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的创作风格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也常常以"苏辛"并称.本文着重论述了他们词创作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文廷式是晚清与四大家词人并称的词坛大家,他的词风骨道上,意气飙发,笔力横恣,上拟苏辛,俯视龙洲。究其源头,屈原的人格精神及其创作给予了文廷式的词创作以最为有力的影响。文廷式的词,在表现手法上袭用香草美人意象,化用屈骚语句,尽显离骚之形;同时词中所流露的忠君爱国的感情,遗世独立刚直不阿的崇高品格又深得离骚之神。  相似文献   

3.
宋徵璧系明末清初云间派的重要成员,其词论有《倡和诗馀序》《倡和诗馀再序》和散见于《古今词话》的三段论述。他的词论风格在入清后发生转变,在延续前期云间词派风格、推崇北宋词的同时也对南宋豪放词风有所借鉴,并在词创作中得以实践。宋徵璧尊北尚南的词学思想为清初苏辛词风的接受和发展有肇始之功,在词体推尊雅正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廷式是晚清与四大家词人并称的词坛大家,他的词风骨遒上,意气飙发,笔力横恣,上拟苏辛,俯视龙洲。究其源头,屈原的人格精神及其创作给予了文廷式的词创作以最为有力的影响。文廷式的词,在表现手法上袭用香草美人意象,化用屈骚语句,尽显离骚之形;同时词中所流露的忠君爱国的感情,遗世独立刚直不阿的崇高品格又深得离骚之神。  相似文献   

5.
朱祖谋之创作与词选关系密切。《彊村语业》创作取向的多元性表现为托兴深微与赋笔叙写的结合,梦窗情味与苏辛气骨的交融,重南而不疏北的书写策略;《宋词三百首》词选观的兼容性表现于词作取舍中的平衡策略以及“体格”与“神致”的衡词标准。《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有共通之处,但二者在对待苏辛词风的态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违离。《彊村语业》与《宋词三百首》体现出朱祖谋对晚清民国主流词学的继述与违离,彰显了总结传统词学与催生新词学的浓厚意味。  相似文献   

6.
在饮誉古今彪炳千秋的宋词中,苏轼、辛弃疾是词坛上的两颗明星,由于他们都以豪放词著称,后人合称之为“苏辛”。然而毕竟苏轼是苏轼“这一个”,辛弃疾是辛弃疾“这一个”,二人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不同或相异之处,不可简单地等量齐观。因而探讨苏辛豪放词的差异及其缘由,对于更深入地认识苏辛和了解两宋词的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同光体词人群体的形成得益于亲缘、地缘、学缘、业缘、宦缘等五种缘分的交织,清遗民群体寓居沪上组织诗词唱和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效益。该群体呈现出活跃时间跨度大、成员众多、身份复杂且词学活动社团化、刊物化的特征。词学主张由早期推崇梦窗彊邨、工于词艺转变为崇尚苏辛、以词纪史,创作上由独自哀吟转为家国之叹。同光体词人群体是一个由清遗民及中华民国高校教授为主体、松散的业余性词人群体,并未形成特定的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8.
“辛派词人”是词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此流派称谓从最早的稼轩词风格指称“稼轩体”、“辛体”、“稼轩风”.到之后的“苏辛派”、“辛派”、“辛派词人”,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从指称的变化过程看.它一方面反映出由辛弃疾所开创的这一独特词风渐被同时代人及后人认可.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有意的推崇和仿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这一领域已愈来愈多地得到词学家的关注并在研究上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9.
稼轩词好用典。在稼轩笔底,经史百家,佛经道藏,笔记杂谈,神话传说,古人、古语、古事,层见迭出,供其驱使;妙趣横生,挥斥自如。人们读了以后,很自然地会把稼轩和东坡联系起来,感到这是苏辛词在语言艺术方面的突出特色。这里想就稼轩词的用典问题提出个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研究辛词的专家和爱好辛词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柳永凭其豪放之质作词,以丰富题材拓宽了豪放词的表达空间,以独特手法提供了豪放词的表现范式,以雄壮背景赋予了豪放词高远壮阔意境,以沉雄旷放风格树立了豪放词俊逸风骨典范,以壮美雄放之词绘制出豪放词的写作模板,从而为宋代苏辛豪放词的洪钟巨响吹响了前奏.  相似文献   

