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艺术展演作为当下中国广泛可见的审美文化文本,是一种受制于全球化消费文化观念影响而勃然兴起的文化现象,其文本特征不可避免地在外显形式和内在结构上凸显后现代意蕴。这是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特质的审美文本。该审美文本的生成是民间传统艺术于消费社会中对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回应而进行文化重构的结果,在结构组合上,表现出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将作为生活样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符号进行符合消费主义文化逻辑的拼贴、重装和压缩,具有鲜明的混杂体结构特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出全球化想像、原生态悖论和审美范式转型的后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陕西文学民间文化特色鲜明.农裔的陕西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城籍的文化身份,使他们身处民间,培育养成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通过文学形象表达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卑微人群寄予的格外关注与深切同情,张扬已被社会淡漠的人的良心、良知和人文关怀.陕西作家大都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大量选择借鉴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述方式,经过作家审美熔炼,创作出属于陕西作家独有的民间文化视角与审美方式的文学作品.在感怀式描绘民众苦难的时候,陕西作家将审美笔触转向民族民间信仰,从中汲取救助苦难的力量(精魂),营构创造救世的偶像.作品中浸润着神性的灵光,表现出陕西作家浓重的泛神性意识和文学审美的超凡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民间叙事有两类文本,一种是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社会文本,一种是具有文学审美价值的文学文本,对一个族群而言,两种文本都是不可或缺的社会记忆。本文以保安族民间叙事为例,探讨社会文本和文学文本的关系,尤其从族群民间叙事角度重点探讨社会创伤事件如何进入文学文本,或者说文学文本是如何"消解"或表达社会"创伤经历"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诗歌的民间比现实社会受逻辑规则限制的民间更为开放和自由,这种虚拟的空间由于具有网络无远弗届的匿名性而呈现出狂欢化的审美表征。它采取的诙谐的文化态度和审美形式,体现出民间反抗中心和权威的智慧,其于文本中呈现出的形同质异的讽刺性模拟、语境错位的黑色幽默、暗寓解构的嘲讽笑谑,成为网络民间最典型的审美表征。但网络诗歌的民间具有的极端自由的色彩和藏污纳垢性,导致诗歌的审美表征从审美到审丑的偏执发展,由此引起的网络诗歌的热点和争议确实很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AT930+461(“幸运儿”)型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类型,众多学者均对它的起源、影响及其变异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从文本内部出发,运用结构语义字的方法,以哈萨克族民间传说《勇敢的阿达》为语料分析这一类型的结构特征,文本运行情况和对“预言”、“迷路”的结构与功能和民间文本中的一些符号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清水里的刀子》这篇小说通过叙写搭救亡人之前要宰牲的传统民间习俗,以及大牲能看到清水里的刀子的民间传说,使小说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含量与审美意蕴,形成艺术上无穷尽的审美张力。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主要决定于民间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他者的“陌生性”。  相似文献   

7.
白蛇传传说的传播最主要得益于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但也不可忽视白蛇传传说的非文学表达及其传播所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以民间美术为例,从白蛇传民间传说到民间美术,再回到民间传说,既是对白蛇传传说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一种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8.
“招夫养夫”婚受偏远封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反映了民间的一种生存选择观念。作为文学审美的“招夫养夫”婚描写,不仅表现了招夫养夫婚的生活事像,而且展示了浓郁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文本中寄寓了丰富复杂的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记忆是认同与传播的基础。通过民间传说故事即民间社会语言,塑造自己的社会形象与文化精神,强化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空间,是民间社会各个行业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现象,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规律。洛阳平乐正骨民间传说故事可以分为神奇人物传授起源、救世传奇和医术精湛传奇三类。其通过传播,增强记忆,广泛而持久地塑造、维护着洛阳平乐正骨的文化形象,特别是在强化其精神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乐正骨从地方走向全国,是国家权利话语与民间社会权利话语相结合的结果。这一过程的转变在民间文学的叙事方式中表现为不同的故事类型与文化类型。这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民间故事传承传播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11.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个案,解读中国男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史真相,并由此质疑以经典文本与精英思想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指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层次结构,以及正统道德观念与社会生活之间实际存在的距离。文中强调传统通俗小说的纪实特点及其认识功能,主张“小说可以观”,观世态知人情,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心理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湖北景阳土家族民间传说以地名、山川景物传说见多,可以说每一个景点都是一个民间传说的发祥地.兴隆寺村是景阳镇的一个自然村,其变革和民间传说无不反映出景阳土家人族源问题,居住特点及文化心态,调查完善其民间传说的文化演变,对于促成"景阳文化"的形成,开发景阳土家族旅游资源,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小集镇建设,活跃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认识土家族文化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政府作用——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核心作用。政府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民众正确认识社会和谐的真正含义,然后通过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税收调控、促进教育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并坚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整体国民经济发展及增大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等来解决社会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包括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人生四大领域的和谐以及这四大领域自身的和谐。但这四大领域之间矛盾重重,破解难题的瓶颈就是文化领域。因为文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价值观体系,正是价值观决定经济、政治、社会人生领域如何运行。因此,应该下大气力做好文化领域的工作,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文化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四大领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应该从精神生活的危机中摆脱出来,超越物化的精神生活方式。本文运用马克思哲学的思想资源,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进行积极探索。首先从精神生活的哲学内涵、内在品质及其存在论意义阐明精神生活的应然状态;其次从精神生活的物质依附化、单向度和病理状态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揭示,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反思;最后在以上哲学思考的基础上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内在超越的崇高精神境界、个体性与社会性相和谐、个性化和全面丰富的精神生活等四个方面,向人们展示理想健康的精神生活样式,以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一个富于创意的表达,它准确地把握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把握了现代性至今难以化解的矛盾。而要实现社会和谐的法治途径有三:其一,社会和谐必须以制度正义为价值理念,形成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权力与权利、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良性互动,从而达到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运作与平衡;其二,必须形成基于公民个体自我意识的全社会稳定而有效的价值认同,从而为国家政权提供根本的合法性支持;其三,建构完善的法治机制,有机协调普遍利益、特殊利益与个别利益、自由与平等、公平与效率,追求人权的保障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构建和谐虚拟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区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分化和聚合着网民,是新型的社会维系方式,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的共同体。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虚拟社区既存在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也有令冲突加剧、破坏社会和谐的可能,这值得高度重视。当前必须进行虚拟社区内部的和谐构建,也需要进行虚拟社区与社会整体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8.
契约已成为当代人重要的行为方式,但契约领域还存在某些失范现象,因此需要提倡契约和谐,以减少人生情绪成本,增加社会幸福元素。就现实性来看,契约和谐具有三重意蕴,即契约特殊意志自身的和谐、契约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的和谐、契约合意与契约意志的和谐。实现契约和谐的伦理路径在于通过抽象而具象、通过道德哲学而走向伦理实践,它要求契约主体以内心的道德觉悟正确处理"义利关系"、"人我关系"和"公私关系",在世俗的"契约生活态势"中坚守道德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和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历来都比较重视农村问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