能利用数量庞大的旅游者的力量去帮助这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橡皮族应该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情感视野出发,寻大学生橡皮族产生的原因,进而使大学生橡皮族得到情感上的有效激励,使不良的情感得以宣泄和升华,摆脱橡皮的束缚,积极地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促其更加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7.
可乐经典     
《可乐》2010,(4):80-80
如果一句话都能改变一个人,那只能说他没有主见;如果看一本书就改变一个人,只能说他看的书太少;如果一个人在机场买了张盗版碟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只能说明他没有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内蕴着个人"自由"与群体"他由"的张力结构,主奴关系的聚合生成了一个划清本体界限、隔绝和疏离个体的文化共同体,它的话语表达保障了"铁屋子"吃人体制的运转。通过"命名",主奴共同体厘定了自我与他者的身份归属,也遮蔽了其权力机制背后的话语本相。为了达到驱逐异类的目的,共同体内部各阶层的区隔被打破,这种身份僭越的合谋导致了启蒙者与被启蒙者的反转。由于国民缺失言说自我痛感与沟通他者之痛的能力,鲁迅试图用"替弱者发声"的方式来抑制共同体的"独声"表达。然而,这种不对位的痛感开掘不仅无法解决"他救"与"自救"的矛盾,而且使启蒙者深陷"说"与"不说"的表达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9.
他,没有绚丽的名字;他,没有迷人的脸庞:他,没有万贯的家产;他,没有吸引人的口才。除了唯一能够安慰自己的灵魂的歌唱外,他别无梦想。  相似文献   

10.
李觏倡导礼让和礼治,主张传播儒家礼学以压制佛道两教。李觏痛感同胞对佛寺道观过度热情,对孔庙祖庙反为冷漠。他的理想社会是有祖端无寺观,让人们免除佛道诱惑。他谴责儒者失职,让佛道两教乘虚而入民心。他排斥僧、道于士农工商四民以外,并罗列了佛道两教十项害处。  相似文献   

11.
崇高是近代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康德在他的哲学美学体系中完善了崇高的内涵.康德认为崇高在于主体内心的道德情感,把崇高的审美判断建立在一个"人之为人"的尺度,为审美超越和审美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哲学基础.崇高体验中痛感到快感的转化过程,也是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我们只有理解了"痛感"的实质,才能寻找到超越痛苦的力量,体会到真正的审美快感.康德的崇高论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和超越现代文明的困境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醺 《社区》2011,(23):23-23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他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无所谓.却成为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13.
张保振 《社区》2014,(20):1-1
做人当有温度,就是为人要有暖意。实践告诉我们:世上万物,无温不生;人间万事,无温难和。当年,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答:“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又问,子西怎么样?孔子连连说:“他嘛!他嘛!”没有正面回答。又问,管仲如何?孔子则答:“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是探索中西文化心理、人文艺术精神和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人们所以喜爱使人产生痛苦的悲剧是因为违逆人的生命自由本质的矛盾会使人在发生痛感的同时唤醒心灵自由本质的扩张。西方人关于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思考成果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审美范畴———崇高。中国人在审美活动中也触及到了悲哀转化为悲壮的问题。中西方人都具有审美意义上的悲剧精神,中西方人都探讨过悲剧精神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太太 《社区》2013,(35):19-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迷恋跳伞的富翁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瘫痪,于是高薪聘请一位全职陪护,在诸多应聘者当中,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的混混。身边人都不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相似文献   

16.
或许经历了太多无法言说的苦痛.面对那不曾消失的痛感.不知此刻能留下些什么。姑且让凌乱的思绪,飘飞在这个无头绪的世界里.在找不到痛苦出口的当下,也要让一种灵性的杂乱存放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不想把这些说给人听.因为那是懦弱的体现,在没有通过自己的力量化解之前.我所体验到的将是歇斯底里的苦闷,坐也不是.睡也不是.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9,(3):79-79
有一个人误入了茫茫无边的沙漠,骄阳似火,酷热难熬,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相似文献   

18.
蒋醺 《社区》2012,(5):24-24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19.
造一片月光     
朋友是个不幸的人,3岁死了父亲,不久母亲改嫁,他只能跟着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假若没有政府补助和亲戚接济,他真不知道自己能否顺利长大。高中毕业,他没有念大学,不是没考上,而是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供他继续上学。这些年,他摆过地摊,卖过保险,推销过化妆品,抬过水泥板,后来开厂做了老板。无论得志还是失意,朋友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20.
读书之乐     
罗兰 《社区》2008,(20):16-16
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乍听之下,这话似乎说得严重。可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十分有理。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假如好久没接近书本了,那必定是因他忙。或因为他的心思分散在其他琐碎拉杂的事情上,使他没有时间或没有心情读书,而这些琐碎生活项目的使人忙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