11.
黄景仁的《竹眠词》风追“苏辛”,实践“以诗为词”,为阳羡词风的派外流响。然通读其词,悲哀之气扑面而来。完全是盛世之哀音。文章试通过分析黄景仁反映政治理想、家庭和爱情生活的词在豪宕风格背后的悲剧色彩,来探求《竹眠词》独具的神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辛词浅论     
北宋初期的词坛,一直为唐五代遗风所笼罩。柳词虽有所开拓,但仍未能超脱“淫波侧艳”的藩篱。第一个举起革新大旗的是苏轼。他大胆冲破“词为艳科”的旧框子,“指出向上一站,新天下耳目”,开豪放派之先河。到南宋,辛弃疾继承苏轼开创的道路并加以发展。于是,以“豪放”为其主要特征,充满革新精神的苏辛词派便成了词坛上最富朝气和最有积极意义的一个流派,他们的词给整个词的领域带来了勃勃生机。如果说李白和杜甫是“史诗中的双子星座”,那么我们则可以说苏轼和辛弃疾是词史中的双子星座。所不同的是,李杜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而苏辛大同小异,所谓“昭苏”、“辛辣”。  相似文献   

13.
苏轼和辛弃疾以各自卓著的创作成就并称于词史。总体上看,苏辛词风皆为豪放,但具体而言,又各具特色。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二人的不同词风做了精辟的概括:“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二人词作甚众,风格多样,很难以“旷”和“豪”二字涵盖,但就其多数作品的风格而论,这一评说则是极为中肯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苏旷辛豪”的不同风格呢?一苏轼生活在北宋中后期。这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渐尖锐,政治腐败、经济虚弱的赵宋王朝危机四伏。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严重损伤北宋王朝的元气,使本已虚弱不堪的封建统治加速走向风雨飘摇的境地。在这种形  相似文献   

14.
吴梅早年即亲炙朱祖谋,其汇校梦窗词的举动、对梦窗词的体认,以及以苏辛救梦窗词晦涩密丽之弊的主张,莫不与清季民初词坛宗尚气韵相通.其沉郁悲壮、雄奇缜密的词风,亦即由此化出.且其长期执教南北上庠,民国诸多词家与学者多出其门,故吴梅在近现代词史中光前裕后的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詹海菊 《南都学坛》2003,23(5):120-120
<正> 综观词史,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历来为人推崇。今天,我们细吟苏辛词章,可以见二位大家词作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特色,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苏词的豪放表现为慷慨激昂、粗犷飘逸,辛词的豪放则是悲壮苍凉,沉郁顿挫。  相似文献   

16.
“闲金粉,曹、桧不成邦。拔戟异军成特起,非关词派有西江。兀傲故难双。”这是晚清著名词人朱疆村为江西词人文廷式《云起轩词》集题写的《望江南》词。其中“拔戟异军成特起”、“兀傲故难双”的评价,确切指出了文廷式词的特点和地位。关于“异军特起”、“兀傲难双”,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第一,词在唐、五代、南北宋的发展中,汇成巨流,逐渐形成三大流派:即所谓“正宗”的秦柳婉约派,所谓“变声”的苏辛豪放派,以及融合婉约、豪放之长的姜张  相似文献   

17.
《苏辛词风异同辨》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词的发展史土,苏轼和辛弃疾历来被评论家并称为豪放词派的大家。深入研究他们词风的异同,无疑有助于对他们词作的全面了解和作出更确切的评价。严迪昌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年第一期上的《苏辛词风异同辨》(以下简称《异同辨》)提出这一问题探讨,是值得重视的。《异同辨》一文认为:“不同作家在同一艺术领域内有所新的创  相似文献   

18.
朱敦儒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 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 流畅。  相似文献   

19.
<正> 金源时代,苏学北行。元遗山作为一代文宗,对苏东坡尤为景仰,对他的词更是推崇备至①。他追摹东坡,大大发展了豪放词。后人往往将他与苏辛并论②,历来论者也多从豪放词来谈他与苏东坡的关系。本文只想对构成两位词人婉约词主体的言情词作一些比较,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他们词作的异同。1 言情,几乎就是传统婉约词的专利。苏东坡和元遗山都有相当数量的言情之作,这些词与他们的豪放词一起构成了他们多样的词风。它们与豪放词有一致之处,也有着豪放词所不具备的一  相似文献   

20.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